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台艺术

2020-11-12

淮剧表演艺术家陈德林:从艺60年,我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演戏作为一生的追求目标。60年来我一直有一个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做好人,演好戏。我们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鼓舞了我。前几年,为了拍摄戏曲电影《腊月雷》,我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我对子女和家人说,留金、留银、留房产,不如留一部好电影,把我的流派艺术传下去,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传承是剧种的生命之本。

昆曲表演艺术家石小梅:今年我已经70岁了,古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工作会退休,艺术没有退休一说。对昆曲人来说,活到老,演到老,钻研到老,传承到老,是我们的使命。

昆曲表演艺术家柯军:我立了个誓:到2045年9月14日我80岁生日那天,我要演《铁冠图·对刀步战》。你要能射中这个靶心,你的身体、功夫、艺术状态,就都不能退。这个戏演得了,其他戏没话说,我就可以一直弘扬传统戏,创作新编戏。

扬剧表演艺术家李政成:一个剧种靠一个角儿是无法完成振兴的,要靠一群人、几代人的努力,所以,带出一支“能打”的队伍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80后编剧罗周:正如总书记讲话中所勉励的,做艺术工作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追求。以扬剧《衣冠风流》为例,人们在剧场为之鼓掌时,我想的是硬盘里反反复复十几稿的修改。我深深明白,唯有专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踏实的努力,才有望创作出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唯有创作出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才算得无愧于时代。

昆剧、苏剧表演艺术家王芳:经历过戏曲低迷的我分外看重每一次登台的机会,要把每次演出都当成谢幕。你不能用艺术打动台下的观众,他就再也不会来看你的戏,可是,如果你让他领略了戏曲的魅力,一传十、十传百,观众的增长将是裂变式的,对于抢救苏剧,这尤其重要。

评弹表演艺术家盛晓云:对评弹演员来说,60多岁还活跃在舞台上很常见,但,你嗓音再好也不可能好过30多岁的演员。走到这个节点,我除了尽自己所能再创作新的作品,未来还是要把重点放在传承上。只有代代相传,苏州评弹才能生生不息。

锡剧表演艺术家周东亮:艺术的创新,不只是灵光闪现的“点子”,更是建立在对于当代生活和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度理解和把握之上。互联网的介入,让观众审美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艺术也必须跟着“变一变”。

二胡演奏家朱昌耀:艺术创作可以也应该体现艺术家个性,有时候可以“曲高和寡”,但我们更应该追求艺术高度和普通观众认可两者的结合,做到“曲高和众”。

青年昆曲演员施夏明: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件,作为一线的戏曲工作者,我真切感受到这些年的巨大变化。以往,在和别人提起自己的工作时,我总会低一个声调说:“我是唱昆曲的……”而现在,我会满怀自信地回答对方:“我是昆曲艺术工作者。”带着这样的自豪,我们要用不懈的创作,为提升文化自信做更多努力,到人民中去,到火热的现实中去,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

青年扬州评话演员马伟:网络直播平台的互动性实现了戏曲传播的双向互动,只有主动接受最广大的观众群体的检验,让艺术紧贴生活,才能让扬州评话在当下“活”起来,继续“变”下去。

本报记者 王 慧 本报实习生 刘 妍 整理

责任编辑: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