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楷书写得太像行书,遭国展评委淘汰!你说冤不冤? (腾讯新闻)

Image 2020-02-29

入展作品只是反应楷书现实创作前沿的信息,还可以说,入展作品是评委集体意志、集体意识和集体判断的反应与反射。同时,正是这些评委的集体意志、意识、判断,将左右当代书法创作走势。

—— 李 松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楷书投稿创历史之最。面对大展的评选,人们最关注的是入选名单的结果,之后观看入选作品。

问题是,仅仅占来稿百分之二点多的入选作品,无论如何也难以反应当代全国楷书的创作形势。如果我们站在宏观的立场看当代楷书创作的现状,实际上,初评的信息量是『全息』的。

入展作品只是反应楷书现实创作前沿的信息,还可以说,入展作品是评委集体意志、集体意识和集体判断的反应与反射。同时,正是这些评委的集体意志、意识、判断,将左右当代书法创作走势。

这次评选评委中,几个参与初评至终评的评委应该最有发言权。笔者由于评选信息储备不完善,所以,仅就『楷书界定』这个具体问题发表个人的看法。十二届国展楷书终评投票之后,有作品文本审读的环节。

出现问题的作品有三类:一是文字文本错误问题;二是作品违规问题;三是楷书界定问题。文本审读后,专家组提出几件作品,认为它们属于行书不属于楷书,交由评审组集体裁决。在评审组裁决时意见并不统一。最后由评委投票决定,超过半数者上,不够半数者下。结果,有的被淘汰,有的被选出。可见,诸位评委对楷书的界定意见并不一致。以往绝大多数的展览是不分字体评选的,如果不分体评选,就不存在字体界定问题,完全由作者自由发挥。可以草书、行书混合,谓之『行草』;可以楷书、行书甚至草书共融,或谓之『行楷』,也有『草隶』『草篆』。这类作品从来没有争议,唯以艺术标准评判。此展是按照字体投稿评选的。这里必然就存在字体界定的问题。在以前的分体评选中,最有争议的是行书,其次是楷书。鉴于此,笔者想就『楷书界定问题』谈点个人的判断和意见。

一、古代对字体的界定。楷书,是一种字体的名称,是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之一。古代书论经常运用的术语『五体』,就是字体明确的界定。所谓的『五体』包括:篆、隶、楷、行、草。请注意,这个『五体』里,不包括『行草』『行楷』『草隶』『草篆』。但是,由于古代这类介乎两体之间的法帖较多,于是,约定俗成地将『行草』『行楷』列入行书,『草隶』列入隶书,『草篆』列入篆书。但是我们发现,只有草书和楷书不收容这类『中间型』的字体。这也代表了历史上历代书家与论家对字体界定的判断。

二、楷书的两个基本要义。第一是『八法完备』,是楷书有八个定型的笔法。古人以『永字八法』的『策』『勒』『弩』『趯』『侧』『掠』『啄』『磔』命名。我们今天则以『点』『横』『竖』『撇』『捺』『折』『提』命名。点画的这些名称,标定了楷书点画的具体造型。八法的完备,标志着楷书字体的真正确立,规定着楷书笔法法则。

由于每一个笔画都是有具体造型的,也必须是笔笔独立的,于是就不能异化、省减,更不能连绵,尤其是楷字的主笔,就更不能弱化、省减、连绵。所有笔画都完全可以变化、发挥,可以写快来提高书写性,但原则是不能失却『八法』的法则与底线。第二是『字字独立』,楷书的每个单字是独立的,不管是如何排序,不管是什么风格,怎样发挥,字与字不可以连绵书写。可以写大写小提升节奏,可以变形强化字势姿态,可以运用聚散手法体现趣味,可以欹侧跌宕体现气势,但前提要保持每个字都是独立的,这更是底线。

这两个基本要义,是界定楷书的关键。为何评委对所质疑的几件『楷书』作品判断不同呢?其实,分歧与争议就在这基本要义上。其核心问题是对『笔法』和『笔意』的判断上。笔法,指不同书体具体运笔的技巧特色与方法。笔意,指笔法所表现的意境意韵。一个是具体形象,一个是审美意境,笔法与笔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在描述楷书的这个问题时,往往把笔法与笔意混淆,于是判断的结果就大相径庭了。我们的判断是,为体现楷书(包括篆隶)的书写性,可以借鉴行草的笔意,但不能运用行草的笔法。有一些提出质疑的作品,明显地运用了行草笔法中的草书符号,也有连绵的字组,那就改变了楷书的体征,它已经属于行书系列(实际上这种作品属于违规作品),淘汰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另一些提出质疑的作品,不属于此类,是运用了行草的笔意,具有明显的书写性,轻松自然,笔画独立,字字独立,保留了楷书的体征。这类作品不仅没有违规,反而是楷书佳作。其实孙过庭早就把这个说清楚了:『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黄庭坚也有精彩描述:『楷法欲如快马入阵,草法欲左规右矩,此古人妙处也』。解决了这个关键的学术问题,对这类作品的判别则泾渭分明。

三、楷书不同的体征问题。古人在描述各种字体特征时有这样的说法:『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只用一个字,就把各体的主要特征说出来了,并且非常准确。《说文解字》对『立』的解释是『立,住也」。《辞海》第一条对『立』的注释是『站』。可知古人说的『立』是站住的意思。这里人们在理解这个『立』的时候,大多强调那种规规整整的『立正』的姿势。但是,如果我们细细观察,发现这『站立』不仅仅只有『立正式』,还有『稍息式』,还有『骑马蹲裆式』『童子抱佛式』『金鸡独立式』等等。而这些『站姿』是独立站立,没有『牵掣拉手拥抱』,都应属于『立』的范畴。这样理解的意思是我们不能仅仅把『楷如立』只认定是『立正式』的唯一的一种立姿,可以有各种形式的站姿。

不同的站姿有不同的效果,『立正式』整饬端肃,『稍息式』轻松自然,『骑马蹲裆式』彪悍威武。还有五花八门的『低头回眸』见温婉,『弯臂曲腰』见俏皮,『挺胸正颈』见标拔,等等。所谓『殊姿共艳』者是也。整个楷书体系均属『立姿』,这毫无疑问。其中唐楷系列的特征是『直立立正』之姿,无论褚虞薛还是欧柳颜,都具备这样共性特征。尤其欧阳询楷书近乎『军姿』意味。魏碑楷书,琳琅满目,各种『姿势』都有,各种『体型』俱全。还有古代丰富多样的小楷,也同样是多姿多彩。正是这样的丰富多样的楷书,才构成了楷书的百花园。所有这些,都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典,都是我们今天赖以取法的法源。我们认为,解读『楷如立』这道古题,最关键的理念就是要包容,要宏观。一方面,我们不能偏离楷书本体的要义;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只踞守机械的模式与套路。因为,书法是艺术。所以,按书体评选,不破底线,严守楷则,不分书体评选,兼容并蓄,书家自便。

作者:李松,十二届国展楷书组评委来源:魏楷气象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