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用心编好教材这本大书(人民日报)

2019-12-10

  图左为第一套人教版统编教科书,右为小学生使用统一部编本教材。
  制图:郭 祥

  春秋两季,每当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打开新书,开始新学期第一课时,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们最感欣慰的时候。中小学教材既是一些小书,也是一本大书。为了编好这本大书,人教社编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专业专注的工匠精神,进行着一场永不停息的接力赛。

  新起炉灶  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体系确立

  综观世界各国,学校教材(狭义指教科书)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早在瑞金、延安时期,我们党就先后组织编写过根据地和解放区教材。新中国成立前夕,教材建设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高度重视。要培养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不能继续沿用民国时期的旧教材,必须“另起炉灶”。1948年底,中共中央派人从上海将叶圣陶、周建人等一批进步的教科书编写专家接到华北解放区,着手筹划新中国的教科书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对旧有教育体制进行彻底变革,包括旧有的教科书编辑、出版和发行机制,首次明确教科书事业应由国家统一推进。

  1950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承担全国中小学统编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工作。叶圣陶担任社长,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社名。人教社在成立之初系统总结解放区红色教科书优良传统,认真汲取民国时期教科书编纂经验,并借鉴苏联教科书建设方法,探索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教科书体系。1953年5月,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教育工作,迅速从全国调集近200位各个领域的专家,其中包括吕叔湘、吴伯箫、戴伯韬、辛安亭、张志公、陈伯吹、陈乐素、张毕来、邱汉生等知名学者,补充到教材研究和编辑队伍中。从1951年秋季开始,全国中小学生开始使用第一套人教版统编教科书。在这套教科书里,全国孩子共同认识了鲜艳的五星红旗,“早上升国旗,人人要敬礼”,父辈们所学的“国语”“国文”统一改称为“语文”课……一切都洋溢着改天换地的崭新气息。

  到1966年之前,人教社先后编写出版4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科书,并与全国各地出版单位共同探索建立“租型代理”的教科书供给合作模式,创造性解决了在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如何保障数以亿计的中小学生“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难题。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体系初步确立,学校教科书的统一编写和统一发行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型国民的塑造培育。

  编研一体  参与国家教材改革创新

  1977年起,重新编写适应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大中小学教材,成为党和政府着力抓教育的大事之一。从1978年秋季开始,一套新的统编中小学教材(即第五套人教版教材)陆续在全国普遍使用。这是一套闪烁着改革开放思想光芒的教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稳步推进,中小学教材建设也取得长足进步。一方面,为深入探索教材建设规律性,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学术研究的力度不断加强。1983年,国家成立课程教材研究所。在国家五年重点科研课题规划中,课程、教材都是重点关注对象,涌现出大量学术成果。在科学研究基础上,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21世纪初启动两次大规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材建设也随之发生巨大变革。另一方面,国家在教科书管理体制上不断进行改革探索。80年代末实行教科书编审分开,由“国定制”转变为“审定制”,并针对不同地域教育发展的不同水平规划出版教材,初步形成“一纲多本”的局面。到21世纪初,又进一步引入教材出版发行的市场竞争机制。中小学教材编写、出版管理的市场化,总体上促进了教材多样化和教材出版事业繁荣,提高了教材整体质量水平。

  长期以来,人教社一直是国家教材改革创新的参与者和重要实施者,先后主持或参与拟定历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研究、编写和出版6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科书。新世纪以来,在国家大力推进教材多样化建设过程中,人教社一方面积极向国际优秀出版机构和兄弟单位虚心学习,一方面继续加大课程教材研究力度,不断提高教材编写质量,先后推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这是人教版第十套教材。2011年,在本套实验教材基础上又修订推出人教版第十一套教材。

  在长期探索实践中,人教社形成“学术立社”的独特风格。首任社长叶圣陶说过,“编写教科书,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要像蜜蜂那样,吸取百花精华,酿出蜜来,我们要吸收有关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写成教科书。”在人教社的社史档案库里,至今还保存着上世纪60年代编辑深入一线课堂、厂矿、农村进行调研的报告、笔记,以及与全国各地教师的座谈记录、各地教师的来信来稿等。其中包括数位编辑在北京景山学校、丰盛胡同学校、二龙路小学等地长达一年时间的听课记录和反思小结。应该说,从叶圣陶那一代人开始,人教社就以严谨学术态度和工匠精神从事教材工作,形成编研一体的学术传统。80年代课程教材研究所的成立,使得这一传统在制度上得以强化。改革开放以来,人教社先后完成国家和教育部课题31项,学术成果都及时转化到教材编写中。2013年起,获准建立教育出版领域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着眼培养课程、教材和教育出版研究高端人才。近年来,还对数字教材和电子音像教材进行系统深入研究,2017年成立人教数字教育研究院。可以说,人教社始终努力保持着教材建设国家队、专业队应有的学术实力和实践能力。

  铸魂育人  教材建设步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材建设给予高度重视。2017年3月,教育部成立专司指导管理教材建设的教材局。同年7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在北京成立,统筹协调全国教材工作,研究解决教材建设重大问题。一系列教材建设新理念的提出和新政策、新举措的实行,标志着中国教材建设步入新阶段。

  2017年9月,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经国家教材委员会审定的义务教育统编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由人教社出版发行,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统一使用,2019年秋季实现所有年级全覆盖,统编高中三科教材在部分地区开始使用。统编三科教材的编写历时数年,由教育部遴选政治立场坚定、学术造诣精深、德高望重的一流专家担任教材总主编,由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教研员、优秀教师参加编写、审定。人教社作为一支中坚力量,在统编教材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回望中小学教材建设走过的70年,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教材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对教材的认识不断深化拓展,教材质量正在接近国际水准,教材铸魂育人功能日益凸显,核心教材统编统用与其他教材多样化格局基本形成……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材建设之路。未来,如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如何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进一步提升教材科学性,加强教材立体化和数字化建设,将成为新时代教材建设的重大课题。

  (作者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