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关键是要有好展览(江西日报)

2019-12-20

学员在展厅现场临摹真迹
  □ 陈米欧

  上周末,《八大山人纪念馆建馆60周年故宫典藏特展》圆满落幕。在近3个月展期中,展览共接待观众26万人次,受到各方好评。此展还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向全国推介的100个展览之一。从这个优秀展览出发,可以引发一些思考。

  博物馆应加强高品位展览的策展能力。此次八大山人纪念馆踩准建馆60周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精心策划,竟然从故宫博物院调来了58件一、二级文物级别的古代字画,和八大山人纪念馆馆藏的八大山人作品一道展出,大大提升了此次展览的吸引力,以至于最终展览人气爆棚。故宫的珍藏可不是那么好调的。假如一开始只是打算简单地办个纪念展,你想让故宫出借珍藏品来帮你撑个场,肯定没那么容易遂愿。之所以此次能说动故宫方面,主要因素应该是策展思路不错。此次展览,八大山人纪念馆特邀国内八大山人研究的多名专家学者来贡献才智,对八大山人作品产生的风格源流和后续演变,进行了一次系统性、学术化的梳理。由此,故宫借展的字画,便围绕这一思路来甄选。最终,从元代倪瓒、明代董其昌、清代石涛及扬州八怪,到晚清民国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等,中国写意一派的艺术脉络,得以清晰、有力而丰满地呈现。因此,好的策展定位要高、思路要清晰,学术上还要经得起考究。

  博物馆的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个好的策展,显然跟博物馆储备的研究、策展等方面人才是紧密相关的。比如学术研究方面的人才。如今,非官方的民间拍卖机构,在进行一场重要字画拍卖预展时,都知道延聘专家学者进行非常严谨的学术分析,都非常清晰地明白学术的含金量,那么,我们官方博物馆就更应该对展览的学术性给予高度重视。而学术性的保证,和学术性研究人才是分不开的。比如古代字画方面,我省博物馆系统中研究型人才就相对较欠缺。人才不济有时也是一种恶性循环,如博物馆不能经常性地推出有价值的展览,研究者没法看到真迹,就更无法提高研究水平。记得国内出版《宋画全集》时,浙江大学举办了一次宋画研究的学术研讨会,奇怪的是,请来的宋画研究专家大多数竟然来自国外。媒体一采访,道出缘由,说是中国馆藏宋画展出少、国内学者没法见真迹,就没法做研究。而在美国,博物馆不仅中国的宋画常能看到,而且对于高水平的研究者,甚至还能出借给他、让其带回家细细研究。因此,目前中国的宋画研究水平,国内不如国外。所以,有好展览有真迹可看,很重要。

  博物馆展陈理念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八大山人纪念馆的此次展览,较充分体现了当下博物馆策展理念,也将这一优秀展览资源进行了一次“吃干榨净”式利用。此次展览召开了全国性和本省范围的两次专家学术研讨会,面向大众举办了专题讲座;展览中还设置了“馆长导览日”,安排了有美术修养的志愿者进行义务讲解;甚至,还允许南昌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本科生带画具进场,面对古画临摹学习;专门设计制作的文创产品也成了热销货……其实,博物馆展陈理念也是要随着现实发展不断进化的。比方如今只要展陈非古代字画、丝绸等,博物馆在灯光上并不需一味追求“黑漆漆”。据感光化学方面的研究显示:普通可见光波长在400纳米至700纳米之间,低于400纳米的紫外线能量很大,容易被物体吸收,从而使物体变质;而高于700纳米的红外线能量小,不易被物体吸收,很安全。这样一来,木材、植物、丝绸等物质易受光、电、细菌的影响而变质、损坏,而石头、铜铁、陶瓷等展品则不易受光的影响,博物馆就不必拘泥于以暗为主的传统灯光应用惯性和对文物的过度保护意识。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精品展览花钱多,领导不批、事情难办。这事情也要反向思维。这次八大山人纪念馆的展览展出时笔者就听到,南昌市相关领导目睹展出盛况后曾对该馆负责同志表态,下次有这么好的展览政府还会继续支持。可见,关键是要有好展览!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