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生活便利了,环境变美了,人也舒心了”——感受基层文明实践站里的惠民服务

Image 2020-08-21

“生活便利了,环境变美了,人也舒心了”

——感受基层文明实践站里的惠民服务

在北京生活了十余年的吕游,对居住环境要求并不高,但刚来北京时居住的香山街道四王府社区还是让他感到住得“挺不舒服”。

“这条街算是城乡接合部,从前又脏又乱。路边还有不少卖烧烤、糖炒栗子、臭豆腐的叫卖声。”在海淀区香山街道8月的一次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宣讲活动中,吕游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现在村里道路两边的私搭乱建拆除了,路面变得平整宽敞,背街小巷里还安装了路灯,走夜路也不用担心了。蔬菜直通车开进了社区,在离家门口不远的供应点就能买到价格实惠、品种多样的蔬菜,买菜做饭更方便了。“生活便利了,环境变美了,人也舒心了。”吕游说。

社区面貌变化的背后,是基层文明实践站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默默努力。

居住条件和公共环境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居民有了归属感、自豪感,希望为社区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北漂”多年的吕游在社区找到了免费的学习平台,也有了被需要的成就感。他利用闲暇时间参与敬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成为社区志愿者队伍的骨干成员。

志愿者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主体力量。在大兴区林校路街道兴政西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积分兑换”的方式引导居民坚持开展志愿服务,激发了更多居民的参与热情。“用服务换服务”的创新思路,培养人们坚持志愿服务的习惯。基层文明实践站成为社区居民快乐生活、凝聚力量的平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社区值守等工作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兴政西里社区党委书记刘炜说,由于之前积累了志愿服务的好口碑,简单动员后,大批居民主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粗略统计,今年有20%的居民通过志愿服务为社区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大兴区林校路街道市民活动中心主任郭颖说,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平台,搭建更加精准的公共服务平台。“过去是在服务大厅等居民上门寻求服务,现在是主动送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2018年7月6日,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两年来,全国试点单位从50家扩大到500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逐渐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2019年4月12日,北京市在延庆区试点基础上坚持调研先行、制度导行、合力推行,在全市全面推进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目前,北京成立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4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6962个文明实践站,基本实现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全部覆盖。

2019年9月以来,北京各区普遍实现了在融媒体APP上加载文明实践和政务服务项目,建立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库,统筹线上线下,实现“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团队接单、群众评单”的正循环。

随着基层文明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在职党员、居民志愿者群体在社区越来越活跃,基层可以开展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了。从美食节到摄影比赛、书法展示、宣讲展演,社区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活动体系。面对面、键对键、心贴心地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将温暖送进千家万户。(据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责任编辑: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