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节能减排 钢铁行业去产能换“活法”(人民日报)

2019-11-06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2016年实现扭亏为盈,2017年效益大幅增长,2018年利润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过去三年,我国钢铁业在累计压减超过1.5亿吨产能、全面出清1.4亿吨“地条钢”之后,逐步走出了产能过剩的困境。

  去产能之后,钢铁业过得怎么样?进入2019年,钢铁业迎来了企稳回暖的局面,也出现了产量增加、效益却下滑的问题。该如何看待当前钢铁业运行态势?钢铁企业又是如何应对的?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转型升级已是行业主流

  钢铁企业逐步摒弃以量取胜的传统观念,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

  “看,这是去年研制成功的全球首卷2000兆帕级别热成型汽车钢,用它替换市场上常见的1500兆帕级热成型钢,可让汽车零件减重10%至15%;这是海尔冰箱上用的家电板,你看多平整,一个气泡都没有……”一走进河钢集团唐钢高强汽车板公司,总经理周国平便热情介绍起拳头产品来,真是琳琅满目。

  几年前的河钢并非这般模样。2015年前,河钢的全部产品中,建筑用钢等普通钢材占了八成左右。而现在,河钢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大家电板供应商、第二大汽车钢供应商,高端品种钢的比例增至72%。

  变化要从去产能说起。三年来,身为行业龙头的河钢积极响应去产能号召,先后主动压减346万吨炼铁产能、502万吨炼钢产能,相当于减去原有产能的1/10。“钢铁行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完成了规模的积累,去产能则拉开了全行业从追求规模向追求质量、结构、产品的转变。”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告诉记者,在规模化发展阶段,只要钢材产出来就不愁卖,企业更多关注成本、费用、效率,而对市场和客户关注不多,“现在,竞争越发激烈。我们必须抬起头来看市场,通过瞄准高端需求、调整客户结构,倒逼自己实现转型升级。”

  做减法要痛下决心,做加法也得千方百计。为了抢占中高端市场,河钢一手抓人才引进、大力加强创新,一手抓渠道拓展、努力树立品牌。2015年,河钢通过控股海尔特钢,打通了进入高端家电用钢市场的渠道。他们还与奔驰、宝马等国际顶尖汽车厂商展开合作,深耕汽车板市场,使汽车用钢产品逐渐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到产品系列化、从普通钢级到超高强钢级各系列产品全覆盖的跨越。

  从人有我也有、拼价格,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拼特色,这两年,不少钢铁企业逐步摒弃了以量取胜的传统观念,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成了钢铁行业的主旋律:宝武钢铁坚持技术创新,形成了以汽车用钢、核电用钢、硅钢、百米重轨、航空航天特种材料等为代表的高端精品家族;太钢集团自主研发出600毫米宽幅“手撕钢”,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子等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

  “钢铁业的转型升级才刚刚起步,未来,智能制造等新技术的应用还将深刻改变全行业面貌。”于勇认为,智能制造既能克服过去生产中人为因素过多的弊病,使产品质量更高、性能更好,也能让生产线与下游企业乃至终端用户连为一体,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创造种种新的可能。他向记者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今后,终端用户用手机给家电厂商发送一张家庭合影,钢厂就能在家电板生产环节把合影涂印到用户定制的家电表面,整个流水线的生产还不用停顿……

  “建设制造强国对钢材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钢铁企业要由单一的材料供应商向能够统筹提供材料、推荐方案、后续加工使用方案等延伸服务的材料服务商转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也认为,通过智能制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质量,对培育钢铁行业增长新动力十分重要。

  绿色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到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中,要有60%左右的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步入河钢唐钢厂区,仿佛来到一座绿树成荫的公园,即便是生产正忙的高炉车间,地面也洁净无尘,出铁时的烟尘全被粗粗的排气管道吸走了。近年来,河钢唐钢通过实施高炉出铁场、转炉除尘、烧结机脱硫脱硝等项目,已达到超低排放标准。

