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加速跑” 项目“顺畅建”——南昌创新推行超简审批全面提升政务环境

2020-11-24

审批“加速跑” 项目“顺畅建”

——南昌创新推行超简审批全面提升政务环境

□周静 朱贤 本报记者 李天荣

2020年国务院重点城市网上政务能力第8名;《2019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政务环境第11名;工程建设项目“六多合一”审批改革全省推广,两次成为全国典型经验……近年来,市行政审批局聚焦重大重点项目推进,对标“杭、深、长、合”兄弟城市,加强政企互动,大力解放思想,彰显省会担当,创新超简审批,实施攻坚改革,全面提升南昌政务环境。

强化超简审批,加速项目落地见效

针对我市579个重大重点项目,市行政审批局以超简的审批理念,连续创新《“南昌市政府投资重大重点项目大承诺、大容缺、大模拟“三大”超简审批措施》、《南昌市树木迁移审批服务及批后监管举措》等,实行重大重点项目“用地和规划批文容缺”,“环评告知承诺制试点项目免公示、免评审”,“施工许可模拟审查”,“简化苗木迁移手续”,“用地、招标提速20%”,“中介评审再提速10%”。起草《南昌市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控制标准(试行)》,率全省之先建立政府投资项目不同建设类型投资控制标准,破解非标困扰。我市重大重点项目审批“耐力跑”变“加速跑”,累计有90余个项目采取超简方式办理。

为满足群众提升生活舒适的期盼,支持企业生产发展的需求,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市行政审批局积极推出老旧小区审批权全链放权、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房屋不动产登记全链授权、5G基站建设绿色超简办理等改革。新基建、民生等项目“肠梗阻”打破,“顺畅建”开启,一些建设缓慢的5G基站得到快速推进。

为提速我市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效能,加快项目落地,市行政审批局起草了《南昌市社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实施细则》,符合条件的社会投资工业类项目拿地到开工,全流程压缩至30个工作日内,“小建筑、大审批”的繁琐得以破解。

实施攻坚改革,力促审批提质增效

攻坚“消权放权”,强推“简政放权”改革。今年,按照“市场事尽力减,县区事尽力放,高频事身边办”原则,累计简政放权4轮,共560项,占比(行政权力总数1756项)31.89%,超额完成今年20%的目标(至2023年底目标50%),为2013年以来力度最大的一年,较年均值(140项)增长300%。

攻坚“标准化一次不跑”,力推“审批方式”改革。编制42种全要素标准化办事指南对外发布。7月1日起推行“标准化一次不跑”改革,356发生项可网上办理清单(占比91.7%)广泛发布,创新实行“一张清单直接办审批”,提速30%以上。实际39901件办件中标准化网上办件32354件,占比81.08%,接近杭州、合肥等城市水平。

攻坚“六多合一”,深化“工程项目”改革。将工程项目涉及的17个部门约80余个审批事项,约30余项中介事项,500余份报审材料,508天审批时间压缩至3个部门31个审批大项,四阶段各一张表单,平均审批时间74.6个工作日,疫情防控期间,更提速到平均69个工作日。工改系统全覆盖13个县区,与国家、省工改系统实时共享数据。累计完成1771个项目审批,完成4326个单体设计图审查,50个项目实行联合验收。累计召开“六多合一”项目推进会60余次,线上评审会、专审会300余次,300余件“久拖难决”案例得到破解,28个需提供复杂证明的事项采取“替代性材料”方式走出困局。近期,住建部公布的2019年度工改评估情况,南昌市总体排名第11名,位列中部第一。

行政审批市域全覆盖,助推审批体制改革

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行政审批市域全覆盖,各县区审批局已于今年6月底挂牌。

行政审批局全覆盖后,市、县两级模式匹配,事项、名称、材料等一致,企业群众“市里跑审批局,县区跑部门,跑得一头雾水”的尴尬不再;审批部门由30多变1,消除了部门间空隙,审批联动更强,企业群众疑难审批“找东家、问西家,就是没人管”的头痛不再;审批与监管相分离,行业部门回归监管本职,打破“以批代管”困局,企业群众办事“从严从高,老是办不下来”的困扰不再;审批到一局,重叠的审批事项、流程、环节、材料得以精简,企业群众办事“同样材料交了十多次,现场踏勘来了十多回”的疲惫不再。

“我们将紧紧围绕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的工作目标,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中的堵点难点,不断创新审批服务方式,积极推行网上审批、大力实施‘一窗受理’,全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六多合一’改革,全面提升南昌政务服务环境。”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