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乾隆喜欢花花绿绿的瓷器,却更喜欢这种名瓷,不惜代价将其还原

2020-02-29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乾隆的审美观是很值得吐槽的。尤其是在瓷器上,他就喜欢花花绿绿的,比如粉彩,在雍正时期是秀丽淡雅的,但在乾隆时变得繁缛多样。色彩艳丽鲜明,几乎成为乾隆时瓷器的代名词。特别是他下令制造了“各种釉彩大瓶”,虽然是顶级国宝,但完全就是大杂烩似的拼接,纯粹是炫耀技术和国力。

其实,人们的认识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区。乾隆虽然偏爱花红绿柳,但也喜欢简朴典雅的风格,他对钧瓷的热爱就是生动地说明。

钧瓷起于唐而兴于宋,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顶峰。它的特点是利用窑变将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达到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制造出了叹为观止的作品。可惜的是,钧窑的辉煌太过短暂,靖康之变后工艺就已经失传了,窑址也随冰冻积水而下沉。

在民间就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乾隆是瓷器鉴赏行家,对于钧瓷自然也会爱不释手。钧瓷虽然宝贵,但以他的权力,弄几件玩玩不是什么问题,他确实也有收藏。乾隆却比较贪心,他还希望能够恢复钧窑的生产,能够源源不断的制作出造型古朴,“釉具五色,艳丽绝伦”的钧瓷。

说是这么说,这又谈何容易。当时的手工艺人的传承,都是口口相教,并没有什么详细记载留下。而且在当时,制瓷的设备相对粗糙简单,连炉温都是靠窑工自己掌握。关键性的艺人故去,往往就会意味着顶尖级的制品成为绝唱。

迄今为止,钧窑的还原和恢复都没有能够完全成功,也没有谁能完全仿制出一模一样的钧瓷。但是,在乾隆的不断倡导和鼓励下,清朝还是做出了一批相当有水平的钧瓷仿品,比如现在收藏于吉林省博物馆的乾隆款仿钧窑双耳瓶就是如此。

它高为29.8厘米,造型仿宋代官窑,鼓腹,贯耳,圈足,古朴雅致,这与乾隆时花样繁多、做工复杂的转心瓶、转颈瓶、天球瓶等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关键的当然是釉色,在这只瓷瓶之上,青、白、蓝、紫多种釉色相互映衬,交相辉映,艳丽夺目。

这正是传承了钧窑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它的外表朴实无华而内秀其中,诠释了“华夷光暗滋”的本质特点。从色彩来看,青中寓白、白里泛青,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如同翠玉,又如同玛瑙一样,达到了巧夺天工之美。如果您参观吉林博物馆时,看到这件藏品,您一定会感叹于它的绝美,甚至分不清到底是造化之功,还是人力所为。

完成这样的杰作,当然并非一日之功,甚至也非乾隆一人之力。早在雍正时期,唐英就奉命前去督造景德镇的瓷器。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在弟弟案发之后,依然被清廷信任,驻守景德镇相当长时间。从乾隆年间开始,景德镇仿钧釉成功的记录就屡屡出现在清廷的档案之中。

也就是一代又一代的瓷器人的努力,才会仿制出精美绝伦的钧瓷。也就是他们严谨的工匠精神,才会让瓷器文化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