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湿地滋润赣鄱 候鸟连通世界 ——2019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活动掠影(江西日报)

2019-12-10

夕阳下,白鹤在南昌市高新区五星垦殖场觅食。本报记者 朱文标摄

12月9日,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将被救护的东方白鹳放归大自然。 本报记者 徐 铮摄

两个孩子正在参观2019鄱阳湖国际观鸟周大型摄影展。本报记者 杨碧玉摄

白鹤们似在互相“问候”。 本报记者 朱文标摄

 心随候鸟飞 情同鄱湖醉

  本报记者 杨碧玉

  鄱湖美如画,候鸟迎天下。12月6日至10日,2019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活动在江西举行。以鸟为媒,江西搭起了与世界对话的桥梁,向全世界传递“崇尚绿色就是崇尚文明、关注生态就是关注未来”的价值,让“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共识。

  喜迎八方来客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为保护好生态,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省委、省政府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根植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伟大实践。

  鄱阳湖是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财富,一湖清水、万鸟云集,这里是候鸟天堂、爱鸟乐园、观鸟胜地,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美风景线,更是江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向全世界诠释着4600万赣鄱儿女“追清逐绿”的不懈努力。

  江西,借助国际观鸟周的东风,让世界人民走进鄱湖画卷,了解江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从而进一步提升鄱阳湖国际影响力,更以观鸟盛会为平台,构建起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活动丰富多彩

  本届观鸟周系列活动围绕绿色和生态展开。开幕式前夕,1100架无人机编组,上演了一场候鸟“靓”翅秀。观鸟周论坛还通过购买乐安县林业碳汇项目减排量,抵消本次论坛产生的碳排放,实现“零碳”办会。

  开放是江西走好生态发展之路的关键一招。本届观鸟周邀请了国际机构代表、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要员、候鸟国际迁徙路线上相关国家的保护机构代表和国际专业观鸟队伍。通过政府搭台,务实开展项目合作、人才交流、科研互通,全面提升生态领域开放合作水平。活动参与人员体现了国际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特点,是近年来我省举办有关鄱阳湖生态保护方面标准最高、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次活动。

  活动期间,国内外嘉宾可以近距离领略无数天空精灵的飞翔之美、自由之美,可以亲身感受人鸟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观鸟周设置了嘉宾观鸟、救助候鸟放飞、国际观鸟赛、摄影展、优秀志愿者评选、公众自然教育等活动,嘉宾可在现场放飞救助候鸟,体验发现新鸟种的惊喜。

  借观鸟周活动平台,国内外专家齐聚江西,紧紧围绕呵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进行思想碰撞,推进项目合作,展示发展成果。三场论坛——美丽中国“江西样板”院士论坛、鄱阳湖湿地候鸟保护国际论坛、国际白鹤论坛陆续开讲,院士们、国际机构代表、学术前沿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们,围绕江西如何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际湿地和候鸟保护、白鹤的繁衍与生息方面建言献策。

  国际鹤类基金会负责人表示,举办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活动,可以让世界更多了解并重视江西鄱阳湖湿地候鸟保护工作,积极推进全世界对白鹤等珍稀候鸟的关注与保护。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前行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区域负责人蒋勇说,国际观鸟周起到了一个重要载体和连接作用,如何将鄱阳湖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何加强鄱阳湖湿地和候鸟保护,让世界生态领域人士达成共识。“本次观鸟周开了个好头,建议江西政府多搭建类似平台,推动鄱阳湖全方位保护。”

  “我们决定,在‘中国候鸟小镇’吴城镇建立一个研学基地,签订合作备忘录。”俄罗斯科学院的科学家英格(音译)说,她在论坛、观鸟赛和救护候鸟放飞活动中,看到江西保护鄱阳湖的决心和信心,希望今后江西进一步加强与候鸟迁徙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

