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加大资源环境投资,保障绿色发展

2021-01-12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多措并举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面对自然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恶化问题,绿色持续发展不能停留在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上,还需要加大对资源和环境的投资。要实现加大对资源和环境的投资,必须在资源环境的发展研究中引入并且厘清四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及其与资源和环境投资间的关系。

一是要素的边际收益。在自然资源供给数量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劳动、资本等可变要素数量来获得更多的产量和报酬是有限的,达到一定程度边际收益就会为零甚至是负数。要克服和缓解边际递减的趋势,唯一的可能就是要对自然资源进行投资,推动技术进步,增加自然资源供给和提高它的品位和质量。自然资源匮乏的唯一判断是成本,而不是实物的稀缺。要从自然界取出资源,就要给自然界投资。经济越是发展,对自然资源供给条件方面的投资越重要,因为它的目的是改变自然资源质量和供给条件。

二是土地等自然资源资本。马克思强调,在土地价格中,土地资本会占越来越大的比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自然力不仅需要补偿,还需要投入资本,建立人们合理利用自然力的有效机制。土地资本的收益归属应该遵循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即谁投资谁就拥有土地资本。另外,土地流通也是土地资本价值实现的一个途径,土地资本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流通。把土地资本原理进一步推广到自然资源领域,只要是向自然资源的投资都会形成相应的资源资本。比如,改善资源环境投入形成的环境资本,提高矿物品位投入形成的矿物资本,改善水质的投入形成水资本等。在投资主体多元化条件下,要调动各个方面对自然资源投入的积极性。激励手段包括:投资收益必须归投资者所有,要保证自然资源的经营者(投资者)能够在经营其所投资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期间得到投资收益,以提高其向自然资源投资的积极性;调整资源价格体系,水资源、矿产品和能源的价格要考虑到资源成本。

三是生态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多样性的生物、绿色的环境是宝贵的生态财富。不能为谋求物质财富而牺牲生态财富,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在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既没有真实反映预防环境污染的费用,也没有涉及到自然资源存量的消耗与折旧以及环境退化的损失费用,恰恰给经济发展产生了错误的导向,直接导致了以环境资源存量和质量迅速恶化为代价的虚假繁荣。现在明确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现代化应该是包含环境、生态和质量,也就是生态财富的内容。现有GDP的内涵应该包括两个方面调整:在GDP中要扣除由于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以及为此而支付的成本的扣除;生态投入以及相应的生态产出应该计入GDP,其中包括类似于土地资本的生态资本。

四是资源产权。避免自然资源公地悲剧的关键是要有排他性的产权制度,改变人们对公共财产的过度使用现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需要做到两点:第一,要明确产权主体是产权制度的核心,既涉及产权归属又涉及产权责任;第二,要明确使用资源就要向产权主体付费,这样就可以防止滥用资源。因此,凡是能够明确私有产权的尽量明确其私有产权,从而使自然资源能够得到私人产权利益的关心。对一些仍然保持国有产权的自然资源也要克服公地悲剧,必须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好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者职责。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因为公有地、公有资源实际上由地方政府来承担它的产权责任,因此考核评价就要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的权重,对领导干部要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作者为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王舒婷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