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时代的书写者

2020-06-11

做时代的书写者

□ 犁 天

开栏的话:

“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近年来,以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制片人,自由编剧、导演等为代表的新文艺群体队伍庞大、创作瞩目、影响广泛。

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文艺新力量”栏目,邀请活跃在创作一线的新文艺群体代表,从不同角度谈谈他们自己的创作心得、艺术追求等。

——编 者

○ 草根并不是贬义词。草根的梦想,草根的情怀,草根的心理诉求,草根的喜怒哀乐,也 应该得到尊重。

○ 读者感动的不仅仅是一个角色,而是一种情怀、一种同理心、一种代入感。

○ 任何一部现象级的网络文学作品,绝不只是形式上的成功,必然有一个推动它成功的 内核。这个内核来源于时代,来源于时代的语境,来源于这个语境下的心理诉求,来 源于这份心理诉求的集体共鸣。

三年前,笔者有幸在江西省文联、江西省作协的推荐下,参加了中国文联举办的中国新文艺群体首届拔尖人才研修班,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学习。时隔三年,至今清晰记得,学习期间,有一段话出现的频率极高。

那是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到的关于文艺创作规律的一段话,“古今中外,文艺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

以这段话点题,其实带着给网络文学张目的意思。

网络文学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从诞生到发展,再慢慢走向繁荣,每走一步,网络文学都紧扣时代的脉搏。

仅从传播载体来看,不难理解,电脑、互联网、智能机的出现,自然是网络文学发展的必备条件。但如果话题仅限于此,难免有些简单、敷衍。网络文学是文艺大繁荣的产物,为什么网络作家喜欢写,为什么那么多读者喜欢看,更值得探讨与深思。

稍微肤浅一点的答案,似乎很容易给出。因为网络文学“爽”,里边有许多“无脑”情节,可以让读者获得满足,是某种形式上的“精神鸦片”?这种“大帽子”扣得很不负责,早些年常听说,这些年大家对网络文学有了更客观、深刻的认识,这种声音渐渐弱下去了。眼下,网络文学不断涌现精品力作,并且很好地发挥了文学“母本”的艺术功能,改编成影视、游戏、漫画、戏剧等,促进了文艺的大发展。

过去我也经常琢磨这个问题。直到去年,重温高中时代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堂吉诃德》,忽然找到了一些更有说服力的答案。

中学时代读《堂吉诃德》,对作品中那些荒诞剧情,只懂了皮毛。年岁日长,思考得多了,有了更深的认识。《堂吉诃德》的剧情不管多荒诞、讽刺,最核心的矛盾,其实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角堂吉诃德沉迷骑士小说,渴望着仗剑走天涯,“行侠仗义”,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

网络文学的从业者,草根居多,在投身创作前要么在学海里浮沉,要么在社会中摸爬滚打。而草根出身的视野高度、认知宽度也许会受限于所处位置,但他们对社会细节的敏感度却要高于许多“精英”群体。

当满腔理想在现实中不断碰壁,往往是情绪最激荡、表达欲望最强烈的时候。很多文学爱好者,就在这时一头扎进了网络文学,开始文学创作的探索。

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梦想,交付给小说中的角色。

梦想是有温度的,当每一个角色完成作者赋予他们的使命后,感动的不仅仅是作者本人,自然也包括千千万万个读者。在作品中,梦想和现实的距离不再遥不可及。你在乎的,你想去守护的一切,你坚信的所有美好,最终都极可能在网络文学中得到实现。

当梦想远离,在网络文学的书写和阅读过程中,创作者、阅读者能得到些许慰藉。

此外,草根并不是贬义词。草根的梦想,草根的情怀,草根的心理诉求,草根的喜怒哀乐,也应该得到尊重。

网络文学所提供的,正是这样一种氛围。

从事网络文学创作之前,我是个地地道道的文青,在纯文学领域里苦苦求索。求学期间,我曾是个虔诚的文学朝圣者,非常喜欢传统文学,视其为神圣。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毫不犹豫地进了中文系,也几乎没什么犹豫又成了大学文学社的副社长,甚至选择职业创作时依然没有犹豫。这是一条看不尽的路,但又好像是注定要走的路。

