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江西南昌:打通基层“神经末梢” 绘就乡村治理新画卷

2021-11-15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近日,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发布,南昌1镇5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入选数名列江西省第一。紧接着,南昌县《推进“四民”融合 促进治理有效》又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一连串的喜讯绘就了一幅南昌乡村善治探索的新画卷,这也是一份沉甸甸的答卷,记录了南昌乡村治理工作的坚实足迹和丰硕成果。

民事民做主 理事会“会理事”

“这几天天晴,我们加快进度赶工,这条西边山路很快就能修好,以后我们村里的人到中心公路再也不用走半个钟头绕远路了,现在5分钟就能到,还新增了公交临时停靠站,进城上班更方便了。这都得感谢村民理事会啊!”南昌县蒋巷镇柏岗山村村民李凉凉感慨地说。李凉凉所说的村民理事会,是由柏岗山村的老党员、老干部、乡贤人士等组成的。

“村民事让村民说了算,我们不仅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还组建了村民理事会,齐心协力推动村里的大事小事落实落细。”柏岗山村党委副书记李金标告诉记者,修西边山路,周边几个鱼塘的养殖户有些不愿意。76岁的理事会成员、老党员李根长上门耐心解释政策,做足思想工作,养殖户们很快就理解了修路的意义,还主动拿出钱来支持修路。李金标说,“有理事会帮忙‘理事’,解决了很多过去‘管不过来、管不好、不好管’的老大难问题,群众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安义县长均乡观察村依托“有事来说”协商站,也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形成了“村委会-村民理事会-农户”三级架构治理模式。“大事一起定,难事一起上,事事有人管。这样的意识已经成为全村的共识。”村党支部书记杨文根说。今年以来,这一架构模式已累计化解矛盾46起,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个,基本实现矛盾“不出村”。

南昌市农村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徐观君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全市共搭建“有事来说”“幸福圆桌会”“协商议事室”等“三有”协商议事平台1331个,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切实营造起了村民事村民议、村民建村民管的良好氛围,有效激发了乡村自治活力。

“能人+好人” 激起乡村“一池活水”

在推进乡村治理过程中,南昌将基层治理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内生动力、投身文明实践,真正让乡村治理动起来、活起来。

走进水灌桥自然村,顺着村中小道,跨过一个大广场,“水灌桥村史馆”几个大字映入眼帘,白墙黛瓦的建筑既有气势又古色古香。大厅内的雕花老式桌椅、农作工具以及展示柜中摆放的连环画、粮票等带有浓厚历史感的物品,全都是村民自发捐赠。大厅一面“好人墙”讲述了这座小村的文明之风,墙上不仅有“中国好人”应卫东、应维雨的照片和事迹,还列出了村里评选的新时代好人榜,文明家庭、致富能手等都逐一上榜。“我们希望通过榜样作用,让好人好事蔚然成风,让‘能人’发挥力量。”水灌桥村村民理事会的应维泉说。

在南昌县幽兰镇东田村,记者看到,村口大路旁的公告栏里,有一张特殊的道德红黑榜。

“红榜扬善举,黑榜亮恶习。我们希望通过实行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的道德教育与惩戒,以‘榜’塑人心、立规矩、促善治,引导村民自觉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东田村党总支部副书记万友平告诉记者。在这份红榜上,64岁的万老窖是很特殊的人物——几年内,他两度登上黑榜,又两度登上红榜。前几年,因为老伴去世,自己又患病,万老窖自觉生活无望,自暴自弃,无心务农,经常到村委会无理吵闹,两度被列入黑榜。为了帮助他自立自强,村委会多次上门开展教育工作,并帮他解决实际困难,鼓励他树立生活的信心。之后,他主动去县城打工、悉心抚养子女,并将自己的求职经验与村民分享,带动更多人努力脱贫致富。正因为他的自我转变与带动作用,村委会将他从黑榜去除,并两度排上红榜。万老窖说:“晓得自己上了黑榜,觉得很没面子,也觉得自己确实不对,村里有那么多优秀的榜样,我也不能落后。”

据介绍,东田村建立文明积分制度,评比结果一个月一总结,除了在红黑榜公示外,村民还可以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万友平说:“小积分改善了大环境,现在村里陈规陋习少了,好人好事多了,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也更高了,乡风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

温馨“颐养之家” 打造农村养老新模式

1.6元钱能干什么?买一瓶水,或一小包零食。但对于南昌县红溪章家村的老人来说,却是一天三餐丰盛的饭菜。在一个周三的午餐时间,记者走进红溪章家村“颐养之家”,厨师正在厨房忙碌着。墙上的菜谱上写着:红烧鱼块、炒绿豆芽、肉片蛋汤。

不一会儿,开饭了。老人们领到热腾腾的饭菜,边吃边聊着天。71岁的熊莲弟老人边吃边向记者介绍:“一天只要1.6元钱,饭菜花样蛮多的,早餐有干有稀,午餐和晚餐都是标准的‘一荤一素一汤’,餐餐都不一样,饭菜都做得很松软,符合我们老人家的口味。”

老人的养老问题是村民们最关心的问题。幽兰镇桃岭村党委副书记龚燕锋介绍,村里大部分农村青壮年或进城务工或外出创业,许多老人独自在老家居住,不仅孤独寂寞,甚至连一日三餐的热饭热菜都难以保障。“颐养之家”建成后,老人们每天早早地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聊聊天、打打牌,心情愉快。到了吃饭时间,端起碗就能吃上热饭热菜。龚燕锋说,“凡年满70周岁的老人,每月只需交50元,就可以到‘颐养之家’用餐。”

随后,记者又来到湾里管理局招贤镇招贤村的“颐养之家”,看到党员志愿者们正陪着老人们聊家常、看电视。据湾里管理局农林办负责人介绍,招贤镇招贤村2014年起将全村60岁以上的100多位老人集中供养,免费提供食宿,实现了“老有所养”的目标。据了解,湾里管理局积极建设“颐养之家”,按照“三室一厅、一厨、一卫、一所”的标准要求,把配套设施落实到位,推进医疗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助力农村养老。

徐观君表示,“颐养之家”解决了老人的吃饭问题,更解决了在外村民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市每个村都建立了至少一个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点,实现了建制村全覆盖。”下一步,南昌将继续创新探索乡村治理有效形式,积极构建“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国家、省级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来源:学习强国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