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法国风景画家柯罗的“任性”

2020-02-27

  柯罗 傍晚拉网捕鱼 布面油画 1847年 法布尔博物馆

  柯罗的“处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思想的独立与生活的“孤立”之间的冲突。在一个自由思想者的世界里,是否不应该有任何盲从于流行的观念或教条主义的情绪的,而个人的感受与经验则是他所认同的世界的“真诚”。尽管在理智上柯罗并没有排斥现实,但在情感上他却更依恋传统——而传统对于他来说就是遵循他内心世界的真诚。

  据说法国著名风景画家柯罗到了40多岁,外出时还要向母亲打报告,原因是他的母亲不放心他一个人外出。换句话说,柯罗对于现实生活的“守则”知之甚少,那些世俗的“常识”对于他来说显然超出了所能理解的范围——或者这样说更合理些:柯罗显然不愿费心去理解并遵循这个人人需要学习并适应的公共守则。诚然,由此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柯罗常常被世人取笑不成熟和过于任性,而无法真正融入社会生活。事实上,柯罗从来都不用心去融入社会生活,自然他就无需要去对生活技能进行演练,这样的“幼稚”让他能全心身地投入对大自然的研究与美的探索。可以肯定的是,他关心的只有怎样在画布上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描绘出美妙的颜色。我相信,他在画布上是从来不曾像生活一样犹豫彷徨乃至迷路的。正因为如此,柯罗反而可能比那些“成熟人”更早地参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无疑,柯罗的“处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思想的独立与生活的“孤立”之间的冲突。在一个自由思想者的世界里,是否不应该有任何盲从于流行的观念或教条主义的情绪的,而个人的感受与经验则是他所认同的世界的“真诚”。尽管在理智上柯罗并没有排斥现实,但在情感上他却更依恋传统——而传统对于他来说就是遵循他内心世界的真诚。在艺术创作中,最能体现他的“固执”的主张——要经常倾听别人的意见,“然而只能采纳你所理解并能在你的头脑里扎根的那些意见。既不盲从,也不固执。要有自己的主见。与其当别人的传声筒,不如啥也不干”。

  面对大自然,我们是以怎样的眼光去欣赏(或者说看待)的?我们能否做到敞开心扉、不带“机心”?柯罗的铭言是:“既诚恳,又自信!”——要像个孩子一样,不带任何成见地去观察大自然,表现大自然。现实生活中的柯罗依然像个“孩子”一样,真诚、纯洁、富有爱心,而他的“过于纯粹”亦让他难以与他人合群,但柯罗并不以为然的态度自然就让他成了生活中的“不合时宜”者。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会逐渐被现实中的各种意识形态、习俗、观念等文化样式所异化,人通过不断“学习”来认识世界,却也因此被所认识的世界“遮蔽”了。偏离自然的本性而接近生活的轨道从而变得世故似乎就成了一种宿命。一个人,在世俗的社会里始终保持一颗“童心”谈何容易,而柯罗做到了。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这样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即众人的标准和社会流行的准则他是否能够认同并能进行操作。由此推及,对于艺术作品的评价,我们亦常常喜欢用一些所谓的准则来衡量其是否成熟(成功),尤其是否符合当下人们对艺术观念的理解和接受,而有时往往是这样一些条条框框反而把艺术的生命力给扼杀了。艺术家为了遵循所谓的艺术准则和迎合流行的艺术观念,以及时代的审美意识形态,在创作时往往囿于自己的顾忌,使得心被先入为主的概念牵着走,不仅艺术家的心性无法到达、融入画面,在艺术作品的形式上亦没有新意可言。

  并非只有现实生活三维空间里变化流动,可视、可触、可嗅、可听的事物才是活生生的。柯罗的生活和艺术一样,都根植于内心对世界的幻想和渴望,在他的作品中,始终让人感觉充满热情和生活的温暖,即便是那些萧条、落寞的环境,也会被他赋予诗意的人情味而让人感动。对于柯罗来说,大自然先于一切,在成熟与任性、放弃与坚守之间,是爱成就了他的艺术——卢梭说得好,柯罗的图画的典型正是取自于“大自然本身的热气腾腾、生气勃勃的源泉”。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