与传统文学存在某些差异,读者阅读网络文学,从来都是平视的,写作者也不再高高在上。他们和作者之间,也许存在钦佩,但在身份和心理上大致对等,看着别扭,可以吐槽;看着闹心,马上“拍砖”。

这份率性,许是传统文学很难拥有的。传统文学的作者与读者,既没有此类技术平台的连接,恐怕也未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去放下那份“精英”的矜持和傲气。

同样是这份率性,可以清晰对接时代性。当下的年轻人,他们不再羞于表达,相反,他们标榜个性、崇尚自由多元,越是在喧嚣中越是渴望喊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主见。

写作者在表达,阅读者同样在表达,这种平等的融入、参与,是网络文学的最大亮点,也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最鲜明的特点。

的确,网络文学写作门槛很低,甚至可以说是零门槛,难免存在品质良莠不齐、情节离奇、人物扁平等问题。但跨过门槛只是刚走出第一步,究竟能走多远,还得看内功。网络文学这一亩三分地,没有足够的积累,绝不可能有厚积薄发的高光时刻。任何一个有影响力的网络作家,他们的阅读量,他们研究这个行业付出的心血,绝对远超外人的想象。天才或许有,终南捷径也或许存在,但那跟中彩票头奖一样,多半是传说般的故事。

任何一部作品,表面写的是故事,但故事终究靠人物推动。人物的每一步,都是人心的演绎,都有人情世故,都有心理需求,都具备时代语境下很多人观察不到的内在逻辑。

一个读者可能会“犯傻”,察觉不出其中韵味,十个呢?百个千个,十万百万,数以亿计的读者呢?

笔者曾在两部作品中,塑造过两个截然不同的父亲。一个是《气冲星河》里主角秦无双的草根父亲秦连山,率性而热情;一个是《三界独尊》里主角江尘的天帝父亲,内敛又隐忍。

按理说,这两位父亲地位和性格都天差地别,能有什么可比性?但抛开角色身份地位不谈,他们却分明演绎了同一种情感——“父亲”,而每一份父爱是相通且伟大的。当一个父亲可以为子女吃任何苦,受任何累,甚至付出一切。当读者因此而感动,他们会在意这位父亲是现实题材中的农民工身份,还是幻想作品里的天帝身份?

答案自然是不会。读者感动的不仅仅是一个角色,而是一种情怀、一种同理心、一种代入感。他们联想到了自己家里的那位老父亲,那位曾经年少叛逆时可能还不怎么瞧得上、甚至有可能已经不在人世的老父亲,然后,沉思、感愧……

任何一部网络作品,一旦成为一时现象,受万千读者追捧,它的成功就绝不可能只是形式上的成功,必然还有一个推动它成功的内核。这个内核来源于时代,来源于时代的语境,来源于这个语境下的心理诉求,来源于这份心理诉求的集体共鸣。

去年有一部现象级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火热。熟读《封神演义》和《西游记》的读者感受颇深,不管是情节,还是小哪吒的各种心理、行为,都明显和原著有着极大的不同,它完全是一种全新的演绎。这种新的演绎,恰恰就是时代的需求,是时代心理的折射。

网络文学有幸身处这个最好的时代,当追随时代,书写时代,与时代的脉搏共振。

从满头乌发到两鬓微霜,从追风少年到大腹便便,还有很多创作上未竟的梦想在心底翻涌。从少年到中年,直至到老,在时代之光的沐浴中,一直追着文学奔跑,我走的路只这一条,踏踏实实的,按自己的节奏,走到多远,就算是永远了。

(犁天,上饶人,网络作家,著有《气冲星河》《三界独尊》等,作品曾长期占据各大平台榜单前三,获福布斯全国原创文学风云榜前十。实体出版数百册,字数近两千万。)

责任编辑: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