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中国智造新城——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报告解读之二
12月12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南昌将围绕“富有创新活力和文化魅力,令人向往的中国智造新城、山水名城”城市愿景,努力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试验区、国家现代流通体系重要枢纽。
位于南昌经开区的江铃新能源汽车新基地总装车间内,工人们在加紧调试自动化生产线。据了解,该新基地是按照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节能环保标杆工厂来打造的。蓝图鼓舞人心,远景催人奋进。接下来,南昌将如何落子布局,把美好愿景变成现实?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当前,南昌正全面推进实力之城建设,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南昌将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当前,南昌仍然面临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不高、龙头引领不够等短板问题,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如何拉长长板、补齐短板,提升产业质量?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南昌将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锻长板补短板。围绕产业链集群化,积极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装备、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链和特色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优质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打造千亿级、百亿级头部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化产业链分工协作体系。与此同时,南昌还将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围绕供应链系统化,大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搭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大智能传感器、工业软件、集成电路硅片等关键领域基础部件强弱项、补短板力度。完善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多元化可供体系,增强本土产业协同配套能力,围绕价值链枢纽化,不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健全跨地区转移利益共享机制,加快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深化区域产业合作。工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南昌将决胜产业发展“主战场”,推动工业园区由侧重生产型向产城融合、创新驱动、复合经营的新型园区转变,深入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两型三化”管理提标提档等行动,实施“节地增效”行动计划,完善生产生活功能配套、增强创新功能,构建“大园区+小城市”公共服务网络,打造宜产宜居生态开发区。同时,强化开发区经济管理职能,赋予开发区更大改革创新自主权,推动全链审批赋权,并深化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运营体制、人事和薪酬制度及监管体制等改革,鼓励与沿海地区开发区共建“飞地园区”,探索“双飞地”发展模式,推进“沿海研发+南昌制造”有效互动。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数字经济作为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的经济形式,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风口”。
立足南昌实际,全会提出,要提升数字产业能级,用好世界VR产业大会品牌,加快构建完整VR/AR产业生态链,打造全球VR新技术、新产品首发地和VR示范应用“第一城”。同时,深入推进国家“03专项”,建设一批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园,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大数据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应用,推进智能汽车、智能安防、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产业研发和产业化发展。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南昌将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和工业大数据,积极推广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拓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制造业全链条智能化发展;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推动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检验检测、商业咨询等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服务出口新业态新模式,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我们将努力抢抓南昌重点发展数字经济这一难得机遇,在虚拟现实产业发展、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及优势产业、人工智能的应用推广等领域,为南昌新动能培育、高质量跨越发展作出贡献。”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徐玉林说。
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引擎。南昌将深入推进“5G+ABCDE”(即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融合创新,形成5G技术及成果转化全产业链条,打造5G融合创新应用先行区和产业生态集聚区、实施“人工智能+”示范工程。同时,推动企业引进和开发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等关键技术,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试点,并拓展生活及公共服务领域的数字化应用,推广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等线上服务新模式。
塑造南昌制造新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所在。未来,南昌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电子信息产业“芯屏端网”融合发展,重点发展“机智灵光”四大细分领域,打造全球重要的移动智能终端制造基地;推动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前瞻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氢能汽车,重点打造特色零部件产业,提升“南昌汽车”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全面对接航空工业、中国商飞等战略布局,建设国产大飞机重要总装基地,健全航空全产业链,打造中国航空城;推进中西医结合、“医、药、养”融合发展,加速打造中国医药名都。
“‘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是南昌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跨越式发展是南昌工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我们将努力培育500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3000亿级的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2000亿级的航空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将南昌打造成为国际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南昌市工信局局长何琦说。
如何让传统产业加速跨越“转型的火山”?南昌将加快推进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升级,提升传统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同时,推进食品产业提质增效,推动现代针纺产业向高附加值、品牌化经营、内销化转变,不断提高铜、钨等精深加工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快机电装备制造产业升级,推动家电、铝型材等产业跻身全国一流行列。
为进一步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十四五”时期,南昌将推动制造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服务业沿产业链向制造业拓展,加速原材料制造业、装备制造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推进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服务与制造业有机衔接。推动研发外包、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等行业专业化、社会化、高端化发展,加快培育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铸造南昌服务新品牌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作为省会城市,南昌发展服务经济具有独特的优势。去年,南昌服务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729.47亿元,增长8.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6.0%,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展望“十四五”,南昌将健全具有省会特质的服务经济体系,加快构建南昌服务业发展体系,创建南昌服务品牌,强化对全省的支撑功能。全力推进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创新创意中心、综合消费中心、总部营运中心建设,着力繁荣具有全国知名度的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加快培育电子商务、人力资源、信息服务业等具有高度成长性的希望产业,谋划具有前沿引领性新服务经济。
针对“南昌制造”研发设计短板,南昌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培育发展科技咨询、创业投资、创业孵化等专业机构,引进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工业设计机构,建设工业设计服务交易市场。同时,完善水陆空“无缝对接”多式联运模式,打造中部地区陆路物流枢纽、长江中游综合航运中心、“一带一路”航空货运重要基地,推动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和模式创新,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智慧物流、共享物流、应急物流;积极引进新型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等业态创新,规划建设金融产业园;打造一批高能级服务业园区平台,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水平。
高质量发展生活服务业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产业基础。在促进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高品质发展方面,南昌将实施“旅游+”融合工程,推动红色文化、工业文化与旅游相融合,打造一批独具南昌文化特色的文旅产品,推出一批世界“打卡中国”精品点,加快形成传统街区与现代化综合体互动融合的都市消费新格局。实施夜间经济繁荣工程,打造“动感都会·不夜之城”。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业、健康养老产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完善服务标准、信用、培训等体系,构建功能完善、管理规范、高效高质的生活性服务业体系。
来源:南昌日报、南昌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