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变“危机”为高质量发展“转机” 透视江西经济新发展格局(新华每日电讯)

2020-08-06

 本报记者刘健、李兴文、余贤红

翻开江西经济“半年报”,两组数据引人关注:一是“稳”,全省GDP同比增长0.9%,由一季度下降3.8%转为正增长;二是“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7.7%,分别比一季度加快4.5、7.2个百分点。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江西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从何而来?近年来,地处中部的江西创新举措拓宽发展格局,创新思维聚力保护市场主体,创新应变深化全域开放,推动全省经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融入大循环:深度对接沿海优化产业布局

记者近日在新余市渝水区采访听闻一桩“墙外开花墙内香”的新事。这个地处江西中部的市辖区,通过投资公司参股30多家上市公司。比资本红利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地通过股权投资累积了数量庞大的优质企业项目库,开辟了招大引强新渠道。

今年上半年,深圳朗奥洁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户渝水,公司负责人徐军介绍,企业成立不过5年、年产值近10亿元,正加紧进行IPO申报。“甫一引进便准备上市,这在过去的招商引资中并不多见。”渝水区投资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孔玲敏说,许多新兴公司手握技术,却缺少启动资金,借助参股的国内头部风投基金考察、投资,进入量产阶段再适时引入内地,形成“前店后厂”之势,这一模式已在全市推广。上半年,新余市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进资309.66亿元,同比增长7.11%。

新余渝水区的实践是江西发展格局变化的缩影。优化产业结构,走出传统招商的“路径依赖”,借力风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往往会起到“四两拨千斤”效果。上饶市中科云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当地第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2018年以来已为上饶引进12家数字化企业;井冈山新经济产业园和国金证券、江西水投集团等10余家投资机构达成合作。

近靠沿海发达地区的江西,近年来积极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正成为江西各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招。

引进来的同时更要布局好、发展好。近年来,江西围绕电子信息、航空、生物医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专家学者分别编制了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等“产业四图”。

依据产业地图,江西实行“一产一策”打造产业集群,或延链补链强链,或强化区域协同: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南昌、吉安、赣州、九江四地依托京九高铁重点承接沿海企业转移;在物联网、虚拟现实产业方面,江西抢抓5G机遇,着重扩大应用领域、做大制造环节;在中医药产业方面,南昌着重打造中药工业、中药服务业,抚州着重中药农业……

产业做大做强,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江西近年积极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着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从实施首贷提升工程,改善融资环境,让更多“白户”“无贷户”享受贷款便利,到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今年以来,江西立足企业发展需求推出的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经济发展。

今年7月,世界500强企业珠海格力电器赣州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在南康区开工建设。从首次考察到项目落地仅用75天,创下了当地招大引强时间最短、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纪录。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说,南康的诚意让人感动,让人无法拒绝。

从拉近与沿海的时空距离,到优化产业布局改善营商环境,格局之变带来的是发展新动力。上半年,江西省签约投资额2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101个,同比增长55.4%;投资总额3370.7亿元,同比增长34.2%。

聚力保实体:不遗余力保护好市场主体

不久前,位于南昌高新区的南昌龙旗科技园如期开园,这一总投资50亿元的项目正式投产,主要生产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产品。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100亿元。

“这一目标着实来之不易。”上海龙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良梁感慨地说,今年初受疫情冲击,员工紧缺,一开始很担心项目难以按计划投产。关键时刻,当地迅速协调专业人力资源公司在甘肃、云南等地招工,组织专车专机运送,很快为企业招到数千名成熟工人,成为当地第一批复工企业。

关键时刻及时出手保护好市场主体,就是为发展积蓄力量。

如何有效保护市场主体?这既考验干部担当,也比拼能力智慧。为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今年5月,江西应势出台产业链“链长制”,明确11名省领导担任有色、虚拟现实、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14个产业链的链长。

