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润:工匠精神为高端制造注入“中国血液”

2020-10-12

“对企业而言,工匠精神必不可少。搞制造业是慢活,没有工匠精神是做不好的。”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聂晓霖感慨。目前,科润已成长为中国热处理淬火介质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为3000多家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所依靠的正是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的长期钻研精神和专注于自身产品领域的持久定力。

艰苦创业

用“工匠精神”赢市场

一毕业就担任西南弹簧学会副秘书长,在重庆汽车工业研究所从事淬火介质的开发和应用,获得部级技术进步奖。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一名女性毅然舍弃当时在人们眼里是“铁饭碗”的研究所优越舒适的工作和生活?

本世纪初期,在国内基础工业落后,工业企业在进行热处理时,常常只能选用资料水或机械油进行热处理。效率低,质量不稳定,存在诸多技术盲区。彼时国内专业热处理淬火介质技术和市场几乎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工业加工企业大多没有议价权,要做精密和特殊零件,需要用专业淬火介质,只能支付高昂的价格,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空间被极大占据。为了能在推动国内工业加工方式的改变和升级上贡献一己之力,聂晓霖毅然放弃了做研究、发论文、评奖金的日子,加入北京一家成立不久、从事淬火介质开发与销售的企业,作为技术和市场负责人,全面负责淬火介质产品的推广及技术服务,并使得该公司产品在行业内取得空前成功。然而家族式管理模式限制了这家企业的发展,这也直接启发了她“要做一家基业长青的企业,需要有长远的目光和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经营管理是长跑,而不是短跑,不能只着眼于短期目标”的思考和认识。

聂晓霖萌生出创办一家民族企业的想法,渴望能够用技术驱动价值的理念,基于自己所学,通过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推广先进的热处理技术,创建能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抗衡的淬火介质民族品牌。下定了决心,她带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只身来到南京。

创业初期,因客户付款方式比较苛刻,公司一度陷入了资金短缺的泥沼。聂晓霖回忆说:“当时因为压力大,一整夜一整夜地睡不着,每晚都觉得明天公司就会撑不下去。再难,也不能放弃心中理想,也必须要对公司上下一起创业的团队和员工负责。”在她这种近乎于“信仰”的感染下,公司初创团队的人员,甚至从家里拿出钱给到公司,用于原材料采购与企业周转。

但也因为这些最初的艰辛和团队的支持,更加坚定了她创业的步伐。十九年来,聂晓霖带领着公司不断推陈出新,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了公司在全国所覆盖的范围,先后与热处理、齿轮、标准件、弹簧、汽车、航空等行业的学会以及东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联系和合作,逐步打造了“科润”品牌。

通过产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研发,配合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升级,公司现能够为客户提供热处理淬火介质、清洗防锈介质、加工及成型介质、工业润滑介质、表面处理介质以及相关的成套设备等100多种产品和服务。公司年销售收入近3亿元,员工从15人发展到近300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逾60%。科润还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以及一支由海外留学归国博士和海内外著名高校毕业的博士硕士组成的工业介质研究院团队,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苦练内功

以技术驱动价值

2005年,江宁新厂区投入运营,2006年,科润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南京科润董事长聂晓霖表示,公司始终注重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目前,科润已经建成国家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以及江苏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研发的投入带来的是企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科润建立了行业首家工业介质研究院,并将每年销售收入的8%投入研发专项资金,研究院80%以上为海内外知名高校毕业的博士、硕士,并且按照CNAS标准建设约1000平方米实验室,拥有国际一流的科研硬件设备。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平台。并主导了20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拥有完善的产品技术研发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

面对目前工业介质行业参差不齐的局面,科润既要面临外资品牌的冲击,又要迎接国内品牌的挑战。

聂晓霖认为,只要有市场就存在竞争,不论是国外品牌还是民族品牌都一样要面对,正是这种竞争带来了行业水平的整体提升,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服务质量都在逐步规范和提升,其实“产品”和“服务”这两个话题是各个企业都挂在嘴边反复在说的,但如何做到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思考的。科润从公司创立之初就订立了“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企业发展理念,从客户需求出发,专注于产品品质的优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开放创新、诚信担当、协作奋斗”的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每个科润人为人做事的信条。

从原料管控到现场作业,从用户个性化需求到定制化交付服务,通过科技研发、智能生产、精细品控,以产品、工艺、生产、服务解决方案最终为用户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生产环境。

深耕市场

精细化管理赋能中国制造

科润始终坚持数字化运营与绿色制作融合,智能制造基地的建立,摒弃传统半自动化生产线,投入运营千万级全球领先的工业物联智能控制系统,增强生产制作创新能力,提升产品品质。

精益化管理是如何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科润就碰上了这样一位客户,主要从事汽车配件(涡轮增压器)的铸件制造及机加工。该客户是所在领域的标杆性企业主要与国际知名的霍尼韦尔、康明斯等企业长期合作。

这家企业的主要生产材料是铸铁、高温合金和不锈钢,其中铸铁线加工流转期内容易出现生锈的问题;而高温合金、不锈钢生产线刀具磨损快。但客户的产品涡轮增压器壳体必须具备优良的高温强度、抗蠕变性、抗氧化性、抗腐蚀性和尺寸稳定性等。

