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吃醋”,镇江已吃了1700年

Image 2020-12-11

“江苏地方文化史”是2016年启动的“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出版成果“江苏文库·研究编”的重要组成部分,13个设区市各设一卷。近日,《江苏地方文化史·镇江卷》(江苏人民出版社)首发式在镇江举行,史上首部系统、成熟的“镇江地方文化史”问世。

历时三年,推出首部“镇江文化史”

镇江拥有三千多年文字记录的历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美得让人吃醋”的城市。镇江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江海河交汇于此,素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春秋时期,吴王定都苏州之前,镇江是吴文化中心地区;从三国开始,京口(镇江)成为著名的长江渡口;魏晋南北朝,“衣冠南渡”,五方杂处,镇江文化空前繁荣;隋唐年间,随着京杭大运河开凿,镇江城市地位提升,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宋元时期,江南富饶繁荣,作为联系江南江北的重要通道,镇江在国家统一中的重要性凸显;明清时代,东南漕粮由镇江渡江而北运,城市繁盛,文化成果丰硕;近代以来,镇江一度成为江南地区仅次于上海的重要通商口岸,外来文明与中华文明在此融合发展。

此次出版的《江苏地方文化史·镇江卷》填补了镇江长期没有完整、系统的地方文化史的空白。该卷主编、镇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法强介绍,2017年,镇江组成了由30多位高校教授、镇江地方文史专家组成的编撰团队,历经三年时间,终于圆满完成《江苏地方文化史·镇江卷》。

“镇江卷”上编为通史部分,除绪论外,分为远古人类的足迹、文化成型期、文化发展期、文化勃兴期等七章;下编为专史部分,分为山水与园林文化、教育与科举、学术与科技、镇江文学、军事文化等十章,系统梳理总结了镇江自史前至近代的文化成就与脉络,既在中国历史的视野下看镇江文化,又聚焦细微之处,准确地把握了镇江几千年来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发展逻辑。

诗词名城,教材中的大美镇江

40余万字的《江苏地方文化史·镇江卷》,对镇江文化作了详细介绍和完美的呈现。

《江苏文库》“史料编”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江庆柏教授说,“镇江卷”中统计,历史上镇江本土和侨寓镇江的1600多位学者,留下了众多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杰作,如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刘勰的《文心雕龙》、萧统的《文选》、沈括的《梦溪笔谈》、葛洪的《抱朴子》、张玉书领衔纂修的《康熙字典》等。

“镇江卷”设专门章节记录镇江历史上的著述情况,对于《文心雕龙》《文选》尤作重点介绍。书中提到,《文心雕龙》和《文选》有密切联系。512至518年,刘勰在京口(镇江)任“东宫通事舍人”,陪伴昭明太子萧统读书,并以其文体分类理论影响了萧统。可以说,刘勰和萧统在镇江的相遇,孕育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文总集《文选》。

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博士生导师程章灿教授关注了书中展现的镇江藏书文化。“镇江金山、焦山、南山都是自然风光旖旎的名山,它们也都有着悠远的书香文脉。”清代,金山文宗阁是收藏《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的“南三阁”之一,可见镇江在乾隆年间就已是江南文化重镇;清嘉庆年间,学者阮元和焦山僧人合作,在焦山设立全国最大的寺院书藏——焦山书藏,用《瘗鹤铭》的七十余字为七十几架图书做编目;南山位于镇江南郊,这里长眠着镇江籍国学大师、著名图书馆学家柳诒徵先生。柳诒徵在南京主持江南国学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前身之一),为中国近现代藏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从这本书可以看出,镇江是一座当之无愧的‘诗词名城’。”江苏大学教授吴晓峰说,“镇江卷”收录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有这样一种说法:镇江是收入中小学语文教材诗词涉及最多的城市之一。《芙蓉楼送辛渐》《泊船瓜洲》《己亥杂诗》《次北固山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六首家喻户晓的诗词,都是创作于镇江,或与镇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镇江卷”中透露,镇江的文学经典远远不止于这些诗,六朝时,江淹、刘孝标、王僧孺、何逊、徐陵等文学家或是京口人,或侨居于京口,留下大量名篇佳作;唐代,镇江本地走出以储光羲、权德舆、皇甫冉、许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诗人。“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是许浑传诵千古的名句;宋代,除辛弃疾外,姜夔、张孝祥、陆游、陈亮等都在镇江写诗填词。承载了历史风云的北固山,更因为这些杰出的文学作品,被誉为“诗词名山”。

香醋肴肉,在历史深处散发香味

“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煮锅盖”,这是镇江饮食文化的“三大怪”。《江苏地方文化史·镇江卷》认为,美食也是地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书中对“镇江三大怪”的形成和演变也做了细致梳理。

镇江香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历史悠久,品质优良,香而微甜,酸而不涩。“镇江卷”中介绍,传说中酒圣杜康之子黑塔在镇江酿造了第一坛醋,首开中国酿醋史先河。东晋的镇江人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了用醋炼制丹药的方法,使镇江香醋历史追溯至1700年前。北宋,既是文学家又是美食家的苏东坡可谓镇江香醋的忠实粉丝,他11次到镇江品尝鲥鱼和香醋,写下诗句:“芽姜紫醋灸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苏东坡、黄庭坚和金山寺住持佛印三人品尝桃花醋的佳话,是明清时期众多书画家热衷创作的题材。书中收录的明代画家戴球的《三酸图》生动地展示了这一幕。

至于肴肉,则是“水晶肴蹄”的简称,是在镇江名菜“烹猪”和“水晶冷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风味菜。“镇江卷”介绍,肴肉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小说家丁耀亢的《金屋梦》;“锅盖面”同样历史悠久,早在清代,镇江人就用“跳压”的方式擀面条,下面时,锅中放进小锅盖,出锅的面软硬适度,润滑爽口。

在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刘德海看来,“镇江卷”书写了镇江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新阶段高质量发展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致志于科学研究的沈括,创作了“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清末作家刘鹗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主张发展经济生产;中国近代银行家陈光甫开中国近代旅游事业先河。以史为鉴,认真挖掘、努力汲取镇江地方文化中所蕴藏着的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将有利于推动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据悉,“江苏地方文化史”由省社科联负责编撰,旨在系统总结全省13市地方文化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集中展现地域文化内涵特质,梳理江苏文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首批淮安卷、苏州卷、常州卷、镇江卷已出版,后续各市卷也已列入出版计划。

本报记者 于 锋

责任编辑:王舒婷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