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构之乡”复工复产记
“钢构之乡”复工复产记
本报记者 钟金平
进贤县张公镇钢构产业是我省60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2013年被省工信厅认定为全省唯一的钢结构产业基地。目前,张公镇聚集了上百家钢结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直接从事钢结构生产和经营的人员超过3万人,是名副其实的“钢构之乡”。
2月22日至23日,记者利用双休时间走进张公镇采访发现,当地交通秩序已恢复如常,疫情防控不放松,复工复产正加速推进,经济活力正在复苏。
焊接声、切割声、锤打声与机器的轰鸣声,江西鸿伟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的车间正奏响一首“复工交响曲”。“公司能够正常复工,还得感谢张公镇镇政府的鼎力相助。2月17日,我公司申请复工,镇政府派了一位工作人员为我们服务,带我们到县工信局备案,第一时间帮我们做防控预案,对返岗务工人员的基本资料进行排查,请专业医生给员工体检……”公司总经理聂清文说起政府保姆式服务很感慨,“公司的测温枪、消毒液及口罩等所有的防护用品都是镇政府免费提供的,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聂清文告诉记者,虽然疫情耽搁了十几天的时间,但几天之后,公司50多个员工全部到岗,产能很快就上来了。
在张公镇钢构工业园各个企业,车间里一派忙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机器运转的轰鸣声,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周末。
走进江联重工的生产车间,但见工人戴着口罩正加紧作业。江联重工集团常务副总经理童东明告诉记者,该公司有一批货是海外订单,要在3月上旬完工交货。但是,受疫情影响运输原材料成了最大的问题。张公镇镇政府的联络员与当地多位物流企业的负责人沟通,最终在2月18日全部解决。童东明说,随着更多工人陆续返岗,预计本月底该公司基本能够恢复产能。
防疫是一场大考,快速进入复工节奏的“钢构之乡”正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手抓”。
“进出厂门的人员必须戴口罩,到厂门处先测体温,再做登记,否则一律不允许进出。”在南昌东方希望集团的工厂门口,记者看到安保人员正严格把关,所有进出该厂的车辆要先消毒再放行。
张公镇请来专业防疫人员到各企业指导疫情防控,同时做好企业防疫物资保障。据了解,张公镇镇政府已免费为辖区内的复工企业发放口罩7万个、红外线温度计43把、消毒酒精32桶、84消毒液32桶。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我们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企业尽早复工复产。”张公镇镇长樊国春说。针对企业复工复产过程遇到的招工难、物流运输不畅等困难,该镇向企业派出联络员。这些联络员全力当好“店小二”,准确掌握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协调解决原材料采购续供、畅通物流、资金需求等事宜,为企业复工复产、稳产增产提供有力保障。截至目前,该镇企业复工率已达77%。
24日11时30分,400万元追加贷款准时汇入江西元中钢结构有限公司的账上,公司总经理吴志刚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从2016年起江西中元连续5年入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采购订单,由于业务量大、资金回笼不及时,暂时性的资金短缺直接影响了公司原材料的采购,吴志刚为此急得团团转。企业联络员得知后,第一时间联系江西农商银行进贤支行,通过“财园信贷通”,在原有400万元贷款的基础再追加400万元,从而解决了该公司原材料采购的资金压力。
复工复产,核心要素是人。随着钢构企业的陆续复工,不少企业出现用工短缺现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张公镇在全面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后,推出“免、缓、返、补”等一整套政策组合拳,通过税费减免、资金补贴、社保费减免缓缴等措施,为企业留住人才积极作为。
张公镇广大党员干部甘当“店小二”、做好“服务员”,让当地企业家信心满满——
童东明说,疫情对企业的影响是暂时的,公司今年的海外订单大增,再加上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的订单,正朝着30亿元的目标进发。
说起今年公司的目标,聂清文更是满怀信心。他说,目前该公司生产出来的聚氨酯复合板供不应求,已签订合同的订单就超过6亿元,最近又拿下了兴泉铁路钢网业务,全年实现10亿元的目标任务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