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型城镇化如何“保老城、建新城”?老城区要走品质取胜之路
西湖区人民政府区长黄小燕:南昌有8.28平方公里的历史城区。刚刚您提到的中山路以南就是西湖区,以北是东湖区。南昌的三大历史文化街区,无一例外都在西湖区。另外,老南昌的“七门九洲十八坡”,有“四门八洲十三坡”在西湖区。我想请教的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2.0的过程中,怎么样统筹好“保老城、建新城”,让我们的老城更有老味道、新城更有新魅力?
王国平:杭州城市发展理念经历过一次大调整,就是对外宣传讲的“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实际上它的本质就是从“拆老城、建新城”迈向了“保老城、建新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动因是什么?是从过去的“拆老城、建新城”到“保老城、建新城”。杭州原来走的路是“拆老城、建新城”,这条路看起来是条死路。生路是什么?是“保老城、建新城”。杭州话说“螺丝壳里做道场”,你再拆也拆不出一个新天地。
所以杭州当时怎么办?杭州提出“保老城、建新城”。第一,从“三面云山一面城”的“西湖时代”迈入“一江春水穿城过”的“钱塘江时代”。这和南昌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英雄所见略同。你们有赣江。原来你们这座城市在赣江的东南面,现在跨江向西北方向发展。杭州则是从过去的北面向南面发展,是一样的。过去,钱塘江也好,赣江也好,都是我们城市城边的江、城外的江,现在变成城中的江。现在我们两个城市格局是完全相同,叫做“一江春水穿城过”,这是一个大动作,就是你的城市空间结构一定要从过去的“摊大饼”变成“增小点”。
过去的杭州是“三面云山一面城”,现在从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时代”转向了“一江春水穿城过”的“钱塘江时代”。为此我们一次规划了23座新城,规划了100个综合体。这23座新城和100个综合体都不在老城区,都在新城区,特别是在钱塘江两岸。这是一招。
第二招是,“两疏散三集中”。这个是硬任务,这个是试金石。坚不坚持“保老城、建新城”这条新路,试金石就是“两疏散三集中”,要疏散老城区的人口、疏散老城区的建筑,大学向大学城集中、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建设向新城区集中。
那么老城区应该怎么办?不是见缝插楼而是见缝插绿,老城区要做到有限城区、无限发展,唯一的办法是提高品质。首先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品质,进而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质,靠品质取胜。你们南昌西湖区碰到的问题和我们(杭州)上城区碰到的问题很相似。
杭州市老城区叫上城区和下城区,南昌市叫东湖区和西湖区。杭州60%要保留的老房子在上城区,而上城区只有18平方公里,当中扣除4平方公里的西湖风景名胜区,这是绝对不能搞建设的,就剩下了14平方公里。这14平方公里当年我们也申报了临安城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也不能搞建设。所以,类似于上城区这样的老城区,它的主要任务不是为了追求GDP,不是追求财政收入,而是要保住城市的根、城市的魂、城市的知名度、城市的美誉度、城市的竞争力。然后要做好一篇什么文章?就是有限城区、无限发展。
这看起来有矛盾,实际上是统一的。老城区要做到“两疏散三集中”,不能搞大拆大建,你也不要寄希望于获得土地出让金。上城区建设的资金都是杭州全市调剂的,因为老城区品质的提高,是给整个杭州带来了城市增值,知名度、美誉度、竞争力的提高,完全可以通过市委市政府的协调来解决上城区“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南昌市西湖区面临的问题,说到底要靠环境、靠品质取胜获得发展。你们要做南昌最优的环境、最高的品质,做最高端的产业,最终实现有限城区、无限发展。千万千万要从整个南昌打造“文化之城”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处理保护和建设之间的矛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