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南昌县塘南镇田万村的宋红平办起“文化大院”和“家庭农场”,带大家奔小康 “充电”致富两不误 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好(江西晨报网)

2020-11-11

▲在农村书屋里,村民在读书,一旁的宋红平(黑色皮衣)在整理书架。

每个人对小康生活的定义都不同,有的人更注重生活品质,有的人更注重精神世界的丰富,还有的人把他人更进一步走进小康生活当作自己的追求。南昌市南昌县塘南镇田万村的宋红平就是这样的人,他自筹资金开办了“文化大院”,设有农家书屋阅览室、休闲娱乐室、农村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等,“文化大院”丰富的功能让2000多名村民受益。宋红平还办起了“家庭农场”,帮助残疾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看着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好,宋红平内心很满足,这就是他心目中的小康生活。

身残志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在我们这里,我算是比较早的一批养猪大户,那时候经济条件还好,后来家里的小孩大了,出去务工或是成婚了,生活好了,就陆陆续续办起了农家书屋、农村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我觉得这一切都变得有意义。”宋红平告诉记者,童年因患小儿麻痹症致残,生活非常贫困,很早便辍学务农,但他不向命运低头,努力改变生活。

1997年,宋红平自筹经费建造猪舍养猪,经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年出栏生猪两千余头,他还积极引导和帮助身边的村民加入生猪养殖的行业中来,带领周边村民致富。

脱贫后为村民办“文化大院”

记者了解到,2009年,脱贫后的宋红平把自家猪舍拆除,自筹资金3万余元,开办田万村“文化大院”,作为村民文化休闲的场所。

“村民的业余生活比较单一,有许多都是养殖户,我觉得他们来书屋还能学习一些养殖知识,镇上中心小学的学生也常常过来看书,这些年来,大家习惯往这儿跑后,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也会有一些改变。”宋红平介绍说。 

据了解,田万村“文化大院”设有农家书屋阅览室、科普视听室、休闲娱乐室等功能区,使2000多名村民受益。如今,“田万村文化大院”不仅是南昌县村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点,还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2012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同时宋红平也被评为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

开办“家庭农场”助残疾人就业

随后,2014年,宋红平又创办了“塘南镇田万村红平种养家庭农场”,至今发展成一座集果树、蔬菜种植,土鸡、生猪养殖,水产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化立体式家庭农场。

“有十多位残疾朋友都在农场工作,解决一些基本生活开销,他们也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养活自己。”宋红平说,残障人士生活的艰辛和疾苦自己能感同身受,真心希望他们能够过上更稳定更好的生活。

“看着村民生活变好很满足”

“2015年,前后花了30多万元,甚至把孩子买房的钱都用上了,在‘文化大院“里创办了南昌市第一家面向农村残疾人的托养(日间照料)综合服务中心,用于收养和照顾残疾人和五保、低保老人。起初每天有20多位残疾朋友就餐,经济上压力很大,但是近几年,党和政府都很支持,还有爱心企业的资助,服务中心开始步入正轨,悬着的心也安定了许多。”宋红平说,保障一位残疾老人的生活得到照料,就能解放一家人的生活负担,“看着大家的生活变好了,我很满足。”

“现在有看书、打球、听戏的场地,老了还能在家门口养老,宋红平拆了猪舍建这些地方,真是做了许多好事,我现在经常会在书屋借书回去看,”50余岁的塘南镇居民姜保根说道。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宋红平希望可以有更多村民和残疾朋友一起同行,他的付出便是值得且有意义的,这就是宋红平心目中的小康生活。

编辑:袁云飞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