科润的技术和研发同事通过现场的详尽调研,竞品和现有问题分析,通过采用高效协同绿色防锈剂与润滑添加剂,同时配备低泡表面活性剂,平衡防锈与润滑减摩性能间的竞争关系,为客户量身定制矿物油基金属加工液KR-C8580,既解决客户实际问题又满足客户降本需求的产品,同时根据工艺参数调整工艺方案。最终的系统解决方案,不仅满足了客户防锈要求,而且刀具平均使用寿命提升15%。同时由于乳化体系的特殊设计,解决了导轨油漏入后槽液寿命缩短,工件上切削液残留后清洗线压力大的问题,综合成本降低35%。

工业介质,是工业4.0时代的血液。科润的信念是,让中国高端制造注入“中国血液”,才能让中国制造走得更长远,更稳健。

从“一个人做”

到“一个团队做”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梁翠华,2006年毕业后进入科润,历经了公司的多次人力资源改革。在她眼里,科润在人员聘用上大胆、开明,公司没有存在亲缘和血缘关系的同事,这样更多地保护工作关系的单纯性,这也是企业文化的最大优势。

梁翠华学的是社会学,在与同事合作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对技术问题也很敏感,水溶性淬火介质、硅烷表面处理剂等专业名词,早不是她的知识“盲区”。

在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里上班,得到的远不止是经济上的报酬。梁翠华很明显地感觉到,科润原来是“一个人做,现在是一个团队做”。大家在平台上的获得感很强,公司不搞“平均主义”,只要一个人有能力,不懈努力,就能实现自我价值,不断超越。

随着事业越来越大,聂总也拒绝了很多不合适来公司的人,而真正优秀的人,她会三顾茅庐请进来。

梁翠华还记得,2年前,人力资源部通过多方途径接触到一位非常专业的留美博士,当时对方考虑与先生一起回国工作,但对方对科润并不十分心仪。这位博士回国后,聂总邀请其共进晚餐,详细介绍了她对科润以及这位博士所在部门的规划,三顾茅庐,成功将其招入麾下。

无磷表面处理剂

诠释工业介质“硬核”能力

2009年初,赵凯利从美国俄亥俄大学博士毕业,立志回国做科研。进入科润后,赵凯利担任表处理项目组负责人,专攻用于汽车涂装行业的无磷表面处理剂,自主研发成功后,科润的产品最先得到厨电龙头知名企业——杭州老板电器的肯定,并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油烟机,作为目前国内厨电行业的领跑者,其生产过程不断追求超越自我。一直以来,其涂装过程采用的都是传统磷化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保的要求,老板电器主动进行技术升级,但因无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技术管控,一度很担心升级过程出现问题。

科润公司以专业的技术水准和过硬的技术条件,为杭州老板电器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从产品论证到调试应用,以及最终的工艺培训和技术移交,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

“那段时间,我跟同事就蹲在杭州,跟踪产品使用,有时晚上12点多回宿舍休息,凌晨4点钟又被喊回来做技术支持,当所有的难题都被解决,客户竖起的拇指,让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作为一个科研狂,赵凯利直言要有一颗孩童般的好奇心,每天在工作岗位上工作10个小时,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和研究,这种外人看起来枯燥无趣的内容,在他的世界里是“有趣、新鲜”的源泉。

飞跃发展

技术创新打造更高峰

南京理工大学毕业的侯奎,2005年加入科润,从一线热加工销售工程师干起,再到热加工事业部部长,再到公司副总经理……角色的轮换让他快速融入到公司,个人也加速成长起来。

以前出差去广东、福建、浙江,出行的工具靠的是绿皮火车、大巴车,为了节约时间,通常是晚上在路上,白天在客户现场。“很辛苦,但年轻的自己,却是一股子干劲。”回想那段艰难岁月,侯奎满是感慨。

“人生活在世界上,要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这样,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会拥有不竭的动力和激情,就不会感到彷徨和迷茫。我们如果不想一辈子都碌碌无为,就要敢于梦想,敢于追求,也就会有克服前进中各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这是聂晓霖董事长对科润员工的寄语,更是她创业怀揣的一份初心。

2016年4月28日,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新三板。这仅仅是梦想的开始。“未来20年到50年,民族品牌将会走出国门,代表中国实力出现在国际上。而国际市场才是我们真正的主战场,后期把产品推向国际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方向。”聂晓霖说,优良的产品性能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优势是成功抢占市场份额的一把“利剑”,也是解决中国基础工业“卡脖子”技术问题的“关键”,只有坚持不断创新和突破,才能创造价值,才能基业长青。

成 岗 李立立

科润科技密码

主导制定国家、行业标准

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一丝不苟的长期钻研精神和专注于自身产品领域的持久定力是科润的科技密码,作为工业介质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主要开发技术有“以水代油”水溶性淬火介质、可生物降解型金属加工介质、无磷涂装前处理剂、替代进口的智能型冷却特性测试仪等;主导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0余项,拥有知识产权53项。汇集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行业标准制定者、留学归国人士、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硕士等行业精英;建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金属加工介质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承担国家创新基金重点项目、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南京市高端人才团队引进等项目。

责任编辑:王舒婷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