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南英雄谱】舒国藩:义旗举南昌 打响第一枪
南昌县泾口乡北湖舒村人,1920年至1924年就读于江西 省甲种工业专科学校。在校期间,他经常参加学生运动。 1925年,经方志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因当地党组 织负责人被捕牺牲,局势恶化,舒国藩来到广州,在中共广东 区委组织部工作。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27年11月, 北伐军占领南昌后,舒国藩协助方志敏筹备江西省农民协 会。次年2月省农协成立,舒国藩担任常务委员兼秘书室主 任。解放后,舒国藩先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科长、西南公路 工程教导处主任、四川省政协第五届委员等。1988年,受聘 担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1972 年离休,2003 年病 逝。
1927 年 8 月 1 日凌晨 2 时左右,南 昌宁静的夜空被一声枪响划破,顿时, 枪声此起彼伏,南昌起义打响了。时年 20岁的舒国藩加入了这场战役。
1907年2月,舒国藩生于江西省南 昌县泾口乡,15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 绩考入江西省甲种工业学校,与方志敏成为同学。方志敏比舒国藩大8 岁,但两人志趣相投,很快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1922年时任校学生自治会主席的方志敏与赵醒侬、袁玉冰一起创办 了“南昌文化书社”,其实这是一个南昌进步青年和地下党组织的秘密活 动场所,舒国藩也自然成了方志敏的好帮手,他奔波于黎明中学等地下 党的活动场所,负责投送《共产党宣言》《新青年》《资本论》等进步刊物。 后来,南昌文化书社被反动军警查封,方志敏等人被迫转移。1924年底, 经方志敏介绍,18岁的舒国藩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方志敏 与他离别时送给他一张照片,舒国藩生前一直将它挂在自己家的客厅里。
1925年冬,中共江西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在这种白色恐怖情形下, 方志敏指派舒国藩到广州学习,因为毛泽东在那里创办了“广州农民运 动讲习所”。在讲习所里,他不仅亲眼目睹了毛泽东的风采,聆听了毛泽 东对湖南农民运动的经验介绍,而且还与恽代英、彭湃、毛泽潭等革命志 士结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1926年9月,毛泽东主编的《农民运动》第八 期刊物还同时刊登了毛泽东与舒国藩撰写的有关农民运动经验的论 文。1986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成立60周年,舒国藩与王首道被列为 了特邀佳宾,参加庆典活动。故地重游,舒老感慨万分,当场赋诗一首: “羊城负笈最难忘,今日重登受业堂。旧址依稀如旧貌,新楼绮丽换新 装。润师功德垂千古,星火燎原耀万帮。珠水泱泱流不息,白云山色永 苍苍。”
1926年11月,广州讲习班结束后,舒国藩受党组织安排,随北伐军北 上回到江西。他首先与赣州市地下党负责人陈赞贤等人一起筹备成立 了赣南农民协会和赣州市总工会。此后他又奉命回南昌与方志敏会合, 筹办江西省农民协会。1927年2月20日,江西省农民协会在南昌正式成 立,全省45个县的141名农协代表参加了会议,方志敏和舒国藩被选为 农协常委,后舒国藩接任方志敏的秘书长职务。至此,农民革命的星星 之火以燎原之势迅速在江西大地上熊熊燃起,这也为后来的南昌起义奠 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1927年7月,当时的国民党江西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朱 培德开始“清共”,汪精卫又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大批共产党人和 革命人士被屠杀。在这种生死关头,周恩来、贺龙等同志决定组织发动 南昌起义。1927年7月31日下午,一名党内的通讯员来到位于状元桥旁 的江西省农民协会,交给舒国藩一份绝密通知,并说当晚午夜4时举行武 装起义。省农协的任务是协同附近的驻军坚守状元桥,严防北营房的敌 军从桥上逃窜。当晚,舒国藩率领百余名农协会员和战士用桌椅、沙包 和其他笨重物将整座桥堵死。次日凌晨,北营房的敌军很快朝状元桥冲 过来,舒国藩端着机关枪爬上省农协的房顶,居高临下地向桥边的敌人 扫射。当时,舒国藩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要坚守桥头,如果敌人冲过状 元桥与前方守敌会合,那么起义将功亏一溃。狭路相逢勇者胜,经过三 个多小时的顽强抵抗,舒国藩率领的部队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 攻,取得了状元桥战役的胜利。8月1日上午9时许,身穿长衫的吴玉章 同志交给舒国藩一份通电稿,叫他译成电报发出去,这也是南昌起义后 的第一个起义通电。8月2日上午,舒国藩带领一百多名城郊的农民组成 担架队,加入了贺龙的部队。下午,起义军在皇殿侧体育场(现江西宾馆 附近)举行盛大的军民联欢祝捷大会。贺龙、叶挺与舒国藩等11人被选 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在贺龙致词后,舒国藩代表省农协作了演讲。次日 的《江西工商报》还全文刊登了他的讲稿。为纪念此次革命的胜利成功, 舒国藩特地赋诗一首:“匡庐风烟密,赣江怒涛激,西风落叶飞鸣镝。义 旗举南昌,打响第一枪。天兵穿云入,雷动电闪急,三个小时催顽敌。黄 花分外香,历史谱新章。”
从8月5日起,敌军开始对南昌进行反扑,起义部队被迫南下转移。 根据党组织的安排,舒国藩与其他同志留在南昌从事地下工作。由陈潭 秋直接领导,主要负责南昌及近郊的农民运动。
新中国解放后,舒国藩先是在解放军西南军政委员会任科长,后在 -113-红色印记 西南公路工程学校和四川省公路史编委会工作。按理说,舒国藩只要拿 出党史中有关他参加南昌起义的材料,就可挑选一个条件和待遇更好的 工作岗位,但他却没这样做。平时,舒国藩为人谦和,与世无争,从不对 人谈起自己过去的功绩,以至于许多与他共事多年的同事都不知道身边 的这位老人竟是位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功臣。每当此时,他总是平淡地 说:“比起方志敏,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来说,我是最幸福的! ”
1972年初,舒国藩从工作岗位上离休回家,他开始从事文史资料的 编写工作,他先后完成了《关于“八一”起义的回忆》《毛泽东的言传和身 教》《辛亥革命的启迪》以及《杨森史话》等100多万字的作品。南昌—— 作为舒国藩出生、学习、入党、参加八一起义的地方,在他心中留下的是 永远难以忘却的记忆。1983年初,当时76岁的舒国藩故地重游,回到南 昌,与原江西省委书记方志纯等老战友相聚。在南昌逗留期间,舒老还 特地去看望了方志敏的女儿方梅。在方梅的陪同下,他前往梅岭脚下的 方志敏烈士墓前,悼念这位60年前的老领导、老战友。在方志敏墓前,他 久久不语,泪水却顺着他的脸颊不住地往下流…… (南昌县委党校乔钰斐整理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