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批评姿态的回归2

2020-09-15

沈伯俊先生是当代《三国演义》研究的巨擘,其一生主要的学术精力都倾注于该书,举凡文史考订、文学批评、文化阐释等方面的重要问题,靡不涉猎,建树累累,著作等身。其中,尤以版本整理与评点两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这也集中体现于《沈伯俊评点〈三国演义〉》一书之中。

在古代评点传统中,评点本固然首先是“文本解读者”,但也经常成为“文本再造者”,如“毛评”之于《三国演义》、“金评”之于《水浒传》、“脂评”之于《红楼梦》、“证道”之于《西游记》等。它们既是对本文的经典释义,又形成了新的版本(系统)。沈伯俊先生对《三国演义》的评点,延续了这一优秀传统,又有所扬弃。传统评本的文本再造活动,尽管也有“金圣叹腰斩水浒”一类刻意为之的举动,但细微的版本差异主要出自作者、传抄者、刊刻者的无意识。用沈先生的话说,就是“技术性错误”。在现代出版流程中,这种“技术性错误”基本可以有效避免。同时,对业已成为经典的本文,有良好学术素养的解读者大都怀有敬畏之心,不会因阐释需要而予以篡改。这固然保证了文献的可靠性,但也限制了当代评点的“版本再造”活动。而“沈评”《三国》进行了成功突破,并形成良好示范。

责任编辑:付丹丹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