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报头版报道丨老区不老,发展势头正好
原标题:
老区不老,发展势头正好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江西日报记者 邱辉强
穿越90年峥嵘岁月,红色记忆一直鲜亮如初: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治国理政的伟大预演。
江河行远,岁月凝香。在革命先烈先辈用鲜血铺就的梦想底色上,一代代赣鄱儿女接过历史接力棒,在红土地上奋力续写时代华章。党中央的关怀始终温暖着这片红土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江西视察,为江西工作精准把脉、科学定向,对江西发展寄予殷殷嘱托。在习近平同志的深情关怀下,《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于2012年出台,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带来磅礴动力。
▲瑞金红井。摄影|曾宪文
代代传承的是红色血脉,时代见证的是山河巨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江西以“作示范、勇争先”的气魄,凝心聚力谋发展,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2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退出,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0年赣州、吉安、抚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2011年的2.74倍、2.47倍、2.12倍,特别是赣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已连续五年位列全省第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7%。
民生大改善:精准扶贫增福祉,百姓生活迎质变
秋雨蒙蒙,青松挺直,青山环抱下的瑞金市叶坪乡华屋村格外秀丽。一大早,红军烈士后代华崇祁又一次来到村后小山,对着父亲种下的青松树,诉说着这些年家里发生的变化:“爸爸,如今华屋每一户都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华屋,原来是一个破旧落后的村庄。2012年6月,《若干意见》出台,成为村子发展的转折点。沐浴党的政策春风,华屋村民拆除旧房、新建洋楼、硬化道路、发展产业。短短几年间,华屋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村前的蔬果大棚外,华崇祁的儿子华水林告诉记者:“10年前,这里家家户户住土坯房,睡木板床,找不到一台电视机、冰箱。这些年,我们创办种养合作社,做旺红色旅游,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5万元,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赣南大地浸染着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孕育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不负先烈先辈的期望,不负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心关怀,与共和国一起走向全面小康,赣南人民坚毅笃行,把壮志展现在实干中。
▲于都县梓山万亩富硒蔬菜产业园。摄影|曾宪文
深秋时节的于都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的富硒蔬菜长势喜人。脱贫户郭月华来到基地务工后,学会了蔬菜种植技术,牵头管理多个大棚,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令她高兴的是,不但自己实现了脱贫致富,附近村民在她的带动下也实现了收入持续增长。
在赣南大地,越来越多村民像郭月华一样,善动脑筋、勤动双手投入生产,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他们都说,是产业扶贫的好政策,给他们带来广阔发展空间。赣州产业扶贫的关键在于,通过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健全一套服务体系“五个一机制”,实施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产业扶贫项目,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进入产业链,覆盖带动90%以上的贫困户稳定增收。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2020年4月26日,随着于都等7个贫困县退出,革命老区江西25个贫困县实现清零,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现了整体脱贫。
悠悠万事,民生唯大。还清历史欠账,是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一道必答题。赣州坚持把解决突出民生问题、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振兴发展的首要任务,让群众从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变化中,深切感受国家方略带来的巨大实惠,激发了老区群众振兴苏区的巨大热情。
《若干意见》实施以来,赣州把国家扶持资源用在刀刃上,将财政支出的近六成、新增财力的近八成用于改善民生,加速解决长期困扰赣南人民的住房难、喝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等方面问题,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近300万农民告别危旧土坯房,114.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个贫困县、102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近五年新(改、扩)建城乡学校2658个,实施医疗项目2845个,改造城市棚户区11.8万户。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8年位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提前三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
改善民生,赢得民心。“昔日破旧土坯房,如今新屋亮堂堂;铭谢党的政策好,百姓心安喜洋洋。”贴在农户门口的对联,溢满了对党的感恩、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经济大进位:科技创新动能澎湃,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GDP增幅连续五年全省第一、总量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66位,连续五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考评先进……这是革命老区赣州过去五年交出的成绩单。
“金灿灿”的成绩单,是赣州立足特色优势,坚持科技创新,不断优化产业格局、做大产业总量,加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力促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结果。
机声隆隆,热浪涌动。走进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但见工人们正加足马力忙生产。为节约重稀土资源、降低原材料成本,金力永磁公司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成功攻克晶界渗透技术,顺利拿到了特斯拉、比亚迪、大众等汽车厂商的大量订单。公司副总经理吕锋说,自主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约1.03亿元,比上年增长60.44%。
