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 政府部门多办事 群众就能少跑腿(人民日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最多跑一次”改革,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部门和领域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办事服务的工作方法,正努力向“最多跑一次”迈进。
一窗通办,信息通代替群众跑
今年11月初,家住北京的李女士为房屋产权继承的事情犯了难。父母都是安徽的退休工人,老人去世后,在合肥留有一处房产,“老人走得突然,还没来得及找原厂补办独生子女证,结果就因为少了这个证明材料,没办法办理房产继承。”
李女士父母原单位已经改制无法联系补办,当年的经办人员又联络不上,怎么办?李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打电话向合肥市瑶海区和平路街道咨询。
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一窗通办”工作人员赵曼细致询问记录李女士的相关情况。经过与相关部门核实,李女士户籍所在地是和平路街道,属于繁昌路社区管辖。赵曼又与繁昌路社区“一窗通办”工作人员联系,经过核实原始社区户籍记录和上门走访老邻居,确认李女士是其父母的唯一女儿。
“我第一时间联系李女士告知可以补办,并说明了所需材料。”赵曼说,在李女士提交相应材料后,当场就拿到了补办的新证。
“我们将试点街道原有10个业务专项受理窗口,整合精简为4个综合窗口。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岗位交流讨论等形式,加大对窗口工作人员培训,打造‘全能柜员’。”瑶海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陆诩说,所有业务“一窗受理、一窗通办”,免去群众“找窗口”的烦恼,为群众提供最大便利。
线下变线上,证件自助办理
不少居民都遇到过这样的烦恼:临时需要开锁服务,却担心开锁人员的真实身份,找公安机关验证又太折腾。在广东广州,这样的烦恼早已解决:只要点开“粤省事”微信小程序,提出申请,平台就将为申请人推送开锁企业信息,供用户自主选择。
“公安机关对于平台便民开锁服务的企业和人员实施严格的信息审查、登记备案和全流程监管,群众可以通过扫描开锁人员出示的身份验证二维码,验证锁匠真实身份。”广州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服务中产生的所有信息数据都会在平台留有记录备查,保障市民和开锁人员个人信息数据安全。
不光是开锁,提取住房公积金、结婚登记预约、社保办理等等,越来越多民生服务事项都能通过“粤省事”小程序办理。“过去,基层群众办事所需的各类证明,都要本人携带材料到窗口核验身份后才能开具。一次办不好,来回跑腿的现象很常见。”广东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广东公安智慧新民生平台实现了无犯罪证明、港澳居民和华侨持回乡证、中国护照等电子证件凭证的掌上办理,“群众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办证。”
不仅是广东,全国各地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化繁为简、提升效率、服务群众。北京市司法局推出系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措施,为缩短办理周期,在律师事务所国内机构类业务结果文书中研发使用电子签章技术,由申请主体在系统中自行下载打印,审批流程完结后,系统自动生成带有审批印章的彩色文书,系统用户可实时获取审批事项结果,并且可反复下载打印,大大提高办事效率。
清理无谓证明,简化办事流程
2018年9月,司法部在中国法律服务网上正式开通“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平台”,接受人民群众对地方和部门设立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问题的投诉,回应涉及群众利益的痛点、难点问题。
开通当月,四川的安律师就在上面解决了律师行业的一个痛点问题。按照要求,拟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在申请实习和律师执业时,需要到公安机关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但是,去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办理,少则半天,多则两三天或更长时间,如果户籍发生过迁移变动,还要跑好几个地方。
安律师从业9年多,一直关注“无犯罪记录证明”能否在申请律师执业时取消。投诉监督平台开通第一天,他就提出了这一意见,没想到很快得到了采纳。现在,只要向司法局政务窗口提交聘用合同、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等基本材料,填写一份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承诺书,就完成了申请律师执业的程序。
取消“跑断腿”的证明、取消重复证明、清理擅自增加的证明……截至今年9月,各地区、各部门共取消证明事项1.3万余项,投诉监督平台累计收到证明事项清理工作1394件,已办结1239件,99件投诉正在办理中。通过取消各种无谓证明,简化了办事创业的流程和材料,提高了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
办好小事就是大事(编后)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什么?就是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必要的证明能否再少一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能否再多一些?办事程序能否再精简一些?别看这都是些百姓的小事,可汇聚起来,就是国计民生的大事。越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和问题,就越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聚焦点、着力点。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深化行政改革和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创新,规范了政府行为、优化了政府职能,需要持续深化和不断完善。只要越来越多的地方、部门和领域将群众的“一件事”落实为政府服务的“一次结”,变“群众跑”为“数据跑”,人民群众就能有更多的改革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