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治理“绣美”古城幸福生活
“有了‘巷管家’,家门口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服务也变得越来越及时和周到,让我们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幸福感。”12月8日,家住姑苏区金阊街道三茅观巷的“老苏州”柴淑敏对近段时间三茅观巷里发生的新变化赞不绝口,“这里原本杂草丛生、堆满垃圾,现在成了漂亮的小花坛!巷子里上了年纪的老人都领到了一个呼叫器,遇到险情按一按,就会有管家赶过来……”
被柴淑敏点赞的“巷管家”,是姑苏区金阊街道瞄准精细化治理重点推进的品牌项目之一。“中心城区尤其是古城核心区域的保护更新,必须要保持定力,下足‘微改造、微更新、微提升’的‘绣花功夫’。”金阊街道党工委书记杨跃表示,金阊街道将以“巷管家”等品牌项目推进为抓手,不断提升辖区精细化治理水平,营造古城幸福生活环境,为古城全面振兴贡献金阊力量。
延伸触角
背街小巷来了“巷管家”
开放式生活区和背街小巷,是老城区基层治理的“老大难”区域。这一点,金阊街道有较深体会。地处姑苏城中心,金阊街道开放式小区众多,背街小巷密集,有230多条“小桥流水”式街巷。
以三茅观巷所处的金阊街道中街路片区为例。该片区北至东中市,南到干将西路,西至汤家巷,东到王天井巷,总计0.8平方公里区域,就有47条背街小巷和10个无物业小区,这些区域普遍呈现出建筑面貌陈旧、基础设施落后等特点,加上人口密集、人员构成复杂,城市治理与治安管理也面临较大压力。
破题“老大难”,金阊街道从今年11月开始以中街路片区为试点,开始探索实施“巷管家”项目。“巷管家”项目首先成立起一支由职能力量、辅助力量、支持力量和社会力量四部分构成的综合型管理团队,专门针对城市开放式生活区和背街小巷治理展开工作,进一步延伸治理和服务触角。
“巷管家”顾锋、王平上岗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在开放式小区、背街小巷推进垃圾分类“三定一督”工作。“通过巡查、走访我们了解到,这里住着不少高龄老人,由于撤桶并点后投放点减少,且多数靠近大路,他们走到投放点变得更远,简单的扔垃圾成了负担,是投放积极性不高的一大原因。”收到“巷管家”的情况汇报后,金阊街道迅速给出解方案,一方面增设投放点,一方面引进能开进背街小巷的可移动式垃圾分类巴士。
“想方设法增设投放点,看似是微小改变,却很生动体现了基层治理的‘用户思维’。‘巷管家’走近我们,了解我们实际困难,还切实解决得了问题。”高师巷居民曹德兴家附近也增设了投放点。在他看来,“巷管家”就像其名字一般,自从有了他们,背街小巷就真正有了“管家”,才一个多月,就帮他们把家门口环境打理得井井有条。
汇聚力量
破题老城“神经末梢”治理
上周末,金阊街道汤家巷,一场由“巷管家”牵头组织的集中整治行动有力高效,现场处罚3起乱扔废弃物事件、1起流动摊事件、3起电动车乱停放事件,总计处以140元罚款。不久前,金阊街道“巷管家”队伍还对古吴路31号一处违章进行了拆除,联合姑苏区燃气管理办公室对违建内私接私改的燃气管道进行封堵。
“在基层,从发现到执法再到处罚,能有这般快速的反应机制,得益于‘巷管家’队伍里多元力量的协同合作。”金阊街道办事处主任韩晓庆介绍,金阊街道“巷管家”队伍由职能力量、辅助力量、支持力量和社会力量四部分构成,以城市管理、派出所、交警、巡特警、安监、消防、市场监管、物业管理、环卫保洁、社区等10支传统职能型力量为核心,还招选了一支职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三方队伍成为辅助管家,并邀请专家学者作为“智囊团”。
