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场宣讲浸润千万青少年心田
站在讲台上,回眸战“疫”时刻,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90后护师李娟娟,这位因与76岁患者暖心对话走红网络的江苏队“小可爱”非常严肃认真,“监护仪器上每一次的数字变化,都事关生死。有的患者好像比之前喘了一点,或者尿液颜色有变化,这些细节没有24小时守在病人旁边是观察不到的……”
这是共青团江苏省委在我省率先开展的“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宣讲暨青年讲师团全省行活动中的一场,自今年5月活动启动以来,江苏各级团组织以青春力量传播党的声音,以新颖话语方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把年轻一代面对疫情考验的成长讲出来,共计800余场宣讲浸润1200余万名青少年心田。
将抗疫故事作为最鲜活的教育素材
起雾的防护镜、紧绷的手套、防护服上的褶皱……溧阳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90后援鄂护师史云奇将自己援鄂的每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浓缩在一幅幅素描中,“穿了防护服,大家动作都挺滑稽,怕动作太大把衣服弄破,竖个大拇指都小心翼翼。”一个个生动的细节,让现场听众们感受了一次次现场版“战疫时刻”。
为提高宣讲活动效果、增强宣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团省委专门举办集中备课和培训活动。“宣讲要因素材而鲜活,就是要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团省委宣传部部长戴路说。
“因防护服不便穿脱,医护人员在防护服里垫上尿不湿,对于这点困难,我们必须克服。”回忆起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李娟娟第一次试讲时曾几度落泪。
在南京江北新区举办的宣讲活动上,来自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的民警邱雨森讲述同事汤世杰值守南京公共卫生医疗中心的故事,当时,一名有武汉行程史的男子突发高烧,情绪失控,仅有一层口罩防护的汤世杰冒着风险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两个多小时。“像这样面对患者、面对病毒、面对生死的情况有很多,我们青年民警流过血、流过汗、流过泪,但从不言退,我们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自己的岗位上。”邱雨森说。
团省委从宣讲实效出发,注重用真人、真事和真情感染人、鼓舞人,让青少年在了解客观事实、明辨是非曲直中坚定制度自信。
青年讲师讲理论,抗疫青年讲实践
“我们组建的讲师团里,要么是经验丰富的思政教育专家,要么本身就是故事里的人。”团省委书记司勇介绍说,按照“1+2”模式,宣讲小分队由1名青年理论专家、2名抗疫一线青年榜样组成,进行集中备课,实现青年思政小课堂与抗疫实践大课堂的有机结合,确保讲清楚、讲明白、讲精彩。
“一线医生不擅长讲理论,我们不擅长讲实践。”苏州大学马院讲师罗志勇认为“1+2”的宣讲模式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江苏共青团将青年讲师团队伍的培养锻造,作为决定宣讲活动成效的关键,广泛动员省、市、县、高校四级团组织,发动青年讲师讲理论,让理论宣讲愈发青春。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开展线下培训、线上辅导,面对面教方法、手把手传经验,大幅提升了青年典型的宣讲水平。
泰州团市委成立青年讲师团,邀请理论专家对宣讲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统一指导;南京团市委将必讲课题和特色课题相结合,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制定讲师管理办法,做到精细化管理;连云港团市委联合市广电传媒制定宣讲培训方案,对宣讲课题进行试听,建立跟踪管理、激励考核、退出淘汰机制,调动激发讲师团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在常州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主任李卫平看来,这次主题宣讲系列活动不仅为广大青年带来“理论大餐”,也丰富了青年讲师宣讲先进理论的经验,提高了理论知识水平。
如今,在青年讲师的口中,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理论,变成一个个感人故事、一串串震撼数字,走进青年内心。
把制度自信切实浸润到青年人的心里
进学校分享青年抗疫故事、进企业宣讲党和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进农村宣讲国家“三农”政策,进社区宣讲抗疫典型,团省委将制度自信的力量最大范围地送达青少年。
在南京市六合区,青年讲师团走进大学生创业园,由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周强介绍疫情风险下雄州农业生产和销售的新思路;在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宣讲团生动讲述了战“疫”中的感人故事,现场同步网络直播,在线观看人次近25万……通过系列宣讲,各行各业的青年对制度自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观摩宣讲会,我深刻体会到制度自信和新时代青年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我们要以抗疫一线典型青年为榜样,为公司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无锡新吴区中电二公司青年员工刘培佩说。
如今,团省委结合“诵读学传”“我们身边的好青年”分享会等活动,用好“青年学习社”等团属平台,把青少年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柱立起来、强起来。他们还指导设区市、县(市、区)、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成立宣讲队伍,全面开展宣讲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促身边人学身边人,让宣讲活动深入人心、广接地气。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高校共开展战“疫”云讲演活动1000余场次,覆盖480万余人次,线上直播总时长超过1100小时。
司勇介绍,江苏团组织将制度自信教育作为思想引领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抗疫取得的阶段性胜利作为最鲜活的教育素材,着力讲好中国抗疫事迹、传播青春正能量,打造具有青年标识、江苏特色的“青字号”思想品牌,让全省青少年感受到抗疫背后的制度力量,引导广大青少年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贡献青春力量。
本报实习生 柯龙婕旻
本报记者 杨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