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监察》:以真实故事讲述制度反腐 (光明日报)
作者:任孟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前不久,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五集纪实专题片《国家监察》在央视综合频道晚八点黄金档播出。与此呼应的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全媒体推送,爱奇艺、芒果TV、优酷视频、腾讯视频、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跟进播出。
专题片共有五集,分别是《擘画蓝图》《全面监督》《聚焦脱贫》《护航民生》《打造铁军》,讲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持续完善、监督体系刀刃向内清理门户、打造反腐败铁军的故事。
由于出品方足够权威、制作品质足够精良、细节足够真实生动、故事足够打动人心,《国家监察》一经播出,收视率即位列前茅,也成为全网最热纪录片。不少网友认为,该片堪称现实版《人民的名义》,反映了党和国家全面反腐、制度反腐的阶段性成果,也反映了党和国家要把权力关进笼子的决心和信心。
讲述真实故事震颤人心
与中央纪委曾经出品的《永远在路上》《巡视利剑》相比,《国家监察》之所以被网友称为现实版《人民的名义》,是因为它是纪录片,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其间披露的不少细节,让人瞠目结舌,甚至觉得即使是编剧也很难想出来。
贵州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晓光为销毁赃物,听到风声后,将价格高昂的年份茅台酒倒进下水道,即使如此,在办案人员清点时,家中依然还有4000多瓶茅台酒,更令人震撼的是,“耗子拉木锨——大头在后边”,他通过所谓从企业“借款”做本金,在资本市场跟随个股操纵者获利1.6亿元。
不须再行赘举,如此已经可以看出在《国家监察》的创作理念之中,以真实故事来告诉世人党和国家的反腐败决心,是一条最基本的线索。在《国家监察》中,没有也无需有夸张的表现手法,没有也无需有艺术虚构或想象,平实却不平静地认真纪录,足以“收割”受众的注意力,体会到党和国家对贪腐暗流的监视与掌控。
讲述戒贪反思引领人心
这些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刷新了人们的认知,他们欲壑难填的贪婪刺痛了善良人的心,也警示和引领所有人,特别是公权力行使者能够管控贪欲,拥有一颗平常心。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副主任夏晓东介绍,看到王晓光弯着腰在卫生间里倒那些价格高昂的年份茅台酒,他的妻子感叹,扔也扔不掉,喝也喝不了,送也送不完,倒也倒不尽,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副主席白向群自述:“我要走一条既要能当官,又要能够发财的所谓中间之路”“要趁在位的时候把退休后的酒都准备好”,但是在他东窗事发“酒醒”之时,痛不欲生地表示:“收了这么多钱,结果呢,换来的是一间牢房、一张床,收了那么多的酒想天天喝,结果一天三顿牢饭。”
所有这些,都警醒世人,要管控贪欲,要有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权钱交易获得不义之财,贪图一时享受奢靡无度,最终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是无尽痛苦。《国家监察》通过当事人和与当事人有关人员的戒贪反思,来引领人们在心灵深处深思。
讲述制度理念稳定人心
《国家监察》能够引万众瞩目的原因,不仅在于“讲情”,还在于“讲理”,而且,通过讲述制度设计的深刻道理,让大家在震惊之后稳定人心。此间的道理至少有三层:
首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从政治和全局高度推进监督制度改革,形成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总体框架,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一体推进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国家监察体制和纪检监察机构“三项改革”,强化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其次,各级纪委监委合署办公,实现了对全体党员和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全覆盖,改变原来的公安、检察、纪委各管一段“九龙治水”的窘境,在绝对数上,被纪检监察对象增加了200%,让纪检监察无死角,让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再次,在纪委监委“打造铁军”的目标下,刀刃向内,强化自我监督,打击“内鬼”毫不留情。中央纪委原第九纪检监察室正处级纪检监察员吴文广,多次向甘肃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虞海燕泄露工作机密;吉林省纪委原副书记、省监委原副主任邱大明,多次给涉案人员通风报信大肆敛财,这些“内鬼”全部落网。
换言之,顶层设计、机构合并、自我监督三个层面环环相扣,正在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成果,完善反腐败体制机制,让公权力行使者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国家监察》的高明之处在于,不只是宣示法律或文件,而是更注重通过故事讲述来体现制度设计蕴含的深刻道理,让人心安稳,知晓理解党和国家的相关机构夙夜不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