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高级别专家刘良徛:江西中医药抗“疫”敢担当能作为
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高级别专家刘良徛:
江西中医药抗“疫”敢担当能作为
本报记者 郁鑫鹏
应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江西充分发挥作为中医药大省的独特优势,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说到江西中医药抗“疫”,就不能不提刘良徛教授。他是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高级别专家、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3月17日20时许,医学隔离期间仍在紧张工作的刘良徛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
刘良徛介绍,疫情之初,我省迅速组织中医专家到省市医院开展会诊。总体来说,江西中医药跟上了全国步伐。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迅速成立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尽快制定出江西中医药防治方案,把握好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的关系。江西省、市组建的医疗救治专家组均有中医专家,中医治疗全程深度参与,还组建了中西医结合类别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对康复患者,还制定了新冠肺炎预防和康复期食疗方案。
据介绍,新冠肺炎江西中医药防治方案由刘良徛牵头制定。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是全省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的龙头医院,此次担负江西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任。刘良徛是指挥部高级别专家、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当接到制定防治方案的任务时,他有一种跃马扬鞭的自豪感,并暗自鼓劲: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好方案,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一定要展现江西中医药特色,一定要贡献中医药抗“疫”力量。
这个方案,一是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学术思想的引领作用。结合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江西地处东南的地域气候特点,在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指导下,推出了自拟方——散寒除湿抗毒方和清热化湿抗毒方,这些方剂对轻型、普通型患者疗效明显。二是对恢复期的部分患者存在肺间质纤维化、肺部毛玻璃样的改变现象,根据国医大师洪广祥“治肺不远温”的学术思想,推出自拟方——温肺化纤汤,这也是疫情发生以来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第一个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院内制剂。
刘良徛介绍,在他手上救治出院的确诊患者有50多人,参与会诊接触并治疗的患者有100多人。江西最早出院的新干籍患者,以及持续30多天核酸检测难转阴的遂川籍患者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因为中医药在他们身上作用明显。前者属重症患者,1月19日上午送到省中医院时体温为39℃。针对他的情况,在清热化湿抗毒的基础上,相应加减一些药物的用量。服药后,患者当晚体温就正常了,随后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迅速好转,且没有反复。1月27日,患者正式出院。
后面那名患者是武汉某大学教授,1月初从武汉回遂川老家,1月19日发病,遂川当地医院收治。入院后,30多天核酸检测始终难以转阴。其间,包括上海知名医院专家在内的省内外专家多次前往遂川会诊,无果。2月23日,这名患者转到省中医院。我们几服药下去,仅用8天时间患者就出院了。出院前夜,刘良徛把转阴结果告诉他,这名40多岁的汉子激动得大哭。
对中医药防治新型病毒有无信心的提问,刘良徛说:“对这个病,起初我们确实一无所知,但我知道,所有病毒性的感染,特别是病毒性的肺部感染,中医药历来有优势。面对新型病毒,西药不可能立马就有针对性的药物,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有疫苗,这个时候中医药一定能发挥作用。”
这次抗“疫”,江西中医药发出了“好声音”,可以说是敢担当、能作为。这让公众对江西中医药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进一步提升了大家传承发扬中医药文化的自觉性、主动性。同时,锻炼了我们的队伍,也有力助推江西中医药产业发展,增强江西中医药强省的文化自信。
记者手记:
长期的专业实践,让刘良徛对运用中医药抗“疫”充满信心。他反复说,在疫情面前,中医药要早介入、深度参与,越早越好,越早介入疗效越好。事实证明,江西中医药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谓显露身手,积极作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闪耀时代光彩。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江西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当前,江西正走在中医药强省的道路上,我们理应抓住此次中医药抗“疫”的契机,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造福人民健康和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