  在前湖迎宾馆观看摄影展的市民陈女士称,她每年都会去鄱阳湖看鸟,如何让鄱阳湖国际观鸟周固定下来,并打造成向世界展示我省绿色生态品牌的活动,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江西省委、省政府把加强候鸟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扎实开展湿地保护修复,严厉打击破坏候鸟资源行为,积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对保护鄱阳湖候鸟越冬安全、提升公众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社会风尚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有力支持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表示,此次观鸟周活动以“湿地滋润赣鄱,候鸟连通世界”为主题,反映了江西人民以鸟为媒,开展绿色合作的美好愿望,不仅将对加强生态保护、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作出新的贡献,同时,也将为世界候鸟保护提供中国经验,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

  白鹤“爱爱”的故事深入人心

  本报记者 杨碧玉

  在2019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活动期间,本报曾特别报道过的白鹤“爱爱”身影无处不在——从成为本届活动的吉祥物,到南昌主会场和九江分会场随处可见“爱爱”的雕塑;从志愿者穿上“爱爱”的卡通造型服装迎接嘉宾,再到它的故事登上鄱阳湖沿途展板、鄱阳湖湿地和候鸟宣教中心的布展墙,江西人民精心呵护白鹤“爱爱”的故事,已经深入人心。

  “9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白鹤为‘省鸟’的决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因此,在考虑观鸟周活动吉祥物时,省林业局决定把白鹤作为吉祥物的主设计元素。”据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邱水文介绍,我省邀请了江西理工大学、南昌大学艺术学院的专家团队,精心打造,设计了融艺术性、白鹤物种和赣鄱文化特性为一体的吉祥物,取名为“爱爱”。

  “爱爱”的心形脸庞和灿烂笑容,传达出江西人民对于白鹤的爱;它展翅飞翔的曼妙舞姿,向全世界人民展示鹤舞鄱阳的风采;头顶青云,展现绿色生态的特色,表达出江西人民对候鸟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中国候鸟小镇”吴城镇,沿路一排展板让记者眼前一亮。原来,主办方将白鹤“爱爱”落单、被救助、被放飞、失联、重新在山东被发现的故事,以8幅漫画的形式画在了展板上,不时有游客走过,都会停下来观看。来自九江的游客钟成辉看了之后,觉得白鹤“爱爱”的故事非常感人。“鸟是人类的朋友,这只白鹤非常幸运。正是因为江西人民爱鸟、护鸟,才有这么曲折的故事。”他告诉记者,准备带孩子来看看这个人和鸟的感人故事。

  在鄱阳湖湿地和候鸟宣教中心,有一面墙专门展出了白鹤的照片和迁徙路线,其中就有“爱爱”的故事。讲解员的每次讲解,都给游客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鄱阳湖仍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特征”

  ——访国际鹤类基金会副总裁斯派克·米林顿

  本报记者 杨碧玉

  在12月8日举行的鄱阳湖保护区公众自然教育系列活动上,国际鹤类基金会副总裁斯派克·米林顿原本写好的演讲稿没能派上用场,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发表了一段即兴演讲。

  “让孩子们心中扎根爱护生态、保护自然的种子,从小就留住大自然的美好,这种意识会伴随他们一生,并传给下一代,起到非常好的延续作用。”斯派克·米林顿说。国际鹤类基金会当前正在东亚各国开展一系列公众自然教育活动,他们把自然教育进课堂的项目放在中国,尤其是放在白鹤越冬的鄱阳湖沿线开展,就是希望看到有更多白鹤、更多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在这里成长和被发现,这不仅为江西走向世界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也将为世界自然保护作出更大贡献。

  从15年前的第一次到现在,斯派克·米林顿已经是第10次来鄱阳湖了。他参与了鄱阳湖的多个保护项目,经常走进沿湖社区,与渔民深入交谈。“人们总是问我,15年前的鄱阳湖与现在的鄱阳湖相比有哪些变化?”斯派克·米林顿说,“我惊喜地看到,没有太大变化,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在全球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气候和人类活动的交替影响,让世界上很多湿地已经退化,但是鄱阳湖仍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特征,我觉得江西在保护鄱阳湖的生态上下了大功夫。”

