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北斗神猪:海昏侯墓中神奇的玉珩并封 (光明网)

Image 2020-02-23

  2019年春节开始,进入农历己亥猪年。在传统的十二生肖中,猪排列在最后一位,地位不高。但在华夏远古时代,却把猪视为主要的天神之一,称作北斗神猪或斗魁猪神。后来的《西游记》中称猪八戒为“天蓬元帅”。十二生肖中的其他动物,都不如猪神的地位高,比如龙,只是东方之神;虎,只是西方之神;蛇,只是北方之神;鸡,算作凤鸟一类,只是南方之神。海昏侯墓中出土的一件玉珩(héng,音横)上的纹饰,就是北斗神猪。它表明了汉代以前人们对神猪的崇拜,继而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墓主人刘贺生前的精神世界和死后的终极向往。

  一、高规格的组玉佩

  在海昏侯墓西藏椁的娱乐用具库中,发现了一套精美的组玉佩,共计三件,即玉珩、玉管和玉舞人,出土的时候装在一个漆盒内。它们组合穿缀起来,就是一套完整的组玉佩(图1)。

北斗神猪:海昏侯墓中神奇的玉珩并封

图1

  组玉佩,又称玉杂佩,是由多件不同种类的佩饰穿缀在一起的玉器组合。《诗经•郑风》:“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文中说的“杂佩”就是指组玉佩。

  组玉佩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西周,从出土的组玉佩看,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形制之复杂,等级之明确,居历代之冠。那时,组玉佩在服制和礼制中既具有礼玉的性质,又具有装饰的功能。随着其结构的复杂化和制度化,逐渐成为权贵身份的象征或标志。有身份的贵族们通常将组玉佩的最上端挂于颈部,置前胸一直垂到膝下。佩戴这样的组玉佩,走起路来,佩玉相撞,发出碰击的清脆之声,以此作为步伐的节度。身份越高,步伐越小,走得越慢,气度越非凡,从而显现出佩戴者的身份和修养。同时,在行走时倾听玉声,联想玉德,提醒佩带者恪守礼制。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西周的制度逐步瓦解,“礼崩乐坏”的局面形成,组玉佩的佩戴方式及形制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佩戴方式上,组玉佩不再套于颈部,而是系在腰间的革带上,并垂至下肢。在形制上,构件中有的玉璜被玉珩所替代,并且增加了玉璧、玉环、玉管等器型。到了战国晚期至西汉中期,组玉佩的构件中又增加了玉舞人、玉冲牙以及其他形制的玉佩饰。佩带组玉佩的严格等级制度也被打破了。

  其实,古时并不是随便找几块玉石拼凑到一起就能成为组玉佩。一件完整的组玉佩必须同时具备多件玉饰、特定佩法、相互关联、反映等级四个条件。

  “多件玉饰”是指组玉佩至少要有两件以上主佩玉器穿缀成组,而且西周至东汉时期的重要组玉佩中,一般至少要有一件是玉璜或玉珩,否则可能是一般的玉坠饰。

  “特定佩法”是指组玉佩上下、左右穿缀方式,必须有约束性,而不是随意穿缀。还要有特定的形式与佩带方法,包括用于穿缀、装饰的丝线、花结及色泽上都有特定的要求。

  “相互关联”是指组玉佩的珩佩、璜佩、琚、瑀、冲牙等坠饰以及管、珠附饰各部件,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关联,相得益彰,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反映等级”是指通过组玉佩的不同形式,表现出古代君臣之别、尊卑贵贱、地位高下的等级制度。在组玉佩使用的材质、雕琢的纹饰、系挂的方式以及丝线的色泽等方面,都浸透着礼教等级观念。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这套组玉佩,最能代表等级的是两件主佩——玉珩与玉舞人。

  玉珩为和田白玉,长17.3厘米、中部宽2.7厘米、两端宽3.6厘米,厚0.34~0.42厘米(图2)。弧度约为120度,也就是说,它相当于玉璧或玉环的三分之一。有黄褐色沁,片状,双面雕刻纹饰,凸弧正中穿一小孔,器表打磨抛光好。

北斗神猪:海昏侯墓中神奇的玉珩并封

图2

  玉舞人也是和田白玉制成,高9.3厘米、宽3.05厘米、厚0.4~0.42厘米。有淡黄色沁,片状,双面透雕舞女,前发扇形覆额,脑后长发编辫,身着右衽袍服,衣长曵地,腰间束带,左臂上举,扬袂于头作舞,右臂横置腹前,器表打磨抛光好。

