促进消费稳生产 防疫发展两不误——高新区“两线”作战有序推进

2020-03-23

促进消费稳生产 防疫发展两不误

——高新区“两线”作战有序推进

战“疫”情,抓发展。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在南昌高新区各项目工地、工业园区,一个个项目复工建设,一家家企业忙碌复产,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忙碌的春耕生产繁忙景象,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线”作战正在有序推进,走在复工复产“春天里”。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2月10日,高新区重点企业联创电子复工;3月2日,C919大型客机首次在瑶湖机场湿地跑道开展滑行试验;3月15日,C919大型客机与“猎鹰”L15高级教练机在瑶湖机场同场试飞;3月20日,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项目交付中心钢结构开始吊装,工期节点比原计划提前10天,项目主体结构施工正全面展开……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高新区切实采取有力的扶持和服务措施,帮助园区重点企业在严格落实防疫工作的同时,有序恢复生产秩序。为着力帮扶疫情发生对企业带来的冲击,2月11日,高新区及时出台了《关于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10条政策措施》,发动多方力量,以真金白银的帮扶举措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帮助企业解决人员、物资紧缺等困难。

针对企业用工不足问题,高新区成立“点对点”输送对接组,在全省率先开通专机、专列、专车“点对点”输送,并协调机场、高铁站开辟复工返岗绿色通道,“点对点”输送3500余人到区内企业就业。“3月中旬,纳入全区招工重点调度企业的欧菲光、华勤、兆驰等17家重点企业,自复工以来共招聘21818人,较好地保障了企业复工复产用工需求。”高新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局长余崇发说。

面对疫情挑战与国内外市场的双重压力,一些外贸企业在资金和生产方面出现了困难。为支持企业加紧复工复产,高新区提高出口退税效率,为外贸企业提供助力。针对企业不同的涉税诉求,推出了专人办、加急办、优先办、容缺办等特事特办的服务手段,确保“人不见面,服务在线”。

截至3月22日,全区已报备复工复产企业2928家,报备复工人数85492人。其中规上工业181家,复工率100%。

加强供应服务春耕

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农户而言,抓春耕生产,就是保复工复产。高新区鲤鱼洲有农田50000余亩、鱼塘4500余亩、果树1500余亩,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物品需求量达数千吨。为不误农时,高新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做到春耕生产和疫情防控两不误。

“大爷,我都统计好了,到时候会统一安排,让供应商把种子和化肥全部送过来,您就放心吧。”日前,鲤鱼洲管理处经发办主任刘华龙来到农户家里,统计农户急缺的农用物资需求数量。“我们已经协调联系到化肥储备800多吨、水稻种子10多万斤,及时为农户解决春种问题。”刘华龙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在帮助农民解决农药和柴油供应问题,已请中国石化南昌分公司安排油罐车定期前往鲤鱼洲提供加油服务,保障鲤鱼洲的农机正常春耕。

鲤鱼洲主要以农业为主,近6万亩的田地如何开展春耕备耕?据了解,鲤鱼洲管理处因地制宜,在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举措的同时,一边走村串门摸排农民百姓春耕物资需求,统计数量;一边协调经销商做好农用物资供应,加强各方沟通,为农用物资运输开辟绿色通道,并通过“点对点”配送方式,帮助农户各项农用物资能够及时到位,减少农民外出流动带来的风险。同时,不断加强宣传工作力度,每天向大家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春耕春种注意事项以及各项惠农政策等。

推进消费市场有序复苏

春回大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高新区餐饮及服务行业在做好防疫的同时也逐步放开恢复营业。

“生意还好吧?到店里逛的人多吗?”

“人流量只有往年的一半,不过人渐渐在多起来,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

3月21日,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晓辉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来到新城吾悦广场,带头逛商城、下馆子,为商家“站台”鼓劲。

在新城吾悦广场,超市、商店、餐饮店都已开门营业。经过扫码、测量体温等防疫措施后,杨晓辉进入商场逛起来。午饭时间,杨晓辉走进一家餐馆,再次扫码、测量体温后,她拿起菜单,点了一些自己喜欢的菜肴。“商贸服务业是城市活力的体现,我们既要做好防疫工作,为市民创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更要带头消费,鼓励群众放心消费、大胆消费,推进消费市场有力有序复苏。”杨晓辉说。

日前,省商务厅发布《全省商务系统干部职工疫情期间带头开展餐饮消费与企业共克时艰的倡议书》,助力餐饮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步伐,提振人民群众消费信心。为了刺激消费,推动消费,南昌高新区正大力推动市场、商铺、店铺、餐饮行业恢复营业。截至3月21日,全区开业农贸市场7家、大型超市4家、已报备开业大型商场4家、宾馆28家、六小店面2200家、大中型餐饮企业(个体)469家;全区规上服务业企业复工141家,复工率98.69%;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开业153家,复工率100%,其中,批发类企业62家,零售类企业48家,住宿类企业16家,餐饮类企业27家。

本报记者 张代艳

责任编辑: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