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空间开发”为“资源利用”

2020-10-14

乘坐地铁出行,在地下车库停车,去地下商场休闲购物……如今,地下空间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地下空间不断被大规模开发利用,如何科学有序合理规划,成为关注焦点。有专家指出,当前不少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处于盲目化和碎片化阶段。高质量打造“地下城”,亟待跳出简单的“开发思维”,变“空间开发”为“资源利用”。

从空间价值来看,地下空间是一座巨大而深邃的富矿。有研究称,21世纪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的世纪。近些年来,我国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愈加重视。据统计,“十三五”以来,我国新增地下空间建筑面积达到8.44亿平方米,其中,江苏的地下空间建设能力居全国之首。今年9月,全国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单体地下空间项目南京江北新区中心区地下空间一期建设取得进展;全国首家绿色三星级标准的地下空间苏州吴中太湖新城地下空间即将完工……“地下城”为城市发展打开了更深层次的格局,在改善地面交通、提升空间容量、改善环境污染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合理利用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病”的一剂良药,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由地上延伸到地下,一些潜在的问题与隐患也逐渐暴露。比如,开发权限、体制、标准与规程等问题还没有统一界定,各行各业按照各自眼前需要自行建成地下建筑,导致开发碎片化、无序化。再比如,地下设施与地面项目协调缺位,许多城市在建设中常常遭遇这般尴尬:计划埋设管道的线路,已有其他造好的地下工程,使得管道线路不得不改道,因此成本大增,开发的综合效益不明显。更为突出的是,地下空间开发出现了高强度开发的趋势,甚至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盲目化。

应当看到,地下空间开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地下空间是永久性工程,开发具有不可逆的特点,一旦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发生错位,修改的成本远远高于地上。地下空间的“不透明”,让人们常常误以为地下空间是无限的。然而,如果看到地下空间开发的特殊性,我们就能认识到,在我们看不到的地下,不仅仅是物理上的 “空间”概念,更是生态发展上的“资源”概念,盲目建设、无序开发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早在1983年,联合国便把地下空间确定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地下空间的资源属性,当是地下空间的第一属性。

高质量建设“地下城”,理念转变势在必行。从空间开发到资源利用的转变,不仅仅意味着对地下空间认识的提升,还意味着开发利用理念的转变。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我们对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有更深切的认识和体会。事实证明,只有在对自然资源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在发展中兼顾对资源的保护,才能探索出一条和谐发展之路。作为一种新兴资源,地下空间是宝贵而稀缺的,只有树立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理念,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此同时,变“空间开发”为“资源利用”,还意味着管理内容的扩大、管理难度的加大,需要更多考虑资源的全局性、动态性和平衡性,通过建立资源库,摸清地下空间的 “家底”,并不断探索更高的技术手段。

责任编辑: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