  从材质、纹饰、穿缀可以作出判断:一是,这套组玉佩只有三件佩饰,连接起来并不长,因此不是系在颈部,而是系于腰间的革带上。二是,这套组玉佩属于汉代早期制作的,因为在玉器上出现玉舞人的形象特别是跳长袖舞,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汉代比较常见。三是,这套玉组佩的等级、规格较高,其中的玉珩和玉舞人都是用最上等的和田白玉制成,这就表明了海昏侯刘贺的皇家贵族身份。

  二、玉珩与玉璜的区别

  很多人误把玉珩混同于玉璜,认为在刘贺的组玉佩中,那件玉珩应该是玉璜。早期公布的海昏侯墓考古成果中,也称其为玉璜。其实,科学的名称应当为玉珩。玉珩与玉璜是有区别的。

  华夏远古时期的玉器发展,有一个从观天玉器,到祭天礼器,再到威仪玉器,再到装饰玉器的变化过程。早在新石器时代,玉器的主要功能就从观天向祭天演变,出现了被《周礼》称为“六器礼天地四方”的玉礼器,包括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琥(hǔ,音虎)、玉璜。而六器之中又以玉璧、玉琮、玉圭、玉璜四种玉器的历史更悠久。《周礼》规定:“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也就是说,玉璜是祭祀北方之神的礼玉。

  在良渚文化中,玉璜是一种礼仪性的挂饰。每当进行宗教礼仪活动时,巫师就戴上刻有或繁或简的神人兽面纹饰的玉璜,并与玉管、玉串组合成精美的挂饰,祭天礼器与装饰玉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更显示出巫师神秘的身份。

  那么,这种玉璜又是什么样子呢?《说文解字》释义:“璜,半璧也。”也就是说,圆圜形玉璧的一半就是璜。这种属于礼器的玉璜,商周以后逐渐演化为具有装饰功能的玉饰。从考古发掘的商周时期的组玉佩中可以看出,玉璜为弧形片状玉器,两端有孔,在佩戴时通常两端翘起,从而凹面向上、凸面朝下,上面的纹饰也是两头朝上,中间朝下。在组玉佩中起着平衡配套的作用。郑玄在《山海经•西山经》中注:“半璧曰璜,象冬闭藏,地上无物,唯天半见。”图3就是西周时期的七璜联珠组玉佩(图3)。

北斗神猪:海昏侯墓中神奇的玉珩并封

图3

  玉珩就不同了,它的出现晚于玉璜。因此,它不是直接从祭天的玉器发展出来的,而是间接地从玉璜演变出来的装饰玉器。许多古典文献对于玉珩都有形象化的记载——

  《说文解字》释义:“珩,佩上玉也,所以节行止也。”

  《国语•楚语》中说:“楚之白珩犹在乎?”注释为:“珩,佩上之横者。”

  《正韵》说:“佩,上珩下璜。”

  《国语•晋语二》韦昭注:“珩形似磬而小”。

  清代学者孙诒让注《周礼•天官》:“衡(通珩),上隆而下窐(wā,音洼),与横磬略相同。”

  从这些古典文献中可知,玉珩的形状类似石磬,为圆弧形,一般是用在组玉佩的上部,佩戴时凸面向上,凹面向下,这与玉璜佩戴的方式正好相反,形成了“上珩下璜”的规制。因此,玉璜是两边有孔,便于穿缀;而玉珩则是中脊处有孔,两边可有孔也可无孔。玉珩上的纹饰也与玉璜相反,是两头朝下,中间朝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玉璜、玉珩的器型尽管旋转180度完全相同,但是上面的纹饰大都有上下方位,不可随意颠倒。由此判断缺口朝上的玉璜是祭天玉器演变为装饰玉器,缺口朝下的玉珩原来就是装饰玉器。由于古人天象图的方位是上南下北,所以礼北的玉器——玉璜位置一般在下。

  平山战国中山王墓曾经出土了五件表面墨书“珩”字的玉佩,可明确为战国玉珩,它们中部拱起之处皆有孔,佩戴时恰作凸面向上,凹面向下(图4)。古文字学家唐兰先生据此考证“璜”为古字,而“珩”是春秋以后的新字,这也从侧面证实了古代组玉佩中玉珩是由玉璜演变而来。

