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前思绪飞:两首咏岳阳楼五律比较赏析 (腾讯新闻)
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长江边、洞庭旁,耸立着岳阳楼,历来是流放的官员,游浪的墨客来往必登之处。因为各自的心理不同,处境有别,“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我们围绕着岳阳楼,选了两首唐代名人的五律,来比较赏析。
第一首 千古第一之自荐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涵虚: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济:渡。比喻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
端居:安居。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
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垂钓者:借姜子牙渭水垂钓,终究辅佐文王、武王而成大业,暗示自己不甘“临渊羡鱼”。
[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应试之前写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张九龄时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诗中称颂当今圣明,表示不愿“临渊羡鱼”,而要“经世济民”,直白地说就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赏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但是孟浩然却写出了气势恢宏的《登岳阳楼》。赞美岳阳楼的诗篇何止车载斗量,据说都不如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来得气象雄张,如在目前。
首联把天上的景物地上的景物连接。“平”是指湖水快要与堤岸齐平了。“虚”和“太清”都是指太空。诗人不说天空倒映在湖水中,而说湖水涵容着天空;也不说天水一色,而说湖水和天空混在一起。这就突出湖面大得可以容得下整个天空,给读者带来震撼效果。接下来,“蒸”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写出了洞庭湖的浩阔激荡,声势浩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孟浩然自觉“端居耻圣明”,这样闲居对不起圣明的天子啊。还是要渡湖一展抱负,可是没有“舟楫”啊,于是就只好“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了。这里借用姜太公垂钓渭水,最终辅佐文王成就大业的典故,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孟浩然处于开元盛世,像他这样有才华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为社会奉献一份力量。所以孟浩然也不例外,他想通过入朝为官为社会奉献力量,“欲济”的“济”就暗含了“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家国情怀。
孟浩然的这首干谒诗写得大气磅礴又不卑不亢;含蓄委婉又不落俗套,能将山水的形象与自我的思想情感合而为一,这就使得他笔下的山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他敢为山水诗的“翘楚”。
现在杜甫又咏出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于是诗评家们又说杜甫把孟浩然比下去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杜诗。
第二首 情真意切的“五律第一”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分裂。
乾坤:指日、月。
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凭轩:靠着窗户。
[背景]大历三年(768年),杜甫57岁,年老体衰,凄苦不堪,打算带着家人回河南老家,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国家多灾多难,自己飘泊无定,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等诗。
[赏析]杜甫的律诗向来以章法绵密、层次丰富、既圆且方、虚实相生见长,这首《登岳阳楼》被前人评为“五律第一”后,似乎得到了一致的认可。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可是这首诗几乎全是运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却创造出了经典的艺术形象。
仇兆鳌《杜诗详注》中说“‘昔闻’,‘今上’。喜初登也。”这个分析欠妥。杜甫确实是“初登”,但很难说“喜”。杜甫对于文人墨客竞相登览的岳阳楼,何尝没有来此尽兴的夙愿?可是一生漂泊,无处安身;如今倒是来了,但不是游览,而是流落,全家只能栖息在船上。抚今追昔,还有何喜可言?把全诗的基调定在“喜”字上,恐怕不合适吧?
全诗只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是写景的,给人一种雄伟壮大之感。一个“坼”字,一个“浮”字,写出了登上岳阳楼俯瞰洞庭湖面的壮观景象,境界扩大,气象雄伟。诗人仿佛看到吴楚两地在这里被分裂开来,日月天地似乎在湖水中浮动。这一句虽是虚写,但状楼前水势,雄伟豪放。历来评论家品评此联甚多。
总之,因为视角的不同,孟浩然笔下的洞庭湖呈现出水面浩瀚,水天相接的景象,并给诗人烟波浩渺、波撼岳阳楼之感;而杜甫笔下的洞庭湖则包吴楚而浸乾坤的气象,杜诗比孟诗的气象更加宏大。
杜甫的感情很丰富,一触动往往就泪流满面。公元763年,“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是喜极的泪,他可以回老家了。此时“凭轩”,涕泗横流。那么又是流的什么泪呢?他正在“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路上,可是走一段就得停下来,寻到资助再前行一段。此时他今天连吃什么,明天往哪里走都没有着落,能完全不顾个人和家庭的困境,一心只忧天下苍生?
此时杜甫身处绝境,孤寂愁苦,抒情却吞吐自然,举重若轻。确实该当“五律第一”。
[比较]孟浩绕和杜甫写的都是五律,前两联都是描写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岳阳楼雄伟的气象。颔联同为千古名句,技巧各有千秋。
两位大诗人虽然同样是登上岳阳楼,但是借此抒写的各自的心理状态却仍有明显不同。孟浩然想到的是自己的前途,一心干谒求仕,而杜甫却是既有身世之悲又担国家之忧,两者的境界是不能相比的。所以,孟浩然跟杜甫比起来,不能算是一个真正具有家国情怀的人。(作者:王昌铭)