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苏轼此诗,写出了历尽人生风雨后的超然与旷达,少有人能做到

Image 2020-03-03

苏轼一生,经历过不少人生风雨,乌台诗案,贬黄州,贬惠州,六十二岁的时候还被贬到了海南岛,这一个官员能贬到的最远的地方了,再贬,就进南海了。

三年过后,朝廷大赫,苏轼才得离开海南岛。在渡琼州海峡回归中原大陆时,他写下了一首诗。

元符三年(1100)六月二十日,苏轼乘船渡海,夜里,连日来的大风大雨,终于停止,大海之上风平浪静,月明天清,苏轼诗兴大发,写下此诗。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参”跟“斗”都是星宿名,参横斗转指星座移位,夜色更深。

苦雨,是指久雨。终风,指终日在刮的风。

第一联以六月二十日夜里的天气状况起光。星座移位,夜至三更,连日来的大风大雨,终于停止,天气变晴。天色转晴也暗喻着苏轼的人生风雨过去,贬谪生涯结束。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云散”一句,《晋书·谢重传》中载:“(谢重)为会稽王道子骠骑长史。尝因侍坐,于时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重率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道子因戏重曰:‘卿居心不净,乃得强欲滓秽太清邪?’”

这一联意为:云雾散去,月色明净,无须谁来点缀,青天碧海本来的颜色就是澄澈清明的。两句暗喻自己本如明月青天碧海般清白,政敌的诬陷终如浮云散去。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鲁叟:指孔子。乘桴(fú):乘船。桴,小筏子。《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奏乐声:这里形容大海的浪涛声。《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轩辕,即黄帝。

这两句颇有些戏谑的意味。上句说本来被贬南海,刚好实现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志向,可是自己又北归了,所以孔子的理想,只能“空余”了,这是对自己人生命运的一种调侃。下句说自己贬来南海,听大海浪涛,终于识得黄帝奏乐一样的天籁之音了,这是对苦难人生的一种超脱认识。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最后,苏轼说,虽然我在这偏远荒凉的海南岛九死一生,但从来没有悔恨过,我在这里看到的风景,是我这辈子看到过的最为奇绝的风景。

苏轼的这首诗中,处处透露着超然与旷达的人生态度。诗中,我们完全看不到他对这三年贬谪生活的描写,只是以“苦雨终风”、“云散月明”的暗喻一带而过。“苦雨终风”之后,苏轼并没有颓唐,相反,他的内心一如既往的澄净。

政敌将苏轼贬到南海,是想让他痛苦的,但是他却调侃道,自己正好可以实现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设想,如今北归,这个设想只能“空余”了。政敌若读到这句诗,恐怕得吐血。

最后“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一句,最能展现苏轼面对人生苦难的态度,人生再苦,再难,再多风雨,也不悔,也不恨,而是从苦难的人生中,看出奇绝的人生风景。这恐怕是大多数都做不到的。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