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城市创新主体“千帆竞发”

2020-10-14

日前,由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制定的《“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作为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创新主体居于主要地位。

创新主体是指创新投入、活动和收益的承担者,包括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据课题组测算,创新主体前20强城市中,我省苏州、南京及无锡三座城市入选。《科技周刊》记者从创新主体结构、投入和产出三个维度,探究这三座城市领先的奥秘。

企业、高校、院所搭建创新主体“铁三角”

在城市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主要由企业、高校、院所等组成。在创新生态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创新主体相互作用,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该《报告》主编、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施琴芬博士介绍,创新主体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创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质。

“中小微企业反映着创新生态系统的活力,大型头部企业对创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高校院所则是创新源头的重要代表。”施琴芬举例,创新主体结构的具体指标包括小微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市公司数量、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含港澳台投资)、双一流高校数量等。

以双一流高校为例,据权威数据统计,首批137所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南京共有12所大学入选,其中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2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0所。该《报告》常务副主编于娱认为,南京之所以在我省拔得头筹,归因于其高等教育实力雄厚,学科优势明显,有力促进了城市的创新发展。

在高新技术企业数和外商投资企业数维度统计分析中,苏州高新技术企业数及外商投资企业数均位居我省第一位。这与苏州市向企业提供优质的政府服务、科技创新环境、环保支持、产业配套密切关联。海德鲁铝业有限公司精密管材部亚洲区副总裁林杰夫对苏州政府服务赞不绝口。他说:“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地方官员非常得力。众所周知,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苏州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了我们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为海德鲁在过去15年的持续增长做出了贡献。”

今年9月,苏州还召开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推进工作会议。会上通报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评价公示10415家,位列全省第一。苏州市副市长陆春云表示,高新技术企业是撬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支点,今年苏州正朝着“净增3000家,突破10000家”的目标任务奋力冲刺。

无锡同样凸显院所在科技创新上的主体地位。2018年的数据统计,无锡有部、省属科研院所20家左右,有重点高校研究院21家,计算机系统、航空电子、船舶动力、智能交通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如超级计算机“太湖之光”与“蛟龙号”潜水器走在世界前列。统计显示,无锡还建成校企联盟近千家、院士工作站上百家,其中院士工作站数量全省第一。

集聚人力财力,江苏创新主体投入“不踩刹车”

创新主体的发展,需要充足的投入予以支持。“对创新主体投入主要包括人力和财力两方面。研发人员和研发经费是促进创新主体发展最为重要的投入。”施琴芬解释道,财政科技支出占比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城市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倾向性。创新主体投入的指标主要包括研发人员、研发内部经费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知识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数等。

城市创新主体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苏州、南京、无锡是我省经济发达城市,创新投入也相对较大。

今年第一个工作日,南京召开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大会公布的2019年南京创新成绩单中,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近46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28%。除了“真金白金”,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也在南京汇聚。

3月,南京魔鱼互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技术总监崔登吉拿到了河西青奥村人才房钥匙,因为南京的人才安居政策,他在工作3年后成功买下了这套位于河西腹地的房子。“南京对人才买房很用心,不仅提高了公积金贷款额度,还有首付和贷款利率优惠。”崔登吉说。

成绩单显示,南京已集聚140名科技顶尖专家、340名创新型企业家、2860余名高层次创业人才;有5名诺贝尔奖及图灵奖得主、86名中外院士选择在南京创新创业。

苏州同样不惜代价招才引才。今年7月,苏州举办首届苏州科学家日,以城市之名礼遇八方人才。当天,苏州人才新政4.0版发布。苏州三年内引进10个以上具有引领性、原创性、标志性的顶尖人才(团队),新增6000名以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引育和资助10000名以上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产业急需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可分别享受不少于5万元、3万元的一次性租房(生活)补贴。在苏州先导产业或前沿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高端人才及自贸片区急需人才,每年可获最高40万元奖励。

近年来,无锡在一些未来产业的赛道上,早已抢占了先机——比如物联网、集成电路等产业,其规模已高居全国第一、第二。无锡是如何悄然间蹿升为国内知识密集型未来产业的高地、进而构筑起自己城市竞争力“护城河”的?这个话题同样与“人才”高度相关,无锡相信,人才驱动城市创新升级。今年8月的2020太湖人才峰会,无锡拿出最高礼遇对贡献突出者予以重奖——无锡市对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丁汉院士团队给予1亿元资金支持。这在全省的地级市层面是第一个兑现如此高额度支持政策的城市。

颗粒归仓,创新主体产出形成“知识生产力”

创新主体通过研发创新活动,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促进创新发展等方面形成成果或达成目标。于娱认为,创新主体产出主要体现在专利、商标和获奖等方面。具体指标包括拥有有效商标数量、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数量、每万人专利授权数量、每万人专利申请数量。

9月,由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南京市科技局、南京市知识产权局主办的2020年江苏省首届专利拍卖季南京专场现场拍卖成功举办。东南大学带来了两个项目共8件专利,其中标的之一是起拍价为900万元的“专利包”,共包含7件专利,被南京先端机器人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1000万元成功拍得。该公司研发工程师张珂表示,最终成交价在预期内,公司对这一批专利产业化应用很有信心,接下来应该会主要用在康复机器人研发上。

经过多轮激烈竞价,现场拍出专利33件,成交额达1443.5万元。激烈的竞拍是南京专利高效产出的缩影,2019年度南京PCT专利申请量增长89%,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知识产权指标继续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今年1月,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公布,无锡14项成果获奖,其中获奖单位近八成为企业。无锡市共有无锡宝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高科技企业参与的项目获奖。企校联合研发攻关在此次评奖中成绩斐然。此次,无锡市企业获奖项目90%以上都是通过与东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完成,产学研支撑企业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创新主体产出还体现在商标注册数上,“十三五”期间,苏州会实施品牌商标战略并建设“品牌强市”,计划新增注册商标5万件,预计到2020年底,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数预计可达20万件。为推动自主品牌国际化,早在2016年,苏州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合作,逐步建立健全商标国际注册、培育、发展和保护机制,使全市的国际注册商标拥有量明显增多,自主品牌国际知名度明显提升。预计到2020年底,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量年均增长30%以上,总数超过1000件。

本报记者 张 宣

视觉中国供图

责任编辑: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