北斗神猪:海昏侯墓中神奇的玉珩并封

图4

  综上所述,玉珩与玉璜的主要区别有五点:其一,从来历上看,玉璜在先,玉珩在后,玉珩是由玉璜演变而来。其二,从功能上看,玉璜的原始功能是祭天礼器,后来演变为装饰玉器;而玉珩不具备祭天作用,只是一种装饰玉器。其三,从佩戴上看,玉璜是凸面向下,凹面向上;而玉珩则是凸面向上,凹面向下。上面的纹饰也是这样。其四,从穿缀上看,玉璜两头有孔,穿上丝线后,凹面自然向上;而玉珩则是脊背有孔,两头可能有孔,也可能无孔,穿上丝线后,凸面自然向上。其五,从位置上看,在组玉佩中玉璜一般在玉珩的下面,叫“上珩下璜”。当然,玉珩与玉璜都可以单独使用。

  三、玉珩上的纹饰叫并封

  海昏侯墓出土的组玉佩上的玉珩,双面都雕刻着精美流畅的纹饰。细看这些纹饰为同体双头动物形象,两端头部对称,叶形耳,水滴形眼,口微张,两颌厚实,上颌(hé,音合)上翘,下颌内卷,獠牙尖锐,共有一身,身上刻有舒展的灵芝纹和如意纹(图5)。

北斗神猪:海昏侯墓中神奇的玉珩并封

图5

  那么,这件玉珩上雕刻的究竟是何种动物呢?目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神龙,因此命名为双龙首玉珩。但深入观察分析,玉珩上的纹饰又不太像龙:其一,此物无须无鳞无爪无角,缺乏龙的基本特征,与龙的形象相去甚远。这与同一墓中出土的多节龙首玉带钩上的形象简直有天壤之别(图6)。其二,此物两头共用一身,而且身躯极短。神话传说中虽然有双龙交尾,但却是两头两身,龙身极长,互相缠绕,很难见到两头一身的龙。其三,此物两头低沉下垂,不似龙头神气昂扬。其四,此物身躯上绘有灵芝纹和如意纹,而不是卷云纹,说明它最初的原型应该生活在地面上,而不是生活在天空中。

北斗神猪:海昏侯墓中神奇的玉珩并封

图6

  看来,准确判断玉珩上的纹饰,最简便可靠的方法,还是要从古籍神话中去查找带有两头一身的动物。恰好,在反映我国上古社会的重要文献《山海经》中,介绍的一种叫做“并封”的动物,与玉珩上的纹饰基本吻合。

  《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zhì,音置)前后皆有首,黑。”意思是说,生长在巫咸东地区的并封,外貌形态好像彘,即野猪,前后都有脑袋,浑身毛皮是黑色的。

  《山海经•大荒西经》又说:“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蓬。”

  意思是说,有一种野兽,左右都有脑袋,它的名字叫“屏蓬”。

  《山海经•大荒南经》还说:“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兽,左右有首,名曰秫(shú,音孰)踢。”意思是说,左右有首的兽,叫“秫踢”。

  有人考证,《大荒西经》中说的“屏蓬”,《大荒南经》中说的“秫踢”,其实都是《海外西经》中说的“并封”,只是由于地域不同而对同一种动物叫法的发音不同、导致文字记录不同罢了。《周书•王会篇》记载:“区阳以鳖封,鳖封者,若彘,前后皆有首。”根据这个描述,“鳖封”也是并封。

  综上,并封是雌雄同体,牝牡相合的怪兽。也有人将所有身生双头、雌雄同体的神兽形象都称做并封。但依据传统的说法,还是以猪的形象为主。根据史籍神话中的描述,人们绘出了一张并封的图像(图7)。

北斗神猪:海昏侯墓中神奇的玉珩并封

图7

  现在再回到海昏侯墓出土玉珩上的纹饰,能够确认动物的形象是并封中的猪首而非龙首。特别是那宽厚的上、下颌,肥大的叶形耳,水滴形的眼睛,外露的獠牙,以及低头觅食的神态,活脱脱地就是一头野猪的形象!

