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满城挖” 管理更智慧 (江西日报)
▲廊内各种管线有序排列,预留了因城市发展所需增设的管道空间,便于各种管线的检修、扩容与接入接出。 ▶道路不见电线杆,管廊附属结构融入陶瓷元素。 本报记者 余红举 文/图 很多时候,城市管线检修或改造需要破开路面,马路反复被挖开、回填,造成一道道“马路拉链”。同样,空中的线缆越来越多,横七竖八像蜘蛛网,既不美观也不安全。 作为全省唯一纳入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的景德镇市,去年9月1日,32.32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并投入运营,管线综合入廊率达51.69%。不仅治好了区域性的“满城挖”城市病,而且采取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把绩效考核贯穿建设期和运营期,政府从“执行者”转变为“监管者”,市政管理手段也更现代化、智能化。 记者调查发现,运行一年多来,景德镇市地下综合管廊覆盖区域不仅没有发生过主干道被开膛破肚、道路堵塞、周边环境被破坏等问题,还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公用设施的维护和检修,提供了良好的市政公益服务。 管住各路“诸侯” “每次挖路我都得绕路而行,而且灰尘特别大;家门口的电线,一串一串捆绑在一起,影响美观不说,还有安全隐患……”这是景德镇市民余达领对居住环境的深刻记忆之一。 余达领所见是很多城市的通病,为人们所诟病。 如何出招治理才是关键。2016年,景德镇市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投资28.3亿元,建成13条干线管廊,通过连接成网,部分支线辐射成片,形成了主动脉畅通、支线血管辐射区域广的城市“供血”系统。 “以前类似的民生项目,由政府包办,现在采取PPP模式,注册资本景德镇市占股5%,社会资本中铁四局占股95%。政府职能部门把绩效考核贯穿建设期和运营期,制定了详细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了与项目产出绩效相挂钩的付费机制,杜绝了政府保底、兜底,一竿子插到底。”负责绩效考核的景德镇市地下管网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曾建彪表示,景德镇市出台《景德镇市地下管线(管廊)管理办法》,规定在已建地下综合管廊区域,管线一律入廊,由运营方统一管理,层层问责,与效益直接挂钩。目前,供电、燃气、给水、排水、移动、电信、联通、广电等管线运营商均已入廊,消除了通信、电力等部门在城市上空布下的“蜘蛛网”,以及地面竖立的电线杆、高压塔等,节约建设运营投资成本12%。 11月29日,记者在景德镇市站前一路地下综合管廊看到,各种管线有序排列,预留了因城市发展需增设的管道空间,便于各种管线的检修、扩容与接入接出。景德镇市市政工程相关负责人称,入廊一年,区域内未发现一起重复开挖行为,即使受到强台风、雨雪等灾害,城市各种“生命线”在廊内也不受伤害。 管理大脑有“智” 景德镇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除了集中在高铁商务新区之外,还分布在老城区,这些区域给水和燃气管道存在材质老化或破损问题。此前,景德镇市每年地下综合管廊覆盖区域自来水漏损量约29.29万吨,损失40万元;燃气漏损量约12.67万立方米,损失23万元。 如今,管线进入地下综合管廊,软件平台可通过统一数据接口,与入廊管线单位相互交换数据、图像等信息。景德镇市水务集团工程分公司负责人余延生称,以前滴漏很难发现,现在坐在办公室电脑前,一目了然。 站在景德镇市智慧管廊硕大的屏幕前,各个管廊的实时图景尽收眼底。一旦发生意外,屏幕闪红点报警,工程员可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抢修。管廊专门设置了手持机信号,可以传输画面,人机对话进行指导维修。运营方中铁四局监控中心负责人王莹说:“地下空间一旦有活体闯入,红外探测器会及时报警,及时处理,保障管廊平安无事。” 有了现代化智能化监控管理,也不放弃人工定期巡查。“我的微信计步器显示,每天步行数2万步以上,平均一周巡检25公里以上,管廊运行优良,业主好评不断。”地下综合管廊巡检员赵超泽自感工作有所值。 融入陶瓷元素 漫步在景德镇大街小巷,俯首可拾的是积淀千年的陶瓷文化。在管廊外露结构,大到山体壁画、城市建筑,小到出入口都融入了陶瓷元素,或是瓷质,或是瓷形,或是瓷事。 景德镇市管廊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经理王菲介绍,他们利用陶瓷文化元素,对管廊外露结构景观设计进行创新,对部分露出地面的风亭及人员出入口进行美化,添加粉彩、青花陶瓷特色元素,打造独具陶瓷特色的管廊出入口结构。 记者在景德镇市迎宾路、景德大道和陶玉路等路段看到,管廊附属建筑突出景德镇作为“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作用,打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管廊出入口结构,增添了不少古风新韵。 城市里子有了,颜值提升了,群众满意了。10月21日至30日,景德镇市通过制作社会满意度调查小程序,收集了8000多份调查问卷,市民对管廊项目社会满意度高达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