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核心”,推进江苏城市发展提升转变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科学务实谋划“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这需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江苏的城市化水平已达70.6%,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十四五”期间,江苏在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中如何展现新探索、新作为,实现走在前列?
在数字推动城市治理水平方面走在前列
“十四五”期间,从工业领域到服务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都将全面展开,而城市中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更为迫切,原因在于,一方面,服务业人均利润率较低,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提高人均收益并进而提升居民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提升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并进而提升城市居民就业率。由于服务业企业资金实力有限,城市管理者应给企业搭建低成本的公共云平台、公共数据管理平台,助力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十四五”期间,要创新利用区块链技术,防范城市治理与经济运行中的风险。要充分认识到区块链技术在产品溯源、关键信息监管、供应链监督以及风险防范方面的作用,积极推动与区块链技术有关的企业、实验室不断研究开发应用场景,服务经济发展,争取在江苏率先打造出具有示范意义的风险防范区块链应用。
“十四五”期间,要利用数字化转型的机遇,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建设智慧城市,即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让人民群众出行更便捷、生活更便利、经商更顺畅、心情更愉悦。接下来,可以推动全省各市成立大数据公司,着手就政务数据、民生数据等开发应用场景,为服务企业发展与居民生活等提供决策依据。要充分考虑全省所有地市之间的协同关系,站在“全省一盘棋”的视角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完善“江苏政务服务APP”,建设一个畅通的、安全的、高效的、有温度的、有江苏特点的城市社会治理体系。
在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走在前列
目前,江苏老龄化率已超17%,高于全国的12.6%,且呈上升趋势。“十四五”时期,江苏可以创新举措,在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走在前列。
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需要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随着城市中的退休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的老龄化问题会比农村更加突出。需要对城市中的道路、公交系统、电梯、进口道闸等进行“适老化”改造。充分发挥政府支出的杠杆作用,通过政府补贴引导老龄人口消费,比如老龄人再培训消费、居家设施“适老化”改造消费、家庭护理消费等。同时,开通社区与医院之间、社区与地铁站之间的接驳巴士,方便老龄人口出行。
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需要不断推动公共卫生资源向社区医院流动,支撑社区养老。社区养老不仅方便老龄人生活,还能节省医疗成本,可以建立“大型医院-区级医院-社区医院”三级医院互动的公共卫生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医疗单元的作用,为老龄人口提供保健咨询、用药管理以及慢性病管理等服务。
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需要引导推动社区治理单元建设。大多数老龄人与单位同事之间的联系会逐渐减弱,与社区邻里之间的联系会不断加强。在城市建设中,要改造或者新建若干高品质“适老化”的社区活动中心,并吸引商业机构进行运营,让老龄人能够在自己住所附近有人交流、有事可做、有情可依。
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需要创新引领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目前,我国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十四五”期间,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省内大型企业试点企业年金制度。同时,鼓励全省金融机构创新设立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特别是结合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制度创新进行试点,提高个人养老金的回报。
在实施城市更新方面走在前列
总体上看,江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任务比较重。第一,江苏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多,城市中文物古迹多,给城市更新带来挑战。第二,江苏工业制造业全国领先,工业布局起步早,工业用地的升级改造任务多。第三,江苏各大城市开发区、高新区、大学城多,大部分城市均存在旧城区产业弱、科技创新力量弱的问题。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高质量实施“硅巷”建设。纽约通过“硅巷”建设使其科技创新的产业已经仅次于金融业成为第二大产业。推动“硅巷”建设,需要引入可持续的创新要素,促进企业实验室、院校科研机构互动发展,积极引入多样化的孵化机构尤其是具有创投基金背景的孵化机构,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创新制度推动工业遗产或低效用地升级改造。“十四五”期间,各城市要继续梳理主城区范围内的厂房与工业遗产,对于符合工业生产标准的,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建设立体化高标准生产厂房,转向智能生产、绿色生产、高效生产。对于不适合工业生产的,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入经营主体,促使其向第三产业转型。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建立危旧房改造的全方位保障体系。危旧房改造除了要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还涉及城市低收入者的就业问题,甚至棚户区违建的小店面是许多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要在统筹安排低收入者社会保障与再就业的基础上实施危旧房改造。同时,要将危旧房改造与公租房的建设分配结合起来,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集合各方力量修复文化地标。一方面,城市更新中要注重文物考古以及文物修缮,保留城市文化特点。另一方面,注重城市中没有被列入文物保护范围的标志性老建筑的保留与修缮,延续居民对城市的记忆与情感。
在全省城市协同发展方面走在前列
江苏努力融入新发展格局,应当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方面走在前列。谋划和推进全省城市协调发展,对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要持续推进全省范围内立体化交通体系的建设。“十四五”期间,在空、铁、公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方面不断发力,推动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内部的交通网建设,确保圈内城市之间的通勤时间在1.5小时以内。加快南京铁路北站与六合机场民用化建设,通过江北交通枢纽的建设提升南京对苏北腹地的影响。充分发挥全省民用机场均衡分布的优势,建立空铁联运的便捷通道,畅通江苏与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连接。
另一方面,做好全省范围内的产业布局,促进全省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随着都市圈时代的到来,制造业等对于地租敏感的行业会转移到中小城市,大城市为其提供高端科技创新服务、高端金融服务。“十四五”期间,要做好全省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协同,特别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中小城市布局制造业高地,促进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有效承接省内的创新成果转化。
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走在前列
江苏科教资源丰富,制造业基础厚实,可以通过创新型城市建设,最大程度激发创新活力,在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以及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体现江苏的担当与作为。
持续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要积极承担建设国家级战略科技力量。当前,南京的“紫金山实验室”与苏州的“姑苏实验室”已经启动,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创新机制主动承担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任务。支持落户在江苏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大做强;鼓励在苏高校院所积极与国外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瞄准国际前沿展开研究。要适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型企业牵头整合产学研资源,打造全国领先的企业实验室,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除此之外,江苏在技术交易体系建设方面可以走在前列。“十四五”期间,可以建立科技成果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手段统筹管理全省的创新资源与技术经理人资源。借鉴FLC(美国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联盟)等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建立服务江苏的实验室技术转移联盟,多方式、多途径、多维度提升实验室技术转移能力。同时,建立技术经理人联盟,吸引江苏乃至全国范围内优秀的技术经理人、天使投资人、创投机构负责人加入,集聚全国创新要素,助力全省的创新型城市建设。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