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疲劳犯困?研究称这跟遗传有关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总能精力充沛元气满满,另一些人却总是倍感疲劳哈欠连连。究竟是什么决定着我们的活力?法媒《费加罗报》将为大家揭开基因与疲劳之间的奥秘。
经过多年研究,来自墨尔本大学的遗传学及神经学家凯斯林·诺斯(Kathryn North)发现了与人体耐力相关的基因,拥有这些基因的人通常睡眠需求较少却能常感清醒。这个事实可能略显“残酷”,但面对疲劳,我们确实并不平等。原因在于,人体中部分基因影响着肌肉表现、耐力以及人体的睡眠需求和精力。因此,人们所需的睡眠时间各异,运动员的肌肉表现也有高下之别。 2003年,凯斯林·诺斯开始研究肌动蛋白-3的基因。这种蛋白在肌纤维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当基因发生突变时,意味着蛋白不足。然而,通过追踪400多名运动员或非运动员志愿者的基因,她发现,短跑运动员身上的基因突变比耐力运动从事者,特别是马拉松爱好者更少。凯斯林·诺斯又进一步推行实验,将小白鼠体内的基因失活,结果显示,这些小鼠奔跑距离比正常情况下增加了33%。因此,该基因的突变将有助于改善运动表现,提高运动员的耐力。 遗传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其中甚至有许多研究得到了相反的结论,但各种研究仍在继续。比如此前,遗传学家就又发现了一项令人震惊的结果,即基因突变可影响铁吸收水平,进而影响运动表现。一些高水平的运动员都曾因此被误判为服用兴奋剂。例如,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法国滑雪运动员让·马克·加拉德(Jean-Marc Gaillard)的健康检查中显示其血细胞比容高出正常水平,这与服用兴奋剂产生的效果一致。然而,经检查其体内并未检查出兴奋剂超标。那么为什么他的血红蛋白会高出正常值?答案在于涉及铁吸收的基因的突变。铁这种金属元素在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过程中不可或缺。在为肌肉供氧气的肌红蛋白中也有铁的痕迹。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缺铁时就易感到疲倦,反之就会耐力良好。这一结论已在诸位运动员身上得到了证实。特鲁瓦血液学家杰拉德·迪勒(Grard·Dine)与巴黎血液学家欧利维亚·艾尔利(Olivier Hermine)一同开展研究,试图揭开运动员身上有关铁元素代谢的问题。HFE基因的蛋白质通过储存激素控制铁的吸收和调节,他们发现,在该基因变异时,在同一对的两条染色体上,将存在血色素沉着症的风险,也就是说患者血液中会含有过量的铁。 但对于运动员而言,情况则完全不同。研究人员通过对从事各项运动(越野滑雪,划船,柔道)的高水平运动员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运动员身上出现的基因突变情况高于常人两倍。另外80%问鼎奖台的运动员都携带HFE基因突变。虽然其中的机制尚未阐明,但这种变异使得运动员身体不断增加对铁的积累,从而使运动员耐力增强,免于疲劳。 同样的,某些基因突变也解释了我们睡眠需求不同的原因。2009年,在美国杂志《科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加利福尼亚州的研究人员已指明了基因DCE2在人体生物钟调节中的作用:两位携带此基因变异的女性,只需五到六个小时的睡眠就能保持精神,而常人最佳睡眠时间为平均8至9个小时。这项研究结果两年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已得到验证。而在德国进行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另一个基因的变异是人们需要长时间睡眠的“罪魁祸首”。由此可见,如果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作息时间有所不同,这不仅是生活习惯的问题,更是遗传基因产生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