  “过去觉得没用的东西,现在看来往往是宝。芝麻粒大的东西,集合起来也是非常可观的量。”在于勇看来,加强节能环保与企业效益增长并不矛盾,“钢铁生产产生的粉尘中有铁精粉,烟尘中有煤气。这些表面上看是排放,反过来看,就是财富的流失。我们通过环保改造,让排放降低了,也让能源资源实现了回收利用,其实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放眼全国,许多企业也正同河钢一样,在绿色发展上加大投入力度,这使钢铁业环保指标得以持续改善。据统计,与2005年相比,2018年,重点钢铁企业的平均吨钢综合能耗已由694千克标煤降至555千克标煤,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幅缩小;吨钢二氧化硫、烟粉尘的排放量降幅也分别达到了八成、七成。

  硬币的另一面,是钢铁业由于流程长、产污环节多,依然在众多工业行业中属于排放大户。去年,我国钢铁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总量分别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10%、20%左右。正因如此,近年来我国对钢铁业的环保监管趋于严格。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提出全国新建(含搬迁)钢铁项目原则上要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到2020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中,要有60%左右的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超低排放,已经成为钢铁企业面前的一道“硬杠杠”。业内人士表示,要顺利推进这项工作,一方面需行业内外联合攻关,让相关技术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要统一标准、公平监管,让企业更加自觉自愿。

  据调查,当前行业的吨钢环保成本平均为135.5元,但高的可能达到270元,低的仅20多元,相差巨大。业内人士认为,若标准不一、投入不均,不同企业的成本和竞争力就会大相径庭;只有赏优罚劣,让守规矩者得利,才能使更多企业主动选择绿色发展。

  行业的呼声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应。“采用没有业绩、没有技术沉淀的环保技术的钢铁企业,是我们今后环保督查的重点。”在7月份召开的第十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表示,未来将对不同环保水平的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让环保绩效更优的企业更加优异。

  “节能环保关系到企业的生死。达标则生,不达标则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高祥明呼吁,节能环保水平低的钢铁企业一定要抓紧改造升级环保技术和设备,“否则,只能是受限、停产甚至退出。”

  控制产能仍是长期任务

  供需不平衡导致一些钢铁企业“增产不增效”,去产能成果仍需持续巩固

  2018年,我国钢铁行业实现利润4704亿元,同比增长39.3%,重点企业利润率更是达到6.93%,经济效益创下历史最好水平。既然不少企业都在积极转型,行业运行是否就一定会持续好转呢?

  今年以来的钢铁行业却没有高歌猛进——前8个月,全国粗钢产量达6.65亿吨,同比增长9.1%;中钢协钢材平均综合价格指数为108.89点,同比降幅达5.33%,钢价整体呈现回落趋势;全行业经济效益呈下降态势,中钢协会员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4.88%,同比下降2.66个百分点。

  为何钢铁业会“增产不增效”?

  有人分析,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铁矿石涨价。的确,今年以来,进口铁矿石价格持续上涨,已使吨钢制造成本上升了240元左右。可在骆铁军看来,“表面上是铁矿石的原因,深层次还是供求关系问题。总量过大导致行业利润下降,铁矿石涨价也是总量大、企业争抢造成的。”

  一些数据和现象也表明,钢铁业的供需格局仍有失衡可能。今年上半年,钢协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增长5.64%,非会员企业增长24.08%,增速远高于会员企业,增量占了总增量的56.2%。从近几年各地已公告的产能置换项目来看,全国拟建的钢铁项目粗钢产能近2亿吨。今年1—7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37.8%,为各工业行业之最,引起业内担忧。

  采访中,不少专家和企业表示,钢铁业要在转型之后彻底恢复元气,重要的仍是巩固去产能成果。

  “一段时间以来,受钢材价格回升、行业效益好转的影响,以各种名义新增冶炼能力、在产能减量置换中搞‘数字游戏’等违法违规新增产能的冲动,以及‘地条钢’死灰复燃的风险都在加大。”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何文波看来,当前,片面追求量的扩张和注重质量效益两种观念的博弈正呈胶着态势,“钢铁业的供给侧改革进入了‘一篙松劲退千寻’的关键阶段,必须奋楫才能冲出急浪险滩。”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由投资转向消费,新经济增长点对钢材需求强度明显减弱。钢铁行业通过前几年高速发展,积累了很大存量,产量已占世界一半以上,数量增长难以为继。”骆铁军认为,钢铁行业再不能走靠规模扩张的老路,“是靠强创新、抓管理、提质量,还是靠扩产能、增投入、铺摊子活得更好,两年内必见分晓。”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