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让每一滴流入长江的水都能“过关”

2020-11-12

“东方水城”苏州嘹亮唱响了一曲新时代“长江之歌”!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自党中央发出长江大保护号令以来,名城苏州就深入谋划从战略导向、前进方向、价值取向“三个向度”发力,积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扎实开展沿江化工污染整治、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等一系列治理行动,目前长江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42条主要通江河道水质优Ⅲ比例达100%。

“苏州襟江带湖、因水而兴,长江滋养了苏州人民,成就了姑苏繁华,孕育了江南文化。守护一江清流,苏州责无旁贷!”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表示,近年来,苏州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凡涉及长江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前提,治理污染不讲条件、空间管控不让分毫、修复生态不打折扣。阔步行进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道上的苏州,正以领跑者姿态奋力扛起使命和担当!

把国家战略顶在头上,扛起“东方水城”使命担当

从常熟市区驱车沿海虞北路一直往北,不到半小时便可直抵长江边的铁黄沙。但见眼前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广阔绿洲,总面积达两万亩,和想象中的黄沙遍地完全不同。铁黄沙本是常熟境内长江滩地上的一个洲岛,几年前,常熟投入16亿元大力整治,计划把这里建成一个面向海外大市场的现代化物流基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提出后,常熟决策层迅速作出决定:把铁黄沙变成一个“生态岛”!综合考虑生态管控及区域生态承载能力、生态敏感性等要求,将铁黄沙作为常熟沿江生态经济圈的核心进行布局,形成以铁黄沙、长江岸线和水域为主的生态经济圈。

“物流岛”变身“生态岛”,是苏州强化保护导向,大力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作为长江流域重要节点城市,苏州沿江岸线总长158公里,干流岸线占全省16.2%。张家港、常熟、太仓沿江三市在全省沿江各县市区中,更是以1/9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省沿江城市1/6的经济总量,是苏州乃至全省经济主阵地,也是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的重点地区,长江大保护的压力非同一般。

压力就是动力!

太仓港化工园区监控管理平台监控室内,技术人员正在查看实时监控数据,这里主要对污水中CODcr、NH3-N、PH、流量四种因子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指数超标,系统将自动报警,执法人员就可迅速处置。太仓港化工园区实施“一企一管”项目,封堵企业端原有污水排放口和公共污水管网,确保企业只有一个排放口,这就从源头控制了企业将超标废水排入公用污水管网的行为。

张家港扬子江国际化工园提出,一切项目都要为“长江生态廊道建设”让路!2017年以来,该园区以通过全省首家区域综合环评为契机,联合中国石化院修编产业规划,硬是在寸土寸金的情况下,把化工园区面积压缩了4平方公里。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苏州全域在行动!

当前,苏州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我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凌鸣说,苏州注重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和刚性约束,在地方各类专项规划、行业规划编制过程中,与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有机衔接,对不符合上级要求的内容及时做出修改调整,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截至目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6个突出问题均已完成整改并通过省级销号验收;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全市累计整治53529家,沿江1公里范围内实现“散乱污”清零;开展黑臭河道整治工程,全市932条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任务,提前半年实现“基本消除全市城乡黑臭水体”的目标;提高全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全市现有88座城镇污水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372万吨,污水处理能力全省第一。

以义无反顾的姿态,大踏步挺进“绿色发展”

钢厂变花园,可能吗?很多人听到沙钢集团提出的这一新目标时,都会在心里打个问号。但走进这座江边钢城就会发现,这一目标正在变成现实。从2018年起,沙钢先后投入约80亿元,整治海力码头8公里长江岸线,退出了生产作业空间800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约5万平方米;2号C型料场里雾泡机、防风抑尘网等环保设备全部配套到位,彻底解决了原来露天料场大风天有扬尘、大雨天有污水的问题;五干河沿江钢渣清理工作全面完成。这场声势浩大的“环境革命”,让沙钢全方位提升了生产环境,也刷新了人们对钢铁厂的固有认知。“未来沙钢要在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上实现更大跨越,就必须精心守护好生态这个高质量发展‘生命线’。”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说。

