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典赞·2019科普中国”颁奖典礼 融会科学智慧 繁荣科普文化(新华社)

2019-12-19

  “典赞·2019科普中国”颁奖典礼现场。
  本版图片及稿件均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部和新华网提供。
  版式设计:张丹峰

  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① 王元卓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手绘《流浪地球》电影讲解图,被称为“硬核科学家奶爸”。

  ② 冈特·鲍利

  世界知名经济学家、生态活动家、“蓝色经济”模式创始人、零排放研究创新基金会(ZERI)发起人,连续六年参加生态环保科普讲座。

  ③ 牛  望

  安徽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副处长,扎根基层,运用多种形式传播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④ 旭  东

  四川省广播影视少数民族语言译制播出中心《云丹科普苑》制片人、主持人,定期进入牧场、村寨、寺庙等地开展藏汉双语科普传播活动。

  ⑤ 刘晓东

  辽宁省大连市气象局气象节目主持人、气象科普使者,多次获国家级奖项和省部级表彰。

  ⑥ 陈  征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副秘书长,曾担任《加油!向未来》等科普节目和实验类舞台剧的科学策划顾问。

  ⑦ 林  群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让初学者也能理解和运用微积分是林群的心愿。

  ⑧ 赵  静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中国卒中学会“中风120”行动组组长,在全国各地开展了数百场中风急救科普活动。

  ⑨ 耿华军

  2016年创办地理科普类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以文字、影像等形式创作科普内容。

  ⑩ 徐  海

  中南大学教授,2010年起,他开始投入大量时间宣传“化学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念。

  

  十大网络科普作品

  ① 《3分钟回答你对垃圾分类的所有疑问》视频

  用动画的方式告诉公众,惹人厌的垃圾,其实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② 《中国旱涝五百年》H5

  深度挖掘和分析从明朝至今各省份的旱涝气候变化,科普在此期间旱涝时空规律和分布格局,解释旱涝频发原因。

  ③ 《中国稀土 点亮未来》视频

  四位知名院士回答稀土是什么、稀土有什么用、中国稀土为何能影响世界等问题。

  ④ 《百年孤独的阿尔茨海默症》主题演讲

  解读“阿尔茨海默症”详细发病机理以及预防方法,帮助公众了解阿尔兹海默症。

  ⑤ “百变小加之小加向前冲”系列视频

  通过动漫形象“小加”,串联起地球与环境、生活与健康、宇宙的奥秘、神奇动植物、安全与预防等五大主题的科学知识。

  ⑥ 《欧阳自远院士:我们为什么非要到月球的背面去》视频

  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深入解读嫦娥四号与月球背面的秘密。

  ⑦ 《科技向未来》主题演讲

  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科技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揭示科技对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的深刻影响。

  ⑧ “科学榜样”系列音频

  选取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等著名科学家,深入了解科学创新成果、科学家成功背后的经历,弘扬科学家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⑨ 《美丽科学|中国动物:展现中国两栖和爬行动物之美》视频

  重点拍摄了数十种两栖与爬行类动物,同时记录了高原沙漠、热带雨林、喀斯特平原以及温带雨林等数种地貌环境。

  ⑩ 《紫禁城·天子的宫殿——地下寻真》视频

  聚焦故宫考古,带观众前往故宫的考古遗址,近距离发现紫禁城地下的秘密。

  

  十大科普自媒体

  “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哔哩哔哩账号

  由物理所一线科研人员运营,通过科普文章、短视频等形式面向青少年传播科学内容,每周固定时间在实验室进行科普直播。

  “中国天气网”微信公众号

  包含对重大天气气候事件解读、公众生活预警科普、社会热点趣味科普3种科普创作模式。

  新浪微博@中国国家天文

  推送国内外天文学前沿进展、天文摄影类作品及纸刊原创内容。

  “中国科技馆”快手号

  创建于2019年,至今发布原创视频56部。此外,策划推出了多场现象级科普活动。

  “中国科普博览”抖音号

  利用具有优质原创内容的趣味短视频形式,结合重大科技事件、生活热点等话题,开展科学解读,传播科学声音。

  新浪微博@中国消防

  发布突发事件消防救援、消防业务、消防科普知识、消防员的生活等内容,使公众掌握消防安全技能、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把科学带回家”微信公众号

  面向6至14岁青少年,以图文、音视频等形式为孩子们解读前沿科学。

  新浪微博@急诊夜鹰

  王西富作为长期工作在急诊一线的医生,基于丰富的急救经验创作了大量简明、实用、符合循证指南的急救科普文章、视频。

  “量子学派”微信公众号

  让读者了解科学、自然、逻辑、法学、金融、数学、哲学等九大领域内容。

  新浪微博@游识猷

  果壳网主笔颜园园的个人微博,主要创作发布发展心理学、健康医学、生物学等内容,每月总阅读数均在千万以上。

  

