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多元化养老 让“夕阳”更红 ——南昌初步构建起“大养老”服务体系

Image 2021-12-16

编者按: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解决就业岗位、托幼园位、上学座位、医疗床位、养老点位、停车车位、如厕厕位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今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多角度展示南昌为民服务解难题、为民谋利办实事的担当实干,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报记者 张代艳/文  马悦/图

数据显示,南昌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96.05万,老龄化率17.78%,其中农村老年人37.3万。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既是民之所盼,也是民生大计。面对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南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建设多元化、立体化的服务网络,无论是不离巢的居家养老,还是不断完善的嵌入式社区养老,或是专业化的机构养老,都力求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让“夕阳”更红,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目前,南昌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708家:养老机构122家,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86家,其中,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45家,农村颐养之家1141家,实现建制村全覆盖。全市养老床位3.5万余张。与2016年相比,养老服务机构增长195%,养老床位增长94.4%。

以“党建+”为引领 

打造农村互助养老

“出门一把锁,归来一盏灯”,这是许多农村留守老人当下生活的真实写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青壮年流向城市务工,传统的家庭养老受到冲击,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愈发显著。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南昌创新开展“党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大力推进农村颐养之家建设,使农村养老从“一人养老”到“一起养老”。

在南昌县桃岭村红溪章家自然村颐养之家内,设有多功能室、服务室、餐厅、日间照料室、休息室、棋牌活动室、阅览室、健康小屋、心理E站等9个功能场所,每天供应老人中餐和晚餐。“以前自己在家做饭,常常做一餐吃一天。在颐养之家,每餐一荤一素一个汤,吃得好,也吃得放心。饭后还可以在这里拉家常、下棋、练字、看采茶戏,生活美滋滋。”72岁老人余爱凤说。

据了解,该颐养之家原属于村民闲置用房,在桃岭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将房屋修旧如旧,建成集老年人聚会交流、日间照料、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活动场所。同时,在村里选派了多名责任心强、有爱心的老党员、党员志愿者等组成颐养之家理事会,轮流值班,并成立党员服务团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目前,红溪章家自然村70岁以上老人都在此“养老”。

像桃岭村红溪章家自然村这样的颐养之家,南昌有1159个,实现了建制村全覆盖。为保障颐养之家持续运营,对于新建成的颐养之家,南昌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10万元,每年运营补助3-5万元。在办好农村颐养之家的同时,南昌统筹政策、资金、人员支持,推动人员力量、场地设施、信息资源整合,促进县级福利院、乡镇敬老院、村级颐养之家三级联动。如今,县级福利院特困失能老人集中照护占比达到100%,乡镇敬老院困难老人供养水平得到改善,市、县两级投入2亿元提升改造敬老院68家,增加护理型床位994张。

以社区为依托

打造家门口“养老院”

在沙井街道普贤社区邻里中心内,与城市书吧一墙之隔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社区老人们享受着社区邻里中心带来的便捷和关怀。围绕老人“医、食、住、行、乐”等需求,该中心提供集机构托养、日间照料、居家上门于一体的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有30个护理床位,满足老人日间照料、临时托养、喘息托养及长期住养等需要,针对孤寡、低保、高龄等老人,还提供免费上门送餐服务,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在亲情的陪伴下原居安养。

聚焦新时代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面对城区可利用土地紧缺、老年人养老不愿离家等现状,南昌通过盘活利用社区闲置的公共配套设施,依托全市“1+5+X”社区邻里中心建设,采用政府引入专业化机构运营服务的模式,推动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建设,为周边生活半自理、轻度失智失能老人提供全天候的护理照料服务,并通过日托、助餐等方式,辐射到社区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群体。

今年,南昌把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建设列为年度民生实事工程及“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为加快推动嵌入式养老院建设,南昌市民政局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民生实事等养老服务相关工作的通知》,将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任务分解至各县区。目前,全市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站445家,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院68个。盘活闲置资源,整合养老、医疗、文体、教育、商业“五大业态”,累计建成“1+5+X”社区邻里中心264个,社区养老“15分钟服务圈”逐渐形成。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尤其是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居家养老就餐需求,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今年南昌在西湖区和红谷滩区创新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试点,涵盖1.7万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配套社区食堂就餐、邻里互助包餐、送餐上门等服务,每名老人每天最高可享受6元助餐补助。目前已建成助餐点31个。

以机构为阵地

打造医养结合新模式

走进西湖区社会福利院二期,幽静的林荫小道,雅致的休闲庭院,几栋错落有致的建筑,掩映在一片绿意盎然之中。“我先后住过多家养老院,这家福利院让我感受到了公办专业养老机构的高水准,我和老伴准备长期在这里生活下去。”自从住进了这家福利院,89岁的陈韵霞老人每天都很忙,除了制作手工花,还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

老人出门可实时监测其位置,老人走出智能化户外电子围栏系统会立即报警,在全省率先打造失智症单元照护区,智能护理床、坐式洗浴装置……记者发现,这里虽然是政策兜底的公办养老机构,却处处见人性化的关怀、精细化的服务。作为西湖区唯一公建公营的养老机构,该院在一期项目建成后,仅有180个床位,随着二期项目建设完成,床位增加到580个,设施完整、功能齐备,具备将部分床位向社会开放,接收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入住的能力。

在提升公办养老机构设施和服务的基础上,南昌还积极探索公办养老院社会化运营,围绕“政府支持、社会运营、合理限价”,引入养老服务企业按约定承担公益,在保障兜底老人的基础上,为社会老人提供普惠优质的养老服务,构建“政府量力能托底、企业运营有效益、老人支付能承受”的普惠养老新模式。

高新区麻丘镇敬老院是南昌推动敬老院社会化运营的首家机构。这个30多年前就建成的敬老院,在引进社会资本全面改造后,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实现了双提升,在做好政府兜底老人供养基础上,面向社会提供社会化养老,提高床位利用率。社会化运营后,床位由原来的26张增至258张,每个床位的床头都连接了呼叫器,院内还设有护理站、阅览室、营养食堂等功能室,安排了医师、护士、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护理员等,为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务,让养老服务“提档升级”。

据悉,高新区麻丘镇敬老院、南昌县社会福利院、安义县社会福利中心等公办养老院社会化运营后,床位入住率显著提升。目前,全市有养老机构122家,其中,公办73家,公建民营11家,民办38家。

如今,居家、社区、机构作为养老服务的“三张床”正在融合发力,南昌初步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大养老”服务体系。

来源:南昌日报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