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防疫的凉茶栽了 还有多少伪“神药”
喝凉茶可以“居家预防新冠”?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曾打出这样的旗号。但近日,该企业自己坦白了:无法提供材料证明旗下公司“香雪医药”生产的“粤抗1号”瓶装凉茶具有居家预防疫情的作用。促使香雪制药作出这一表述,是因为该公司收到了广州市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市场监管部门判定,“粤抗1号”瓶装凉茶违反广告法,责令企业停止发布广告并罚款30万元。
“疫情居家预防”“广州市卫健委推荐”“广州疫情中医药防控专家组连开”……一款普通的凉茶产品,硬是给自己贴上防疫标签,俨然把自己包装成防疫“神药”。现在,相关部门依法对其作出处罚,涉事公司也不得不坦白,可谓咎由自取。
类似的“碰瓷”营销现象其实不少。就拿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来说,以防疫作噱头的“神药”已不是第一次出现。比如,之前有标榜为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宣称只需5800元,每天坚持服用,三个疗程就会恢复健康;还有的以感冒药、保健品冒充抗新冠病毒“特效药”;有的则是夸大疗效,硬是将自己往防疫方面靠。不管具体“碰瓷”姿势如何,这些突然冒出来蹭防疫热点的“神药”,有的就是忽悠人的噱头。
要识破这些“神药”的身份并不难。此前有分析称,炮制一款“神药”往往只需要三步:一是打出概念,将某些不具有明显危害性的保健品包装成“包治百病”,或者强调是针对某种疾病的“特效药”;二是轮番在各大媒介砸钱投放广告;三是依靠低价策略和营销话术进行推销。越是对于那些过度营销,将功效吹嘘得“神乎其神”的产品,越应该多一些警惕。
“神药”此起彼伏,一方面说明大众的警惕心还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也提醒监管部门进一步压缩“神药”碰瓷的空间。像广告法早就明确规定,药品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的内容;不得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这次的“粤抗1号”,只是一款凉茶产品,居然也公然玩起这样的套路。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果断出手,是一种积极的示范。
另外,要指出的是,一些食品、保健品碰瓷防疫,这样的“谎言”往往相对更容易被揭穿,但是,还有不少商家瞄准相对冷僻的疾病,专门“围猎”少数患者群体,对此也需要监管部门强化联合执法。此外,涉及产品的功效问题,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协会、机构,都应该慎重背书,以防止被一些企业利用,误导公众。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