力量汇聚要发挥“1+1>2”的合力,还要有工作机制保障。韩晓庆告诉记者,“巷管家”项目实施“1+4”的管理模式,“1 ”即“巷管家”调度中心,“4”即下设联合共享中心、矛盾调解中心、调度指挥中心、集成办公中心四大功能中心,实现信息共享、统一指挥、协同作战,形成一个高效智能的片区指挥管理系统。“调度指挥中心”内设有监控大屏,分别接入公安、综治、物业、城管等各专线监控线路,对辖区实施全天候全覆盖监控。
从各条线“单线作战”到有系统的“集团作战”,不断为金阊街道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赋权赋能。“以前,中街路片区的3个社区‘共享’一名绿化工人,日常修剪只能以主干道为主,街巷内的绿化根本无暇顾及。”中街路网格化联动工作站副站长张鸣泽告诉记者,“巷管家”成立后,将队伍中有着多年绿化从业经验的绿化工人组成团队,每天3人一组,从主干道渗透进背街小巷的各个角落,清垃圾、去杂草、修造型,幽幽古巷开始焕发出新生机。
擦亮颜值,绣美里子。中街路片区背街小巷坐落着不少古建古宅,“巷管家”充分发挥团队专家学者专业优势,调动社会力量深挖片区街巷、古宅背后的人文历史,选取不同方式将其进行展示,丰富辖区内容,提升全域旅游体验。
精准服务
幸福街巷可期可盼
近日,金阊街道养育巷社区居民陈爱娣发现自家的空调外机支架大面积生锈,螺丝也已松动,怕掉下去砸伤人,一家人找了好几家维修商都没有合适的,有的觉得活小,有的要价太高。得知情况后,社区向陈爱娣推荐了“巷管家”专业维修团队。次日,“巷管家”维修师傅带着专业设备上门为其更换了空调支架,“社区推荐的,收费合理,最重要是专业,让人放心。”陈爱娣说。
“‘小修小补’每家每户都会碰上,常有居民向社区反映,专业维修人员难找,‘马路游击队’担心不靠谱,‘巷管家’为他们解了难。”养育巷社区党委书记樊瑞根介绍,目前,“巷管家”项目建立起弱势群体帮扶、居家安防卫士服务、弱电类维修及安装、给排水类维修及安装、生活类代办服务等6大类131项便民服务清单,真正成了社区居民的“解忧大管家”。
智慧化为“巷管家”助力。金阊街道为“巷管家”项目建起“智慧安防”系统,依托“5G+安防”技术、24小时专人实位坐班机制,为独居高龄老人、出租户等安全监管重点对象安装烟感报警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电气火灾探测器和一键式呼叫器等设备,实现隐患苗头智能感知、安防平台“云”上报警、管家力量现场排查、第一时间隐患化解,以智能化手段守护居民安全。
“马大箓巷18号居民家中疑似燃气泄漏,请管家立即上门查看情况。”“巷管家”鲍义法收到来自调动指挥中心的指令后,立刻前往马大箓巷18号的独居老人俞丽夏家中,经仔细检查排除险情。正如鲍义法这般,目前,金阊街道“巷管家”安防系统首批试点已完成安装,经多轮实境演练,燃气泄漏、电器短路等小型事故从发现到解决时长不超过3分钟,极大降低了因小隐患酿成大事故的事件概率。
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利器为依托,提高古城治理科学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完善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绣花针”,在共建共治共享中缝制出更均匀细腻的“针脚”。杨跃说,金阊街道将通过“巷管家”的运行,先把中街路区域打造成为基层社会精细化治理的先行区、古城全域景区化塑造的示范区、市民游客深度品读古城的体验区、城市环境高品质生活的样板区,为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展现、城市有机更新和活态传承一体化、网格化基层治理深化发展、精细化城市管理纵横拓展,探索优秀经验和先进样板,成熟后将在全域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