沙钢在环保上的追求,成了苏州企业的共同方向。苏州目前拥有35个工业大类,涉及167个工业中类、489个工业小类,以及国内一流的垂直整合能力,连续7年跻身国内规上工业总产值“3万亿元俱乐部”。在此基础上,如何实现制造业更高质量发展?苏州基本思路是:以长江大保护为引领,把建设绿色制造体系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核心抓手,着力提升经济结构中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实现经济绿色转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治本之策,苏州已经进入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绿色动能。”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毛元龙说。

在这一思路指导下,苏州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此,张家港在省内第一个整建制主动关停了占地3.2平方公里的东沙化工园区,并迅速完成了产业发展规划修编,启动了整体生态评估及修复。目前,区内道路、绿化已完成,河道正在整治。园区引进总投资超100亿元的上海宝冶产业基地、装配式建筑研究院和设计研究中心,以及3D打印建材等新材料项目,很快,这里将升级为江南智能装备产业园。

统计显示,自2017年开展“四个一批”化工企业专项整治以来,截至2019年年底,苏州共关停化工企业554家、沿江三市关停249家,长江干流1公里范围内化工生产企业减至55家,太湖一级保护区内化工生产企业今年年底前将全部完成关停搬迁。瞄准绿色、智能、高端,各具特色的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在苏州沿江加速成长。张家港加速布局发展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和先进特色半导体等八大产业链,建设氢能产业创新中心;常熟努力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三大支柱产业;太仓提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建设中德先进制造业技术合作创新园。

用“生态为民”调音定调,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金秋时节,走进太仓七丫口郊野湿地公园,但见水生植物随风摇曳,成片花海美不胜收,湿地之美令人沉醉。太仓在保护现有生态资源的前提下,梳理提升绿地、水系与农田,相继实施了七丫口生态湿地、郑和公园、七浦塘生态修复工程,在长江边打造了占地面积4800亩的郑和生态湿地保护工程,现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深秋时节,站在被称为“江海交汇第一湾”的“张家港湾”眺望长江,一江之隔的双山岛犹如一条绿毯铺在江面,与张家港湾交相辉映。这是张家港在落实长江大保护中,对母亲河的深情回报。连续多年来,张家港人在上起老沙码头下至段山港约12公里长江岸线上,投入巨资实施一系列生态提升工程,一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沿江徐徐展开,直把这里变成了江海交汇“最美第一湾”!

对于苏州来说,长江大保护要护住无边风景,更要护住千百万老百姓的根本福祉——长江之水。

目前,苏州1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有3个在长江,其余也直接与长江水系相通,长江水质直接关系到苏州1500万新老居民的饮用水安全,直接影响着苏州人的生活品质。对照“共抓大保护”的要求,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苏州在8657平方公里市域范围,启动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启动黑臭河道整治计划,围绕生态环境大做“补短板强弱项”文章,要让每一滴流入长江的水都能“过关”。

要让清流入江,才有生活高质量!苏州统筹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和长江、太湖、阳澄湖等入江入湖支流“水岸同治”攻坚行动。与此同时,因地制宜推进一批生态湿地公园、健身步道等建设,给老百姓提供更多生态休闲空间。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说:“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把环境治理修复与生态宜居建设统筹起来考虑,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真正做到生态惠民、生态富民!”

清流入江呼唤区域联动!地处太湖下游的吴江区,河流纵横、湖泊棋布,与周边地区交界水域众多。2017年起,吴江与青浦、嘉善、秀洲、吴中、昆山等周边区县建立“联合河长制”,共聘请“联合河长”315名,实现区域内所有交界河湖“联合河长制”全覆盖,积极推动区域一体化协同治水,有效解决了以往交界河湖治理执法难、管理责任不清等难点问题,不仅有效“管”住了水质,也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制度创新作出了有益探索。

布局生态涵养,助力清流入江!苏州规划以吴中区东山、金庭两镇及周边太湖水域约285平方公里为主体范围,布局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响亮提出“生态优先保山水、宜居友善惠民生、绿色发展促转型”,要把这里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太湖典范”和国家绿色经济示范区、长三角休闲交往中心、中国外交会议重要基地。

水城苏州,每一条河流都通往长江,每一个湖荡都与长江息息相关。保护长江,就是保护苏州;保护苏州,就必须保护长江!这座文化名城和经济重镇,早已天然地把自己的荣辱兴衰与万里长江的命运紧紧联在了一起。此刻,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时代洪流中,苏州正以领跑者的姿态奋力向前!

本报记者 高 坡 李仲勋 韩 雷

责任编辑: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