  十大科学传播事件

  ① “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

  ② 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问世

  2019年4月10日,包括中国在内,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了“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的第一项重大成果:人类有史以来首张黑洞照片。该黑洞位于室女座一个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65亿倍。

  ③ 我国成功完成首次海上航天发射

  2019年6月5日,我国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 WEY号)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

  ④ 我国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进入5G商用元年。

  ⑤ 屠呦呦团队在“青蒿素抗药性”等研究中获新突破

  2019年6月17日,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⑥ 我国科学家开发出新型类脑芯片

  2019年8月1日,《自然》杂志刊登封面文章称,来自清华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开发出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该芯片结合了类脑计算和基于计算机的机器学习,该技术有望促进人工通用智能的研究和发展。

  ⑦ 我国自主研制最大直径盾构机深圳始发

  2019年8月13日,“春风号”泥水盾构机在深圳春风隧道正式投入使用。该设备是迄今为止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其设计制造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⑧ 袁隆平等42人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纪兰(女)、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女)“共和国勋章”。授予叶培建、吴文俊、南仁东(满族)、顾方舟、程开甲“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⑨ 哈勃望远镜拍到星际彗星首张清晰图像

  2019年10月16日,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管理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为首颗被“验明正身”的星际彗星“2I/鲍里索夫”拍摄了照片。这是迄今望远镜为这颗神秘星际天体拍摄的最清晰照片。

  ⑩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

  2019年11月14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在河北省怀来县完成。此次试验模拟了着陆器在火星环境下悬停、避障、缓速下降的过程,对其设计正确性进行了综合验证。

  

  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

  流言:5G基站辐射对人体会产生很大影响

  真相:现代无线通信技术都采用上下行的功率智能控制技术,通信基站数量越多,手机通话效果就越好,电磁辐射反而会越小。按照国家标准,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需要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工程施工会控制在8微瓦/平方厘米以内,实际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水平都会比安全限值要低很多。

  流言:中国高铁辐射严重,“坐高铁=照X光”

  真相:高铁的高压电力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属于“极低频电磁辐射”。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规定,高铁产生的电场辐射的安全标准为5千伏/米以下,中国高铁车厢中的电场辐射分布在0.011—0.021千伏/米范围内,远远低于国际标准,根本不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流言:长期服用降压药致死

  真相: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服用降压药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靶器官的损害,并不会造成患者的死亡。由于病人个体差异,有少部分降压药确实会引起小部分人身体不适,但通过对药物的调整基本可以解决上述副作用问题。降压药基本没有成瘾性,不会让患者产生强烈的药物依赖。

  流言:电子烟无毒无害,是戒烟的利器

  真相:虽然电子烟不含焦油,相对传统卷烟危害小一些,但电子烟中含有对健康有害的尼古丁,有些电子烟的尼古丁含量甚至超过传统卷烟,所以抽电子烟并不能帮助吸烟者有效戒烟。

  流言:饥饿能够“饿死”肿瘤,延缓衰老

  真相:研究发现,营养不良的人肿瘤发生率更高,如果肿瘤患者患有合并营养不良症,会导致免疫力进一步下降。实施轻断食、生酮饮食、无麸质饮食时需要医学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和监测,以保证患者安全。

  流言:孕妇不可接种流感疫苗

  真相: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疫苗,但只可接种灭活疫苗,禁止接种非灭活疫苗。非灭活疫苗是用人工定向变异方法,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的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这类疫苗有潜在的感染胎儿的风险。

  流言:抑郁症不是病,就是太矫情

  真相:抑郁症是当今社会上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的可能导致自杀,患者自己无法通过意志力控制痛苦。因此,不应指责或者质疑抑郁症患者,应当加大力度传播抑郁症及其治疗方法,正确看待抑郁症,充分关心抑郁症患者群体。

  流言:低盐饮食不健康

  真相:一般成人每天摄入3克食盐就可以维持生理基本需要,过量摄入食盐会引起许多健康问题。目前成年人每天盐的推荐摄入量为5至6克,而实际研究表明,我国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达到了9至10克,远超健康标准,因此控盐、减盐才是正确做法。

  流言:近视能治愈

  真相:除了因睫状肌痉挛所致的“假性近视”外,近视是不可逆的,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失明。目前,近视治疗方法的基本原理均为改变光线折射路径或者延缓眼轴增长,也就是说,近视只能被矫正,不可治愈。

  流言:液化气钢瓶着火,一定要先灭火再关阀门

  真相:关阀不可能产生负压,液化气钢瓶的阀门关闭后,火焰会沿软管向回燃烧,烧到关闭的阀门处,管内可燃物燃烧完毕,燃烧也停止了。但燃气瓶严禁卧放,避免钢瓶被火焰加热发生物理爆炸。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