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益人 一首奉献诗——首届全国文明家庭邹德凤
她是全省数一数二的“超级义工”,截至2018年,累计做义工达2.9万小时;她是江西省红十字志愿者的领军人物之一,社会各界10000多人在她的感召下投身爱心事业;她是江西社区医疗服务先行者,累计为60多万人次提供志愿服务。
她就是邹德凤,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医疗服务部主任。
“超级义工”:用爱与奉献,传递满满正能量
1992年,邹德凤被派到南昌铁路三村卫生所从事社区保健服务工作。白天,她在卫生所为社区的婴儿打预防针、洗澡,普及育儿常识……晚上,她挑灯夜战,写成了《小学生应急救援模式研究》《抚触在社区临终关怀的研究》等20多篇学术论文。
邹德凤在南昌铁路三村卫生所工作期间,人称“铁路爱心天使。”医院每天都要接到社区居民写来的感谢信,最多的一天,感谢信有20多封。
社区居民的由衷感谢来源于邹德凤大爱无疆的倾情关爱。那个时候的她总是在下班后匆匆赶往需要帮助的老人家中。其中有一位百岁老人涂细银身患绝症,儿子和儿媳妇也都年过七旬,无力照料,邹德凤得知后,每天到老人家中照料,擦洗、按摩、喂饭,无微不至。老人离去后,她的儿子在感谢中写道:“邹老师做的这一切,我们这些做子女的都无法坚持,她就是活雷锋。”
2002年,邹德凤成为了一名红十字志愿者,16年来,她几乎把所有的休息时间都献给了爱心事业。
为了看望病患和孤寡老人,邹德凤徙步走过的路程累计达二万五千公里,相当于两段长征路;徒步登上35000层楼,相当于12座珠穆朗玛峰。累计做义工达2.9万小时,超出红十字志愿者最高奖项“终生志愿者”标准将近十倍。
“爱心天使”:带动全家做公益
在昌大四附院,很多人都知道,邹德凤工作几十年,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您干脆叫‘送德凤’算了。”这是邹德凤的同事送给她的绰号,“她的工资几乎都变成了食品、药品、慰问品。”志愿者曾莉斯说。
几十年来,邹德凤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和志愿服务中,家务事就大部分压在丈夫一人身上。这么多年,丈夫从最初反对、抱怨,到最终理解、支持,直到追随。
2015年底,邹德凤婆婆生病住院,家人想要她陪同照护,丈夫却主动接过担子,说有更多需要帮助的老人正在等着她,这边他来照顾就行。邹德凤坦言,这些年,丈夫除了要负责家务,还经常接送自己进行志愿服务活动。
女儿陈冲也曾经抱怨过妈妈怎么总不在家,但在邹德凤的感召下,每逢寒暑假,就跟随母亲一起走进社区,当志愿者,看护残疾、孤寡老人。现如今,陈冲已参加工作,每年都会拿一笔钱给母亲,用于帮助社区留守儿童、太阳村儿童,一对一资助贫困儿童。
“团队领头人”:言传身教,感染每一位成员
2013年8月24日,邹德凤成为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6名中国获奖人之一。
现在,以邹德凤名字命名的邹德凤博爱志愿服务团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邹德凤团队成员从2000多人迅速增长到10000多人,服务范围达20个社区,服务人口达20万人,累计为60多万人次提供过志愿服务。成为江西省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团队中,发展速度最快、年龄跨度最大、人员幅射面最广、活力最强的团队。
邹德凤欣慰地说:“我们这个团队,最早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后来一个一个地加入,再后来几个几个地加入,到现在,则经常是一群一群地加入。”
团队成员覆盖面广,包括医生、护士、公务员、在校学生,以及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他们每逢周末,就跟着邹德凤进社区、进养老院、进孤儿院、进病房,向老弱病残们提供各种义务服务。
邹德凤团队另一大壮举,是在短短的5年时间内,有300多人要求死后捐赠遗体,在江西省红十字会志愿捐献者之友发展史上,邹德凤团队发展捐友的速度和规模,创造了新的纪录。
通常情况下,参加捐友的,多是中老年人,但在邹德凤这个团队,很多80后、90后都参加了进来。此情此景,令江西省红十字会志愿捐献者之友副会长李锦南深感震撼。
她感慨地说:“她的言和行,对公众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她以自己的奉献精神,影响了年轻一代,打造出一支仁爱之师,让向善的事业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