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警而动 向“疫”而行 ——访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警务室警长邓金海(江西新闻)
闻警而动 向“疫”而行 ——访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警务室警长邓金海(点击阅读原文)
本报记者 杨 静
“大家排好队,保持距离,不着急!”2月16日8时30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热门诊导诊台前,邓金海戴着口罩,瞪着满是血丝的眼睛,声音沙哑着引导前来就诊的患者排成一列,等候检查。相同的话,他每天要重复数千遍。
33岁的邓金海是南昌市公安局东湖分局董家窑派出所民警,也是驻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警务室警长。当天,是邓金海在医院警务室24小时待命执勤的第26天。从1月22日取消春节假期,投入防疫安保一线开始,他和同事们就再没回过家。
作为省级定点防疫治疗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既承担着发热病人预检分诊、疑似病例排查确诊及转运工作,又承担全省急危重症救治任务,发热门诊日就诊人数最高峰达近600人,对医院派出所的警务工作带来了空前的挑战。
“这里既是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也是安全保卫工作压力最大的战场。”邓金海一边走,一边见缝插针地与记者聊几句,身边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不时跑过,“医生在里面救护患者,我们在外面守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每小时沿医院巡逻一次,2小时视频巡查一次,及时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引导患者办理手续,收集上报确诊患者身份证信息……邓金海每天都像上足了发条,哪里有事就快速赶到哪里,每天步行超3万步。
邓金海告诉记者,过去,遇到过拿刀拿枪的暴徒,有防弹衣、防刺服和完整的应对方案去应对,但病毒无孔不入,对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个考验。刚开始时,开展工作最大的困难,就是很多患者不理解、不支持医院工作,有的患者认为自己仅仅是简单发烧,拒绝住院留观,还有的患者情绪激动,不听从医护人员安排。
为有力维护医院秩序、确保病人得到有序救治,邓金海主动协调医院增派20余名保安队员,成立融警务疫情防控安全组,专门负责以发热门诊、隔离治疗区为核心的医疗秩序维护及医院防暴处突、巡逻防控等工作。(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同时,通过群发短信、微信群等方式,公布个人手机号码和警务室电话,24小时应答、2分钟到场。
邓金海清晰地记得,1月29日凌晨,他结束了一天任务正准备休息,警务室报警电话突然响起,隔离病区医生求助:一名刚确诊为新冠肺炎的患者情绪激动,抵触治疗,欲强行离院。邓金海带领处突队员飞奔到现场,及时安抚当事人,告知其法律法规及强行离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劝导他理解、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半个多小时的交谈后,病人情绪平稳下来,事件得以圆满解决。
“不能太强硬,要设身处地理解他们的心情,多用劝说、开导、安抚的话语。”有多年社区工作经验的邓金海很清楚,涉及疫情的警情需要更加细心、耐心处理,让群众理解在心。
1月22日凌晨,发热门诊排着100多米长的队。警务室接到一女子求助,称她的丈夫从武汉回老家后一直高烧不退,怀疑是新冠肺炎,但医院排队人多,患者已经十分虚弱。
邓金海第一时间隔离报警人及其丈夫周某,同时建议医院开辟绿色通道,将周某收治入院。“看到报警人的无助、焦急,先不说职责,我不帮,自己心里就受不了。”他说。
1月31日,邓金海接到临时社区防控任务。“凌晨3点我们离开社区时,一名住户突然透过窗户大声喊,‘谢谢你们!你们放心,我们听从指挥,一定会好起来!’”邓金海说,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自己,“人民警察为人民这句话的分量真的很重很重。我是一名警察,也是一名党员,只有拼尽全力做事,才不会辜负老百姓的信任。”
据统计,疫情发生以来,邓金海共处理警情25起,处置医患纠纷、医闹事件3起,收集上报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身份证信息128条,协助医院转运确诊患者隔离治疗43人,成功将2名确诊而不配合隔离治疗的患者强制送治,救助群众100余人。
这两天,令邓金海欣慰的好消息不断传来。“越来越多的病患康复,走出病房。”邓金海告诉记者,上岗前,当他看到当天全省新增治愈病例数字上升到29例时,默默在心里对自己说了句“加油”!
邓金海的女儿刚满一岁、儿子三岁半,每天晚饭后与他们的短暂视频是邓金海最好的解乏方式。“等疫情结束,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好好休息一天,好好抱抱孩子,感受一下胜利的喜悦。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邓金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