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谈之六

2020-12-10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系列谈之六

沈小平

只有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性壁垒和政策性障碍,打通束缚创新的“堵点”,才能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激发创新动力

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表面着陆,五星红旗第一次月表动态展示;“奋斗者”号潜水器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这段时间,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成果,令国人倍感自豪。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时期,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23%,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29位升至第14位,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放眼未来,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十四五”提出的首个目标任务就是“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释放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信号。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其中人才支撑是核心、是关键,必须大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取决于体制机制。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体制机制不顺,人才的作用难以发挥,集聚的人才也会流失。让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创造,就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理顺政府、市场、社会和用人主体关系,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推动人才管理简政、放权、松绑,落实和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健全市场化、社会化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消除各种有形无形的栅栏,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人才资源配置质量和效率。只有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性壁垒和政策性障碍,打通束缚创新的“堵点”,才能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激发创新动力。

人才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其价值不仅在于拥有多少,更重要的在于如何使用。“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作为个体的人才越用越聪明,作为整体的人才越用越丰富。因此,无论是引进人才,还是培养人才,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要与本地区、本部门发展战略同步推进,使引进、培养人才的规模、质量和结构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既要转变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方式,让企业等用人主体“唱主角”,“缺什么就引进和培养什么”“用什么就招聘和开发什么”,又要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大展其长。同时,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推动形成崇尚创新创业、勇于创新创业、激励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

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是我国人才制度的独特优势。从根本上说,党管人才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充分认识“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切实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这样,才能把各类优秀人才团结凝聚在党的事业周围。

责任编辑: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