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让群众共享文明之光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作为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和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城市”是英雄城的光荣与梦想。
一直以来,南昌市从未停止逐梦“文明”的脚步。在路上,有收获——2015年2月,南昌市获评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在路上,也有挫折——2017年2月,南昌市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当年10月起被停止“全国文明城市”资格。
岁月铭刻着奋斗的艰辛。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下,南昌市突出问题导向,狠抓落实整改,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以群众期盼引领创建方向、以百姓口碑检验创建成果,将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于近日顺利通过恢复“全国文明城市”资格这场“国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冰点”正在消融、“难点”开始破题、“堵点”加紧疏通……南昌,正以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和复查为契机,传递城市温暖,凝聚发展力量,加速奔向文明新高地。
全域创建——靶向发力补短板,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
初秋的英雄城,秋阳杲杲,天朗气清。
漫步街头,环境干净整洁,交通井然有序,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道路两旁的公益广告输出满满正能量,“红马甲”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传递文明新风……一步一景,一处一画,让人感受到一座文明城市的强劲脉动。
这是南昌市靶向发力补齐短板结出的硕果,也是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机制的动力和目的。
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近年来,南昌市树立长远思维,对照测评标准,正视存在问题,深刻剖析原因,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党委主导、政府主体、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避免陷入“一整就好、一松就乱”的怪圈。
——建立由市委书记任总负责、市长任总指挥的创建指挥体系,坚持每周召开工作例会进行调度,对各县区(开发区、新区)和各有关单位推进文明创建工作进行点评,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树状和网状相结合的调度体系。
——利用文明创建指挥调度系统,对全市1.02万个实地测评点位进行实时监控,对通过市长热线收到的有关投诉和日常巡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研判,提高工作精准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主动上门征求近500家省直单位、省属高校、中央驻昌机构对文明城市创建的意见建议,找准共建项目、明确共建任务、细化共建内容、量化共建指标,建立常态联系机制。
——在各区组建市民文明巡访团,常态化开展辖区内巡访和跨区交叉巡访,提高市民参与度和积极性,建立文明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
——持续开展文明宣教活动,推进主题广场、主题公园、主题社区、主题街道建设,深入开展“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活动,依托190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及时落实“公筷公勺”提示、“一米线”提示标识、“白条禽”上市等新增测评标准,推动常态长效机制不断与时俱进。
城市文明,成为大家共同的心愿,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在英雄城蔚然成风。
创建为民——聚焦城市精细管理,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为了谁?南昌给出的答案是:为了全体市民。
“以前,市场内污水横流,可以说是脏乱差。现在环境变化很大,买菜舒心多了。”9月1日一大早,南昌经开区蛟桥镇下罗农贸市场内,正在买菜的市民吴女士对焕然一新的农贸市场赞不绝口。自开展农贸市场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以来,该区投入80余万元对市场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彻底解决排水堵塞、屋面滴水等顽疾,并破解非机动车乱停放、清扫保洁不及时、占道经营等难题,为市民营造文明有序的购物环境。
这是南昌市聚焦城市精细管理,持续开展农贸市场改造及周边环境整治的生动缩影。
按照“保基础、提功能、促品质”标准,遵循“因地制宜、延续文脉、留存特色”思路,加大老旧社区改造力度,大力推进“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推动机械化清洗的“马路本色”行动由主次干道向背街小巷延伸,进一步解决小街小巷、盲点盲区环境卫生差的问题;加快交通路网建设和城市出入口改造,严格交通秩序管理,提升交通出行品质;农贸市场力争实现摊位管理标准统一、卫生标准统一、市场开办者内部管理标准统一、车辆管理标准统一、市场监管标准统一……
南昌市围绕城市功能和品质跃升,把创建为民理念落实到城市精细化管理全过程,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定向突破,开展为期两年的“彰显省会担当,唱响‘南昌品牌’”城市建管十大提升行动,环境治“脏”、交通治“堵”、秩序治“乱”、生态治“污”,加强城市动态管理,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为进一步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南昌市持续加快推进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城市大脑”,在城市治理领域试验推广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停车等一系列特色应用,为城市文明注入智慧动力源。
创建惠民——筑牢民生“里子”,让“人民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民生福祉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最好注脚。于南昌而言,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绝非仅为做亮丽“面子”,更重要的是筑牢民生“里子”,让“人民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在改善民生方面,严格考核民生实事项目,增加民生实事支出,前年和去年分别支出585.4亿元和692.6亿元,完成213件民生实事,今年将扎实推进总投入550亿元的116件民生实事建设,确保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大力开展“厕所革命”,新建改造城区公厕741个;建成海绵城市面积19.4平方千米,完成污水管网及雨污分流改造203.9千米;开工建设公共停车场148个,新增泊位12.8万个;构建完善“十纵十横、三环多射”为主体的大都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目前地铁1、2号线全线运行,3号线全线洞通,城市一环闭环通行,三环基本实现闭环运行,二环正在加速推进。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着力推行网上服务、集成服务、标准服务、主动服务,努力打造建设工程“六多合一”集成审批南昌品牌,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目前,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达80%,审批环节压缩45%,审批时间压缩33%。
……
民生连着民心,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文明城市创建有机融入城市中心工作,让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500余万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愈加充盈,文明城市创建与市民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同频共振。
求真务实,方能善作善成。“我们将吸取前几年‘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深刻教训,以高标准正视现阶段依然存在的问题,加大攻难点、强弱项的力度,推动创建工作再出发、再加力、再提升,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南昌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文明城市创建未有穷期,恢复“全国文明城市”资格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期待文明的种子在英雄城继续播撒,成为这座城市新的禀赋,让老百姓共享文明之光。
来源:江西日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