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清朝一无名乞丐,在街边冻饿而死,留下一首诗令官府都为他立碑!

2020-03-04

导语:俗话说:"虎落平阳被犬欺。"这句话说出了世人在遇到不利境遇时的困难。如果把虎比作是很有才能的人,而狗比作是得势的小人,那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这话俗话的深意。历史上不乏空有才智却沦落天涯,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一、诗品与人品

在古代,衡量一个人的才学,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他写的诗文。能够写出好的诗文的人,说明他既有不错的文化素养,也有相当高的品性——诗品如人品。古代朝廷在开科取士中,也常常以应试者的诗文作为评判的根据。然而这只是一种美好的假设,事实能写好诗的未必有好人品。我们都熟悉的诗句"锄禾日当年,汗滴禾下土",描写的是农夫的辛苦生活,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写出这首诗是李绅,他本人却在做官发达之后,性情大变,变得奢侈淫逸,孤僻残忍。可以说,李绅只是利用几首美好的诗文,换取了晋身的阶梯。

然而更多的人崇拜诗神,不愿意为财富权势而牺牲自己的诗文,反而落进了困难生活之中。今天就讲一个"诗丐"的典故:作为一个乞丐,他衣食难继;作为一个诗人,他的作品却让世人汗颜。

二、"诗丐"去世,遗诗不俗

这名乞丐无名无姓,史书上没有留下他的出生年月与生平经历。人们只知道他生活在清朝嘉庆年间,来自永嘉地区,并且在北风凛冽的季节倒毙于通州路旁。嘉庆年间,大清还是比较富裕的,俗话说:"和坤跌倒,嘉庆吃饱。"光是没收和坤的家产,就让嘉庆朝的财政比较过得去了。然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名不起眼的乞丐就冻死在路旁,然后被拾烘老人发现,报告给了官府。

官府来人,在死者的怀中发现了一张纸片,上面写了几行字: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来人略知文墨,发现这是一首诗,而且是一首格调高雅、意境不俗的好诗!于是他急忙报告了州官。州官也被这首诗给震撼了,他连忙到现场查看,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写出这么了不起的诗句。现场查看结果却让他失望,没有人认识这个乞丐,只是有人隐约记得在他来自永嘉方向。

州官不禁怅然,能写出好诗的人,身世定然不俗,如今沦落为路边冻骨,却无人知道他的来历。这首诗,对仗巧妙,韵律严密,而且意境高远,给人的感觉是作者不是一位衣食不着的乞丐,而是一位云游四方的得道高人。

三、品读"诗丐"之诗

诗的一、二两句,虽然点明了作者漂泊无居的困境,但精神上没有被困境打败,"竹杖"两字正表明了这一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啊,大家东坡先生在谪居时,也是以竹为伴。"诗丐"一路乞讨,难以果腹,却对一支竹杖念念不忘,特意写在笔下。

到了诗的第三、四两句。更是有画龙点睛的妙处。想来这位乞丐要不是不米菜,而是"风月"啊。乞风讨月,这是何等境界,跟"天为帐,地为床"有同样的豪情!

接着在第五、六两句中,颇有道义在肩,豪放不羁的意境。古今世界,一切的一切,全在诗人的举手投足之间由大化小、由重化轻。

在最后两句中,把诗人从想象拉回到了现实。现实有两层,一层是难得的食物,却有黄狗不尽情面的狂叫;另一层是社会的生存之道,需要人们忍受"嗟来"之语,放弃自尊。

"诗丐"的风骨,在最后一句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虽然在挨饿,施舍的饭菜就要眼前,但如果施舍的人出言不逊,还是不会领情的。换一层意思是说,即使我的才华能"卖个好价钱",能得个谋生之职,但如果让自己放弃自尊,与小人为伍,那也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四、结语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大家,都有过困厄之时。这一位"诗丐"本来也有希望成为一代名流,但是他没有度过饥寒交迫的当下,成了一具冻骨,这真是一件令人痛惜的事情!

州官似有惺惺相惜之情,他令人为这位乞丐收葬,并修了一座坟茔,并为墓碑题名——"永嘉诗丐之墓",以志纪念。


责任编辑:郭旭晖 龚丽华
阅读
转发
点赞
评论
加载中...

相关新闻

取消 发布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