  可以说,迄今所发现的战国到西汉时期玉珩上的并封纹饰,基本上都是双猪首。如安徽省出土的战国玉珩(图8)、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窦氏墓出土的汉代玉珩(图9)、河北省出土的战国中期玉珩(图10)、江苏省出土的战国玉珩(图11)等等,无一例外,都是并封双猪首。特别是图11所显示的玉珩上,并封双猪首的下面,又透雕线刻出双龙首,龙须、龙爪、龙鳞、龙角俱全,而且龙首高抬,各有龙身,旁边带有卷云纹。这就与并封上的双猪首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绝大多数并封上雕刻的都是双猪首而不是双龙首。

北斗神猪:海昏侯墓中神奇的玉珩并封

图8

北斗神猪:海昏侯墓中神奇的玉珩并封

图9

北斗神猪:海昏侯墓中神奇的玉珩并封

图10

北斗神猪:海昏侯墓中神奇的玉珩并封

图11

  据此,海昏侯墓出土的组玉佩中的玉珩,应当正式命名为“双猪首并封玉珩”。

  四、玉珩上北斗神猪的文化含义

  为什么在玉珩的纹饰上,会出现双猪首的形象呢?有人认为:龙抬头,猪低头。珩一般是两头低,而中间高,因此适合表现低头觅食的猪,而不适合表现抬头向天的龙。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准确。

  古代玉珩与玉璜的弧度与长度,没有统一的规格,但有象征意义。取玉璧二分之一,象征上半年和下半年,也象征白天与黑夜;取玉璧三分之一,象征北极三垣——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取玉璧四分之一,象征一年的四季。海昏侯墓出土的玉珩,弧度为120度,为玉璧的三分之一,象征着北极三垣。而在北极三垣中,最重要的天象就是紫微垣中的北极星和北斗七星。北极星位于北部的星空中心,永远不动,古人称之为帝星,象征玉皇大帝;而北斗七星以及众多繁星又围绕着北极星旋转,古人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所以,北斗七星又被称为巡天的帝车(图12)。

北斗神猪:海昏侯墓中神奇的玉珩并封

图12

  这种被神化了的观念反映在良渚文化中,便把北斗七星拟形为天猪,即玉皇大帝四季巡天的坐骑。因为在北斗七星中,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组成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斗柄,古曰杓(biao,音标)(图13)。斗魁四星拟形为天猪的眼鼻四孔,因为在六畜中只有猪的鼻孔朝外翻;斗柄三星拟形为天猪的右半身。这样,北斗七星便形象化为天猪,也叫北斗神猪。

北斗神猪:海昏侯墓中神奇的玉珩并封

图13

  在良渚文化中,植根于北极星的玉皇大帝是至高神,而植根于北斗七星的北斗神猪是次高神,两大神像合起来就出现了“天帝骑猪巡天图”。它被庄严地雕刻在只有酋长和祭司才能拥有的最贵重的祭天礼玉——玉琮上,成为良渚文明的标志、良渚酋邦的“国徽”(图14)。

北斗神猪:海昏侯墓中神奇的玉珩并封

北斗神猪:海昏侯墓中神奇的玉珩并封

图14

  前面说过,作为礼器,玉璜用于祭祀北方之神。而玉珩又是从玉璜演变而来,因此把北斗神猪的形象雕刻在玉珩的并封上,既赋予作为装饰玉珩的礼仪色彩,又极大地美化了玉珩,提高了组玉佩的档次。

  远古时代把神猪的形象作为一种重要的装饰,在整个封建社会中一直延续下来。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在紫禁城坤宁宫檀香木宝玺的印纽上,使用的就是神猪的造型(图15)。皇帝是乾,皇后是坤,以神猪为“坤宁宫宝”的印纽,说明皇后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就像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旋转一样。

北斗神猪:海昏侯墓中神奇的玉珩并封

北斗神猪:海昏侯墓中神奇的玉珩并封

图15

  最后,还要顺便说一说汉代葬玉文化中的玉握。玉握是死者手中握着的玉器,汉代流行手握玉猪(图16)。为什么人死以后手里还要握着玉猪呢?有专家考证,认为猪是家里最重要的财富,“家”字本身就是屋下有“豕”,豕就是小猪。汉墓中的玉握为猪的形状,表示财富伴随死者而去。但是深究起来,这种说法有些牵强附会。

北斗神猪:海昏侯墓中神奇的玉珩并封

图16

  其实,玉猪代表的是北斗神猪,是天界的次高神。古人认为,死后的世界位于北方,北方的尽头便是北极,或者说,是由北斗圈定的北部中央天区。而死者手握神猪,就是为了顺利升天成仙赴斗,进入斗极帝廷仙界,去拜见逝者心目中的至高神——玉皇大帝。

  2019年1月4日

  本文摘自王金中著《管窥汉代文明之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探析》

  本文参考资料:《史记》、《汉书》、《山海经》、《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玉器之道》、《中国天文考古学》、《汉代画像与汉代社会》、《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文物2018•11》、《考古2016•7》;《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展板说明、近期报刊有关新闻报道。

  图片来源:《五色炫曜》、《惊世大发现》展览、首都博物馆网站。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