江西省工信厅电子信息处处长陈伟涛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电子信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清单”,上面清楚显示了需要协调解决的22个行业共性问题和13个企业具体问题。“问题就是堵点。”他介绍说,从5月份征集问题以来,截至目前均已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落实。上半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2080.7亿元,同比增长11.27%。

不只是电子信息,在“链长”推动协调下,铜产业稳定发展16条、汽车消费10条、中医药产业发展22条等一批精准化解产业上下游各种矛盾困难的政策举措出台,有效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截至目前,全省共收集产业链问题628个,其中174个已办结。

“保”的同时更要“进”。当下,数字经济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已成为改变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江西全面推进“互联网+”,做大做强VR、移动物联网、5G、北斗应用等数字产业,努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世界VR产业大会”“中国算力峰会”“移动物联网博览会”……短短几年,一系列新经济峰会落户江西,南昌VR产业聚集上百家企业,上饶引进上千家大数据企业。今年1-5月,全省云计算、VR、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类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572.8%,在产业格局中“异军突起”。

江西一方面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实现增量,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带动传统经济转型升级拉升存量。

几个月以前,铜材市场出现较大价格波动,但出人意料的是,鹰潭市一批铜企没有像过去一样“感冒生病”,反而实现了逆势增长。“关键是引入了物联网技术,抓住了新基建发展机遇。”鹰潭市信息办副主任潘伟华举例介绍说,鹰潭中臻铜业有限公司通过在生产线嫁接物联网设备,实现从人下指令到“云”下指令的转变,成本下降10%,上半年销量保持了15%的增速。

江西省统计局工业处处长胡九根介绍,上半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26.7%,较一季度大幅提高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比一季度提高4.5个百分点,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加快。

  全域大开放:在“压力测试”中蓄势谋势

这是一组令人惊喜的数据:上半年,江西省外贸进出口总值1974.7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出口1435.9亿元,同比增长25.8%;进口538.8亿元,同比增长23.2%。

变局之下,江西何以能逆势开新局?

越是形势复杂,越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江西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进改革攻坚、开放提升,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全力帮助企业保市场、保订单、保份额。

开放提速,让市场更“大”——

5月13日,首趟“深赣欧”班列从深圳盐田港发出,运抵赣州国际港二次转关后,开往德国,这是深赣两地联动开行中欧班列的一次创新。截至6月30日,赣州国际港铁路吞吐量达约7.8万标箱,吞吐量同比增长8.8%。

从一个内陆城市成长为“类沿海港口”,赣州国际港是江西不断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的一个缩影。2月18日,受疫情影响中断的南昌-比利时列日出口全货运包机顺利复飞;4月13日,南昌-荷兰阿姆斯特丹、南昌-日本大阪国际航空货邮包机顺利启航;6月2日,江西首条美洲定班全货机航线正式开通……面对新形势,江西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助力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半年,江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达597.1亿元,增长26.3%;南昌机场航空国际货运总量2.8万吨,同比增长4.4倍。

改革挖潜,让物流更“畅”——

今年上半年,南昌海关启动实施新一轮“通关与沿海同样效率”专项行动,6月份,全省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排名全国第三位,通关效率走在全国前列。

江西立讯智造有限公司是江西最大的加工贸易企业,拥有17条生产线,年产值达300亿元。公司关务经理张世敏介绍说,在海关部门指导支持下,今年企业获得了AEO(经认证的经营者)高级认证,相当于贴上国际通关金字招牌,通关成本下降70%。上半年,公司外贸出口142亿元,同比增长约200%。

今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此前,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也相继获批。

向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向东对接长三角地区和海峡西岸城市群、向西对接长株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向北对接京津冀地区和新亚欧大陆桥的开放通道……随着一系列试验区在江西叠加,一个全域开放的江西正在呈现。

不以江西为世界,而以世界谋江西。赣鄱大地在矢志开放中不断登攀……

责任编辑: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