  听说本报报道的白鹤“爱爱”故事英文版,已在国际鹤类基金会网站全文刊发,斯派克·米林顿对记者表达了感谢。他说,这个故事非常精彩,表达了江西人民对白鹤的关爱之心,应该向全世界转发。

  本次参加2019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活动,斯派克·米林顿印象深刻,因为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多个国际机构的首席执行官,以及很多观鸟的群众,大家一起承诺保护湿地和候鸟,这是个很好的做法。在“中国候鸟小镇”吴城镇的小学里,看到老师们用不同的方法,向孩子们介绍生物多样性和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斯派克·米林顿连连竖起大拇指。

  “候鸟保护,江西做得很好!”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

  本报记者 杨碧玉

  “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候鸟放飞活动。看到受伤的候鸟经过人类救治,又回到大自然,这是件令人高兴的事。”12月8日,8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来到鄱阳湖边,这样评价救治候鸟放飞活动。

  沈国舫告诉记者,他最近一次来鄱阳湖是2014年,这是他第三次来到鄱阳湖。“候鸟保护这一块,江西做得很好。国际观鸟周的举办,更是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对于广大群众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生态教育。”

  在吴城镇大湖池观鸟点,沈国舫饶有兴致地站在了高倍望远镜前观看草滩上的候鸟。当随行人员告诉他鄱阳湖沿线有大大小小的保护区22个时,他建议我省对这些保护区加以整合,以发挥更大的协同保护作用。

  当得知当地政府对候鸟保护高度重视,层层压实保护责任,凡是在湿地、候鸟保护方面出了问题的地方,相关负责人都要被问责时,沈国舫对此表示赞赏:“湖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增强了,鄱阳湖的候鸟才会保护得越来越好。”

  本次观鸟周,沈国舫参加了美丽中国“江西样板”院士论坛,畅谈对生态文明建设思考,并为我省高质量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建言。

  我省成立鄱阳湖湿地

  和候鸟宣教中心

  本报讯 (记者杨碧玉)12月8日,2019鄱阳湖国际观鸟周子活动——公众自然教育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当日,江西省自然教育学校(基地)、鄱阳湖湿地和候鸟宣传教育中心揭牌。

  据了解,我省一直非常重视公众自然教育,不断创新宣教方式,积极推进自然教育与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让爱鸟护鸟意识走进校园和千家万户,让湿地候鸟保护理念深深扎根于公众心中、落实在保护实践中。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吴城保护管理站区位优势明显,在此设立鄱阳湖湿地和候鸟宣教中心,有利于充分发挥保护管理站的功能和作用,为保护鄱阳湖湿地和候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据悉,本次观鸟周公众自然教育系列活动设有三个分会场,另两个为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东鄱阳湖湿地公园。

  鄱阳湖国际观鸟赛举行

  本报讯 (记者刘佳惠子)2019鄱阳湖国际观鸟周期间,来自国内外的32支队伍,参加了国际观鸟赛。

  “鄱阳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鄱阳湖,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保持完整、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吸引了许多珍稀濒危水禽、越冬珍禽,被誉为“候鸟天堂”“珍禽乐园”。

  据本次比赛评委之一、朱雀会(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秘书长雷进宇介绍,选手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和范围里,尽量多地辨别出不同种类的候鸟。

  记者注意到,为了避免惊吓鸟类,选手们都穿上了与大自然颜色接近的灰绿色服装,携带高倍单筒望远镜,在距离湿地两三公里处进行观测。

  在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选手用高倍望远镜扫视到一处滩涂时,眼前出现了一道蔚为壮观的白色“长城”,那是排成数十米长队列的白鹤。大多数白鹤在闲庭信步,偶尔有几只飞起,身姿曼妙,宛如精灵。参赛队员廖婵韵表示,她们队伍在半天的时间里,就观测到了40余种鸟类,这让大家很是兴奋。


责任编辑: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