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南通:奋力跑好长江大保护“最后一棒”

2020-11-12

“几年没见,感觉狼山长高了。”苏州游客周冬明10月重游南通,发现狼山景致已与记忆中大不相同——山水间,万亩森林秋霜尽染,如同铺展的一幅绚丽油画,深吸一口气,清凉江风不时送来隐隐花香,顿觉心旷神怡。虽是“老景点”,但变化了的狼山,不断吸引“回头客”,国庆长假8天累计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同比增长46.1%。

南通,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如果将其166公里长江干流岸线比作连绵的五线谱,狼山之变,只是跃动其上的一个美妙音符。几年间,南通取消2个沿江化工园区定位,关停化工企业396家,将沿江生态岸线占比大幅提升至60.6%。这座城市正以“地处长江下游、工作勇争上游”的决心,高质量打造长江口绿色生态门户,奋力跑好长江大保护“最后一棒”。

解开“死结”,打开港城协调发展新局面

家住崇川区狼山镇街道的刘芸是一名80后,从小就生活在长江边,但说起长江,她最深刻的印象却是“大卡车特别多,扬起漫天灰尘,晚上都是伴着卡车经过的轰隆声入睡”。

长江狼山段,既是江面开阔的风景绝佳处,也是不可多得的优质岸线。作为南通港主力港区,狼山港拥有我国长江沿线最大吨位的码头,为城市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多年来,狼山港周围集聚起大批水泥、化工等临港企业,隔阻在城市与长江之间,使南通“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

港口快速发展,城市也在不断生长,逐渐形成一个“死结”:受场地限制,港口难以进行技术改造,集装箱、散货吞吐量都碰到了“天花板”;临港产业大批布局,又极大束缚了城市发展空间,制约了城市转型。

老港区、破厂区、旧小区相互交织,遮蔽了长江,也潜藏着生态危害。3年前,省“263”专项行动督查组对狼山港暗访时发现,在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竟有多座码头在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市民饮水安全存在极大隐患。

“临港产业不搬,南通就难以发展。”南通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壮士断腕,打破僵局——狼山港整体搬迁,在下游选址新建现代化集装箱码头,203家“散乱污”企业关停并转,拆除民居等1700多户,腾出5.5公里生态岸线,还江于民。投入120亿元修复生态,3年新增造林9000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80%以上。2018年,狼山森林公园以全票通过国家森林公园评审,“生态伤疤”蝶变“绿色氧吧”。

打开“死结”,也打开了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新局面。生态修复完成,南通滨江地区“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幸福图景,引来了招商局集团,将投资打造集时尚休闲、滨江旅游为一体的江海邮轮港和南通外滩。在苏通大桥旁新建的通海港口2018年6月底开港运营,去年即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3.6万标箱,同比激增70.9%,跻身全国内河港口前三强。“我们计划到2022年,年吞吐能力达到200万标箱,远期达到400万标箱。”通海港口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东芹信心满满。

破立并举,打造长江口绿色生态门户

“你看,好多年没有见到的蟛蜞又回来了!”家住江中绿岛——如皋市长青沙岛居民毛建民最近常有惊喜发现。

蟛蜞被视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指标生物”。如皋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田骏介绍,几年前,如皋长江大桥和如皋长青沙大桥5公里之间,密布14座非法码头。该市将非法码头全部拆除,并用1年时间补植绿化、修复生态,终于迎来了爬满江滩的蟛蜞。

守护一江清水,南通从破解问题入手。该市全面梳理沿江需要整治的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清单化推进非法码头、化工园区、排污口等26项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化工围江”问题,南通对所有企业开展评估诊断,“一企一策”分类整治,取消2个沿江化工园区定位,缩减化工园区规划面积7.66平方公里,关停化工企业396家,并在全省率先实施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整改突出问题和事故隐患。

破立并举,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同步,地处下游的南通以“工作争上游”的激情,系统化推进长江大保护,集中力量打造长江口绿色生态门户:

——在全省率先编制实施沿江生态带发展规划,对沿江3000平方公里前沿区域整体规划,制定《南通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将沿江生态红线区域占比提高到23%以上,比省定标准高4个百分点。

——在去年超额完成沿江造林绿化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再完成沿江造林绿化3000亩,是省下达任务数的15倍;将6万公顷长江湿地纳入省级重要湿地,推进沿江堤岸100米范围内的线型林带向1000米范围内面状发展,打造沿江生态景观长廊。

——主动策应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将海永、启隆两镇的规划建设纳入崇明岛统筹规划;在面向崇明岛的沿江区域划定150平方公里生态带,初步形成跨区域生态共保共治格局。

——在全省率先开展“三无”船舶整治行动,清理浮子筏、快艇等近5000艘,实现沿江沿海“三无”船舶“动态清零”;全流域推进长江禁渔,191艘长江渔船、368名渔民全部退出长江捕捞,比国家要求时间提前1年。

以过硬的成果接受检验,去年下半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长江大保护现场推进会,国家长江办召开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现场会、推进长江船舶污染治理工作现场会,南通接连成为会场。

切换路径,用“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10月26日,中国南通江海英才创业周开幕式上,南通市委书记徐惠民公布的一份成绩单,振奋了全场——今年前三季度,南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4%,增速全省第一。

沿江,是南通产业布局的重点。几年前,不少干部担心,在沿江大刀阔斧地“腾挪”,会导致经济失速。但南通非但没有失速,还在全国城市百强榜上持续攀升,今年有望迈入“万亿俱乐部”。

走进海门临江新区,碧绿的草坪和设计感十足的酒红色建筑,让记者产生错觉,仿佛走进了美丽大学校园。这个与崇明岛隔江相望之地,偏僻且多为江边滩涂,原来规划建设一座化工园区。“油门还没踩,我们就紧急刹车。”海门区政协副主席、临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徐骏介绍,借鉴毗邻洛杉矶的尔湾小镇发展模式,临江新区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园区、社区、校区、景区“四区合一”创业热土,入驻基因测序、药物研发、制剂生产等各类企业超过100家,引进院士合作项目3个、国家特聘专家21名。

水清、岸绿、江美,南通166公里干流岸线生态向好的背后,是发展理念、路径的深刻转变。在大手笔推进五山地区港口腾挪、生态修复的同时,该市高起点规划建设17平方公里的南通创新区,打造集科创中心、金融商务中心和企业总部中心为一体的城市未来发展新中心,推动经济由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型。截至去年底,南通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06家,是4年前的2.27倍,贡献了全市85%以上的发明专利申请、75%以上的新产品产值、90%以上的新产品出口,已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保护长江的经验,也给南通沿海开发以启迪,沿海县(市)不约而同为生态留白:如东湿地保有面积达15.9万公顷,是全国5个重点湿地保护区之一;启东全力贯通最美江景、最美海滨,力争到2025年完成80公里美丽江海岸线建设,实现“在江海堤岸跑马拉松”。

聚焦沿江而不局限于沿江,南通以全市域为单元,推进生态环境整体提升,环境空气质量连续3年全省最优,中心城区水质全面提升到Ⅲ类,捧回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一批“国字号”奖牌。江风海韵生态名片,又成为该市集聚高端人才、优质项目的重要加分项。用城市“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南通锁定新目标: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打造综合交通新枢纽、双向开放新门户、高端制造新中心、创新创业新首选、市域治理现代化新样板。

本报记者 徐 超

责任编辑: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