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收官之年全力推进“扶村帮户”达新标精准扶贫活动

2020-12-15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丹阳市陵口镇折柳村柳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120亩稻鸭共作基地已是遍地金黄,机收工作逐步启动。村党总支书记王新娣说,合作社试水稻鸭共作项目,申请注册了“柳旺”商标,通过打造特色稻米品牌,如今,折柳村的“柳旺大米”凭借品质优、口感好的优势,深得企事业单位消费者青睐,不仅产品销路有了保证,而且该项目也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多万元。

折柳村做优生态稻米文章,只是丹阳市在脱贫攻坚中因地制宜促进产业扶贫的一个典型。

“十三五”以来,丹阳市在深入开展的“扶村帮户”达新标精准扶贫活动中,始终坚持以精准识别为基础、精准帮扶为手段、精准脱贫为目的,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截至2019年底,全市77个经济薄弱村、3144户建档立卡户(5688人)如期脱贫,151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扶贫项目89个,省、市、县三级项目扶贫资金达7766万元,为村级增收810余万元。同时,各级扶贫干部、帮扶责任人、“第一书记”履职尽责,该市扶贫工作顺利通过了镇江市扶贫办考核验收。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丹阳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把问题排查整改作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的有力抓手,通过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促提升、在产业扶贫中谋出路、在消费扶贫上聚合力,着力解决脱贫攻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强化动态监测

精准攻坚,重在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今年以来,丹阳市坚持防疫战“疫”与决战脱贫攻坚统筹推进,重点开展了脱贫人口、达标村、扶贫项目、阳光扶贫、防止返贫机制5个方面“回头看”。同时,关注支出型贫困人口和住房安全问题,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据丹阳市扶贫办主任聂晴介绍,6月份,全市已对628户建档立卡户和77个经济薄弱村以及51个扶贫项目进行了“回头看”和绩效评估。通过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抓好整改推进落实,擦亮脱贫攻坚底色。

在不断织密低保、医疗、教育、住房“保障大网”,确保扶贫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的基础上,丹阳市认真开展“两不愁三保障”专项核查,并且对“两类人员”80户、158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77户、边缘户15户)进行动态监测,跟踪帮扶政策落实情况、后续帮扶需求情况、家庭收支变化情况,分析脱贫稳定性,制定“一户一策”进行有效帮扶,建立落实防返贫机制。

延陵镇韦甲村低收入农户马荣英今年患淋巴瘤,完成6次化疗后需长期服药治疗,但单一盒药的价格就要8300元,且只能吃3周,她的丈夫前几年也因胃癌做了两次手术。就在她家因病致贫陷入困境之际,近日,该市扶贫办、延陵镇政府和太保产险丹阳支公司人员专程送来了14585.16元“防贫保”险补助,原来,这是在该镇试点的“防贫保”发放的首笔大病保险救助。马荣英动情地说:“经医保大病医疗结算补助和实施慈善救济后,我看病自费部分还能得到‘防贫保’特别救助,缓解了我的生活压力,真的感谢政府的关心!”

聚焦“两类人员”重点帮扶,精准防止返贫

每天上午,在地处茅山老区的丹阳市延陵镇东皇村后蒙组,低保户周兴志推着一辆清理车在村道边清理垃圾。作为村里的一名保洁工,他对村“两委”安排的这一保洁岗位感到很满意。他说:“现在我通过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每月也能拿到一份工资报酬了,有政府和各级的帮扶,我现在生活有盼头,奔小康更有信心了!”

在决战脱贫攻坚工作中,丹阳市要求各镇(区、街道)积极主动地对当地建档立卡户进行就业扶持,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从事绿化养护、森林养护、治安巡逻、环境保洁、社区服务等工作,同时将摸排出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两类人员”全部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并从政策帮扶、岗位帮扶、社会帮扶三方面实现动态管理,采取精准措施,有效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不断巩固脱贫成果。目前,已在“两类人员”中落实岗位帮扶20户。

结合“高水平小康·丹阳在行动”活动,今年,丹阳市上线“万善丹阳”APP。通过政府引导,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号召党政组织、党员干部、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广泛参与,创新帮扶方式,积极开展捐款捐物、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截至目前,全市各单位志愿者共填报审核455户建档立卡户并录入“万善丹阳”平台,已结对认领302户。

稳步推进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

眼下,位于陵口镇折柳村的花木园内一片忙碌景象,村民有的在栽种小苗、有的进行育苗管理,这些基地务工的农民大多是低收入边缘户。王新娣说,近几年来,该村在全力打造“柳旺大米”品牌的同时,还积极发展鲜切花产业,变“输血”为“造血”,进一步厚实了村集体经济的“家底”。通过村集体经济反哺贫困户精准脱贫,逐步形成了“支部引导、村干部带头、群众参与、贫困户全覆盖”的产业扶贫格局。折柳村也因此甩掉了贫困村帽子,村集体经济稳定性收入达到80万元以上。“下一步,我们还将扩大花木种植规模,努力打造集生产、采摘、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花木园区。”

产业扶贫是促进经济薄弱村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丹阳市继续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共落实省级扶贫项目6个、市级扶贫项目15个,其中增收类项目9个、民生类项目12个,共涉及省、市、县三级扶贫资金766万元,预计增收53.16万元。目前,21个扶贫项目已及时在“阳光扶贫”监管系统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情况进行了录入,做到调研论证、项目立项、项目建设、项目验收等环节一个不少,扶贫资金流向有据可循。

实施农产品消费扶贫,助力展销对接

在决战脱贫攻坚中,丹阳市把实施消费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一方面政府搭建平台,促进消费扶贫;另一方面多方结对帮扶,广泛动员党政机关、统一战线、行业协会商会等各方力量,开展产销对接,引导人们积极购买经济薄弱村农产品,参与消费扶贫,扩展消费渠道。

去年7月,为引导经济薄弱村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加快推进流通服务网点建设,完善产销互联增进方式,该市在丹阳眼镜市场内成立了“丹阳特产馆”。通过特产馆对经济薄弱村产品的展示和销售,实现“本土+对口支援+网络”的多元化销售模式,着力提升了跨地域、跨行业供给,推动了乡村旅游消费扶贫提质增效。此外,为架设消费扶贫产销对接桥梁,汇聚社会爱心,促进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丹阳市还开展公益直播带货,助力消费扶贫。今年水蜜桃上市季节,除了各级老促会帮销,南京、苏州的丹阳商会也到司徒镇杏虎村开展结对帮扶签约助销,全村总计38万斤水蜜桃也很快找到了“婆家”,缓解了桃农“卖桃难”问题。

决战脱贫,筑梦小康。当前,丹阳市正全力推进“扶村帮户”达新标精准扶贫活动验收以及各项管理工作,在“四个不摘”的基础上坚持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脱贫不返贫,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交出“丹阳答卷”。

本版撰稿:蒋须俊 庄 英

责任编辑:王舒婷
阅读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