何止是金力永磁。近年来,赣州以“中国稀金谷”为载体,加速科创平台建设,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一系列大动作频频:万亩稀土永磁电机产业园建设正酣、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入驻……目前,仅国家级科创平台载体,赣州就达20个。
创新,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近年来,赣州围绕打造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的定位,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两城两谷两带”(即新能源汽车城、现代家居城、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电子信息产业带、纺织服装产业带)营收占比超70%,现代家居产业集群产值突破2000亿元,新能源汽车量产销售,稀土钨新材料获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从6个增至12个。
▲11月1日,在于都县段屋乡精屋脐橙基地,果农在采摘脐橙。
除大力发展工业产业外,赣州还下大力气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脐橙、蔬菜、油茶、烟叶等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壮大。
——赣南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品牌价值超680亿元,位居全国水果类产品第一。脐橙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做法成为全国典型案例;
——赣南蔬菜异军突起,成为全省产业发展标杆,全市已建成规模蔬菜基地35.48万亩,其中设施大棚面积26.53万亩;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配送赣州分中心,成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城际合作城市,获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2家;
——油茶产业稳步发展,全市油茶林总面积突破300万亩,通过高标准开展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升三年行动、组建赣南茶油高品质联盟,赣南茶油品牌越来越响亮。
再把镜头转到吉安。近年来,吉安市紧紧抓住电子信息产业梯次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个企业到产业集群,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涌现出一批全国乃至全球第一的企业:木林森的LED中小功率封装能力全球第一,合力泰触摸屏出货量全国第二,旭升电子自动化一体PCB生产线国内同行业最长。2018年,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跃升为千亿元产业;2020年产业营收1706.6亿元、总量全省第一,连续7年实现百亿元级增长,成为京九(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带的重要支撑、工业升级的强力引擎,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硬核力量。
老区不老,发展势头正好。在砥砺前行中书写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精彩答卷,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正信心满满朝着新一轮的振兴发展大步迈进。
开放大提升:深度融入大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今年4月,随着汽笛长鸣,两列满载着电子设备、日用百货等货物的“双区联动”跨境电商班列,从赣州国际陆港缓缓驶出,这标志着赣(州)深(圳)组合港正式开通运营。这一全国首创的“跨省、跨直属关区、跨陆海港”的组合港通关新模式,将可以为企业节约近30%的运输成本。
近年来,赣州紧抓苏区振兴重大历史机遇,依托赣州国际陆港的建设和做强,成为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国际货物集散地,打造了内陆地区双向开放的新高地。如今,来自欧洲的优质木材随赣州国际陆港班列进入赣州、进而发向全国,赣州生产的家具、服装、果蔬等产品则随班列运往世界各地,真正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
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与粤港澳大湾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去年6月,省政府《关于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省级层面六大举措全力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赣州站在了加速发展的时代风口。近年来,赣州聚焦革命老区与大湾区合作样板区、内陆与大湾区双向开放先行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型创新区和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的“三区一园”定位,坚持主动对接、全面融入,推动与大湾区基础设施互通、产业互补、市场融合、资源共享,全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地处桥头堡位置的赣州,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南康区的格力电器(赣州)智能制造基地,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一期已开工建设的空调生产项目占地约1500亩,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计划2021年底前试投产,达产达标后可年产空调300万套,产值超100亿元,提供超3000人的就业岗位。除了生产空调,这个总投资120亿元的生产基地,还涵盖了家用电器项目、再生资源项目,将推动南康从家具的“单核时代”迈向“家电、家具、家装”融合发展的“三核时代”,加快补齐赣州乃至江西先进制造业的短板。
▲赣深高铁
对接融入,基础设施先行。赣州是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拥有铁路、公路、航空三大口岸的城市,赣深高铁又将于年底建成通车,届时,赣州至深圳的通行时间将由现在的7小时缩短至2小时。随着寻乌至龙川、信丰至南雄高速公路的加快建设,赣州即将形成5条入粤快速大通道。
在政务服务方面,赣州积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目前,全市行政审批事项为全省最少,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掌上办”,企业开办最快实现0.5个工作日零费用办妥。
产业协作方面,赣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正加强全产业链对接,建设配套大湾区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的重要基地和延伸带,探索与大湾区城市合作发展“飞地经济”,加快建设赣粤产业合作试验区南康、“三南”片区,打造赣粤合作的标志性工程和先行示范平台。
赣深一路向南走,老区湾区再牵手。即将开通的赣深高铁,将使赣州龙南等地融入深圳一小时经济圈,为这里的发展再添交通大动脉、再现开放大舞台。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之路,正在扩大对外开放中越走越宽!
来源:江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