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湖 改革整装再出发(江西日报)
欧阳远媛 本报记者 李芳芳
随着体制机制改革进入攻坚期,中国第一个由坝内式发电站而形成的水库——阳明湖,将充分发挥其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的后发优势,迎来发展的春天。
自然优势 得天独厚
阳明湖景区是一颗镶嵌在赣州西部的生态旅游明珠,位于赣江源头之一章江的上游,是由上犹江水力发电厂铁扇关大坝蓄水而成的人工湖泊。
阳明湖景区地跨上犹、崇义两县,拥有427个湖湾和42座形态各异的小岛。景区内群山耸立,绿水长青,湖中藏湾、湾内套港,湖中有湖,岛中见岛。园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5%,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6万个,因此有着“天然氧吧”之称。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使得这里在2000年左右就成为旅游胜地。当时还叫陡水湖,因地处陡水镇归上犹县陡水镇管辖而得名。
游客纷至沓来,让镇上的群众和湖边的渔民看到了商机。他们有的将民用摆渡船改成游船载客游湖,有的就地取材开起了水上渔味馆。但是水上餐馆在给游客提供餐饮便利的同时,也因排入湖中的污水、垃圾等,严重影响陡水湖水质,破坏了湖面风景,且在水中用电,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013年,上犹、崇义两地县级政府部门开始介入陡水湖旅游业的运营和管理。上犹县组建陡水湖旅游管理处和陡水湖旅游开发公司,陡水湖景区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为陡水湖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破解“最后一公里”。随着旅游公路、游步道、码头、游客服务中心等逐步建设完善,渔业整治、水上餐馆清退、游船升级改造及规范运营管理……陡水湖景区面貌焕然一新。2014年,陡水湖景区正式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资源整合 筑巢引凤
为了整合优质资源,促进文旅融合,赣州市不断深化改革加快阳明湖区域旅游开发建设。2018年,考虑到赣州是王阳明心学思想体系成熟及践行衍播之地,陡水湖所在地上犹、崇义两县均留存着丰富的王阳明文化历史遗迹,为助力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2018年7月30日,陡水湖更名为阳明湖。
同时,为促进优质旅游资产的整合升值,更好地保护和开发阳明湖这一宝贵资源,赣州市整合原陡水湖景区管理局、犹江林场、赣南树木园等机构,设立阳明湖景区管理委员会,加挂赣州市犹江林场、阳明湖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两块牌子,阳明湖景区管理委员会为赣州市政府派驻机构,全面负责阳明湖景区的保护开发工作。据介绍,为进一步理顺景区管理机制,加快阳明湖景区的项目落地、资金政策配套步伐,今后景区将交给由赣州市旅投集团公司、上犹县、崇义县共同组建的赣州阳明湖旅游集团公司运营管理。
提质升级 冲刺5A
据了解,就自然生态资源而言,阳明湖的湖泊景区资源特色鲜明,且阳明湖景区区位优势明显,称得上是江西的“南花园”,也是广东人放松解压的“后花园”,距离年底即将开通的赣州西高铁站仅半小时车程。
“但阳明湖在旅游开发和运营方面起步较晚,开发度较低。”据上犹县陡水湖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陈庆安介绍,目前景区主要依靠生态优势和自然资源吸引中、小学生以及老年群体,团队、市外、中青年群体游客占比较小,意味着景区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及客流增长潜力。
据介绍,阳明湖景区山好水好位置好,将要在保护好生态、水源的控制规划下修好“内功” ,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据介绍,阳明湖景区有污染不达标的快艇已经停运,湖内及坝面的餐馆等正在搬迁中。
“供游客体验的娱乐项目偏少,高规格酒店不够,旅游产品不丰富。之前景区管理与景区运营未分开及多方管理始终存在限制,现在景区成立了阳明湖景区管委会负责景区的行政管理,将理清产权归属,理顺景区管理机制,阳明湖景区的项目落地、资金政策配套等问题将会迎刃而解。”陈庆安对未来有着美好憧憬,“现在开了一个好头,以后将借助市旅投这根‘动力臂’,在管委会这个‘支点’下,撬开阳明湖景区未来大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落地更多娱乐项目以及培养、引进更多专业的从业人员,阳明湖景区将向5A景区冲刺。”
据悉, 赣州市制订的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重点打造好阳明湖景区。接下来,该市将按照“大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响‘阳明心学’文化旅游特色牌”要求,围绕打造“阳明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目标,通过市场手段整合优质资源,理顺经营管理体制,全面加快阳明湖区域旅游开发建设步伐,提高旅游景区综合承载能力,提升景区旅游品质品位,将阳明湖景区建设成为在全国叫得响、知名度高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
景区看点:
● 景区内被誉为“江南植物基因库”的赣南树木园具有典型的湖泊生态环境及南岭山地优越的自然禀赋。自1976年建园以来,树木园一直致力于收集、保护、研究、展示和开发利用赣南及南亚热带地区野生树种资源,特别是珍稀濒危树种。
● 曾经获得过“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的园村也位于阳明湖畔的山谷之中。园村的地形和不少婺源古村落相似,不过比起婺源村落散发出来的古典气息,园村是截然相反的小清新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