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互联网及文化生活

2020-03-13

疫情、互联网及文化生活

  □ 本报记者 龚艳平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人们的生活。


  受疫情影响,全省各类文化演出活动取消,全部文化场馆关闭。


  这个“暂停键”按下去,全省112个图书馆、166个博物馆、114个文化馆、45个美术馆、1556个乡镇文化站和1897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中心全部关停;取消各类公共文化活动753场,延期举办活动55场;取消文艺演出活动538场;取消营业性演出活动89场;关停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5860家、娱乐场所5212家……


  不能再去博物馆看展览、图书馆听讲座、艺术中心看演出……在减少出门、避免聚集的防疫要求下,公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变得更为强烈,也需要以其他途径得到满足。


  如何实现?线下不通,那就线上拓展。公众虽然无法亲身前往景区、文化馆等公共场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旅游活动全面停止。全省各级公共文化场馆积极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努力做到服务不缺位、精彩不缺席。


  全省公共文化场馆推出了一系列线上服务。省图书馆和景德镇市、萍乡市、抚州市、宜春市、吉安市、上饶市等公共图书馆利用网站、APP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让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中阅览电子书刊、看讲座。省群艺馆聚合全省数字文化馆的资源,组织全省各级文化馆开展好数字文化馆的服务活动。省美术馆上线了“翰墨70年·画里江西——第七届江西艺术节中国画作品展”网上展厅。江西出版集团向省融媒体中心免费提供首批437种融合出版产品,同时还精选了400节名师好课,免费开放的线上资源涵盖小初高全学科内容。


  全省各级博物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集中展示全省各文博单位藏品和展览等资源信息,实现了“畅游虚拟、博览精粹”。省博物馆利用本馆特色展品进行疫情防护宣传,并推出江博专“鼠”芝士汇系列,线上展示“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饰代风华——江西省博物馆藏明代王妃首饰精品展”“瑞鼠吐宝——庚子鼠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以及“红色摇篮”等展览。此外,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上饶博物馆、三湾改编纪念馆等都及时更新丰富了3D网上展厅,让观众“宅”在家里享受云观展、云刷馆。


  与此同时,文艺战“疫”,悄然打响。我省积极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专题文艺创作,创作出一批反映社会各界特别是医务工作者英勇抗击疫情、弘扬正能量的文艺作品。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以“艺”抗疫勇争先,各种各样的征文、比赛此起彼伏,抗疫文艺作品潮涌而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9日,全省共新创抗疫艺术作品2937件。其中,戏曲唱段47个、音乐224首、舞蹈13个、曲艺238个、美术(含绘画、摄影、书法、海报等)作品2415幅。这些作品虽然没有在剧场演出、在展厅展出,但大多通过网络“快递”给了千家万户。


  因此,我们看到,“宅”家期间,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有多种打开方式:鼠标轻点,在网上展厅领略各地博物馆的精美展品;拿出手机,远程使用图书馆的线上资源;坐在电脑前,看一场戏剧的高清录像……虽然场所转移到了网络,但文化活动不打烊。在线文化服务,将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丰富了人们的“宅”时光。


  云上听曲、赏景、观展、阅读,由于互联网的局限性,线上文旅活动的体验感与现实体验必定会有所差距。线上文旅活动是因时之举,也是无奈之举,但从长远来看,如果能够实现网上文旅的新突破,也是对文旅产业的有效拓展。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在强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我省正在分类、分区、分步推进景区开放。当前,婺源、龙虎山等众多景区已经恢复开放。


  春暖花开了,离人们走出家门追寻“诗和远方”的日子也快了。


责任编辑: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